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真空练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235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真空练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真空练泥机。



背景技术:

练泥分为手工练泥和机械真空练泥。手工练泥是将搅拌后的泥料放置泥凳上,用大木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捶打、挤压,直到用刀划过后能看到泥料断面发亮,表示空气已基本排除,否则烧成后极易产生气泡。练泥也有采用脚踩踏的方式,俗称“脚踏泥”。真空练泥机省时、省力、省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真空练泥机挤压,排除空气更彻底,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和致密度也更好,既便于成型也提高了坯件的干燥强度和机械强度。但是真空练泥机练制的泥料,因其颗粒呈定向排列,泥料中潜伏着应力,这些应力会在高温烧成中释放出来,使坯件各部位呈不均一收缩,从而引起制品收缩、变形率加大。其缺陷在于搅拌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真空练泥机,其能够充分搅拌泥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压真空练泥机,其包括外筒、与外筒连通的进料斗、安装于外筒的搅拌装置以及设置于外筒的外壁的高压气泵,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固定连接至搅拌轴的第一叶片以及固定连接至搅拌轴的第二叶片,搅拌轴具有沿搅拌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以及与气流通道连通的喷气孔,高压气泵与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叶片的截面是矩形,第二叶片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一叶片靠近进料斗,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相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搅拌装置包括三个第一叶片,第一叶片沿搅拌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第一叶片之间的夹角是120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搅拌轴具有多个喷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高压真空练泥机还包括设置于外筒的内部的内筒,外筒与内筒共用底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进料斗与内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高压真空练泥机还包括与内筒连通的真空抽气泵,真空抽气泵设置于外筒与内筒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叶片与内筒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搅拌装置还包括驱动搅拌轴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于外筒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高压真空练泥机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连接至外筒的支架以及驱动支架的第二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包括连接至外筒的顶壁的上支架以及连接至外筒的底壁的下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真空练泥机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两种不同叶片使搅拌更充分,高压气泵产生的高压气体流入内筒,使内筒中的泥料更分散,练泥更充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真空练泥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轴的示意图。

图标:100-高压真空练泥机;111-外筒;112-内筒;113-进料斗;120-搅拌装置;121-第一叶片;122-第二叶片;123-搅拌轴;124-气流通道;141-高压气泵;142-真空抽气泵;151-第一电机;160-驱动装置;161-支架;162-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真空练泥机100,其包括外筒111、内筒112、进料斗113、搅拌装置120、高压气泵141、真空抽气泵142和驱动装置160。外筒111设置于内筒112的外部,进料灰设置于外筒111,搅拌装置120用于搅拌内筒112内的泥料,高压气泵141与搅拌装置120连通,真空抽气泵142与内筒112连通,驱动装置160固定连接至外筒111。

外筒111和内筒112分别是筒体,外筒111位于内筒112的外部。外筒111和内筒112共用底壁,以节省原料。外筒111的顶壁与内筒112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隙,外同的侧壁与内筒112的侧壁之间也具有间隙,这些间隙可以容纳其它部件或装置。

进料斗113设置于外筒111,并且进料斗113与内筒112连通,泥料通过进料斗113进入内筒112。

搅拌装置120包括搅拌轴123、第一叶片121、第二叶片122以及驱动搅拌轴123的第一电机151。

请参照图1和图2,搅拌轴123是空心轴,搅拌轴123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124,气流通道124沿搅拌轴123的轴向方向延伸。搅拌轴123的壁开设有喷气孔,喷气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喷气孔的另一端与气流通道124连通。

高压气泵141设置于外筒111的外壁,高压气泵141通过管道连接至气流通道124,高压气泵141产生的高压气体进入气流通道124,气流通道124内的气体通过喷气孔喷出。从而,高压气体使内筒112内的泥料更松散,搅拌地更均匀。

搅拌装置120的第一叶片121和第二叶片122的形状不同,第一叶片121的截面是矩形,第二叶片122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一叶片121靠近内筒112的顶壁,第二叶片122靠近内筒112的底壁。第一叶片121的长度较长,第二叶片122的长度较短,第一叶片121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122的长度;第一叶片121与内筒11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叶片122与内筒11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第一叶片121搅拌泥料,使泥料在内筒112内充分搅拌;第二叶片122推进泥料,使泥料沿内筒112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搅拌和推进相互配合,泥料在内筒112内搅拌更充分。

搅拌装置120包括三个第一叶片121,三个第一叶片121沿搅拌轴123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三个叶片在搅拌轴123的轴向方向分层搅拌,搅拌地更充分。相邻两个第一叶片121之间的夹角是120度。

第一电机151设置于外筒111的外壁,第一电机151驱动搅拌轴123转动。

高压真空练泥机100还包括真空抽气泵142,真空抽气泵142与内筒112连通,以将内筒112内的空气抽取,从而在内筒112内建立真空环境,在真空环境下练泥,内筒112的空气排除更彻底,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和致密度也更好,便于成型,还提高了坯件的干燥强度和机械强度。

驱动装置160包括支架161和第二电机162。第二电机162安装至墙壁或其它固定建筑物。支架161连接至外筒111,支架161包括上支架161和下支架161,上支架161连接至外筒111的顶壁,下支架161连接至外筒111的底壁。第二电机162驱动支架161转动,支架161带动外筒111转动,当外筒111转动到不同的角度时,从不同的角度搅拌泥料,泥料的混合更充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真空练泥机100的工作过程如下:进料,打开搅拌装置120进行搅拌,搅拌的同时打开高压气泵141,高压气泵141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搅拌轴123的气流通道124和喷气孔进入内筒112,使内筒112中的泥料更分散,练泥更充分。关闭高压气泵141之后,打开真空抽气泵142,将内筒112抽成真空环境,再继续搅拌,内筒112的空气排除更彻底,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和致密度也更好,便于成型,还提高了坯件的干燥强度和机械强度。最后从排出口拓出泥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真空练泥机100包括第一叶片121和第二叶片122,两种不同叶片使搅拌更充分,高压气泵141产生的高压气体流入内筒112,使内筒112中的泥料更分散,练泥更充分。

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应理解,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可以多种替代形式实施。附图无需按比例绘制;可放大或缩小一些特征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不应当作限定解释,仅仅是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形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基础。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参考任一附图说明和描述的多个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附图中说明的特征组合以形成未明确说明或描述的实施例。说明的组合特征提供用于典型应用的代表实施例。然而,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一致的特征的多种组合和变型可以根据需要用于特定应用或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