新型地板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643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地板砖。



背景技术:

在室内装潢技术领域中,对于地面装修,一般是采用如下几种方案:1、铺设地砖,地砖多为大理石地砖或者瓷砖;2、铺设木地板。对于铺设木质地板而言,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地暖方式取暖,地暖对于木质地板的损伤较大,因此,绝大多数家庭在地面装修时还是采用铺设地砖的方案。

相比于瓷砖而言,大理石地砖的美观性更强,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然后,大理石地砖却存在诸多缺陷:在室内装潢技术领域中,对于地面装修,一般是采用如下几种方案:1、铺设地砖,地砖多为大理石地砖或者瓷砖;2、铺设木地板。对于铺设木质地板而言,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地暖方式取暖,地暖对于木质地板的损伤较大,因此,绝大多数家庭在地面装修时还是采用铺设地砖的方案。

在传统技术中,地砖采用白水泥进行粘贴,贴地砖的时候,地砖通过水泥砂浆实现固定,由于水泥要与表面粗糙、多孔且吸水率高的瓷砖进行粘贴才能使其更加牢固,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市面上销售的地砖其硬度较高,并且大多表面光滑平整,吸水率很低,导致白水泥粘贴瓷砖存在不牢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在白水泥粘贴地砖作业方式中,如何提高地砖粘贴的可靠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地板砖,包括有地板砖基体,所述地板砖基体为大理石地板砖基体或瓷砖地板砖基体,于所述地板砖基体的底面设置有厚度在2-5mm的底层背胶,于所述底层背胶上设置有离型纸保护膜;于所述底层背胶的底面设置有蠕变凹槽,所述蠕变凹槽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正多边形结构槽,所述蠕变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底层背胶厚度的1/3-1/2。

优选地,所述蠕变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层背胶上。

优选地,所述蠕变凹槽为菱形结构蠕变凹槽。

优选地,所述地板砖基体的底面为麻面结构。

优选地,于所述地板砖基体的底面设置有加固筋条,所述加固筋条的高度在2-2.5mm。

优选地,所述加固筋条形成网格状结构。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地板砖中,其采用大理石板或者瓷砖作为地板砖基体,其能够保留传统大理石或者瓷砖具有的高视觉美观性的优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地板砖基体的底面上设置了底层背胶,在实际粘贴过程中,地板砖基体通过白水泥以及底层背胶实现固定粘贴,其不仅粘贴强度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小瓷砖鼓包等问题。为了避免地板砖基体由于设置底层背胶而出现在白水泥上粘贴翘边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在底层背胶上设置了蠕变凹槽,这样能够为底层背胶的形变提供空间余量,这样既能够提高地板砖基体设置的平整程度,又能够提高地板砖基体粘贴的可靠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地板砖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地板砖基体1、底层背胶2、蠕变凹槽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地板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地板砖,该地板装具体包括有地板砖基体1,地板砖基体1为大理石地板砖基体或瓷砖地板砖基体。在现有技术中,大理石地板砖的厚度在6-12mm,瓷砖的厚底在4-10mm,本实用新型中理石地板砖基体1的厚度与传统大理石地板砖厚度相同,瓷砖地板砖基体1的厚度与传统瓷砖地板砖厚度相同。大理石地板砖基体1以及瓷砖地板砖基体1的制作工艺与现有技术相同。

为了提高地板砖基体1通过白水泥进行粘贴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地板砖基体1的底面上设置了一层厚度在2-5mm的底层背胶2。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底层背胶2为瓷砖背胶,其为由高分子聚合物乳液材料与无机硅酸盐复合制成的双组份混合胶水。在本实用新型中,底层背胶2在液态状态下均匀涂刷到地板砖基体1上,然后通过干燥形成一层被胶层,在粘贴到地面或者墙面上时,底层背胶2被水泥中的水分子浸润,形成胶状物,通过底层背胶2能够有效增强地板装基体与白水泥之间的连接强度。为了避免底层背胶2被划伤或者脱落,本实用新型在底层背胶2上设置有离型纸保护膜。

在此限定:于底层背胶2的底面设置有蠕变凹槽3,蠕变凹槽3 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正多边形结构槽,蠕变凹槽3的深度为底层背胶2 厚度的1/3-1/2。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地板砖中,其采用大理石板或者瓷砖作为地板砖基体1,其能够保留传统大理石或者瓷砖具有的高视觉美观性的优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地板砖基体1的底面上设置了底层背胶2,在实际粘贴过程中,地板砖基体1通过白水泥以及底层背胶2实现固定粘贴,其不仅粘贴强度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小瓷砖鼓包等问题。为了避免地板砖基体1由于设置底层背胶2 而出现在白水泥上粘贴翘边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在底层背胶2上设置了蠕变凹槽3,这样能够为底层背胶2的形变提供空间余量,这样既能够提高地板砖基体1设置的平整程度,又能够提高地板砖基体1 粘贴的可靠性、稳定性。

具体地,蠕变凹槽3均匀分布在底层背胶2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蠕变凹槽3为菱形结构蠕变凹槽、三角形结构蠕变凹槽或者是正五边形蜂窝结构的蠕变凹槽。

本实用新型对地板砖基体1进行了如下结构设计:地板砖基体1 的底面为麻面结构。地板砖基体1的底面采用麻面结构设计,其能够有效增加地板砖基体1与底层背胶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地板砖基体1与底层背胶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于地板砖基体1的底面设置有加固筋条,加固筋条的高度在2-2.5mm。设置加固筋条,其一方面在于增加地板砖基体1与底层背胶2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提高其二者连接强度的面对,其另一方面为在白水泥以及底层背胶2干燥成型后,由加固筋条对地板砖基体1在白水泥上的设置进行限位,提高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稳定性。

具体地,加固筋条形成网格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