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颖的立体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8701发布日期:2018-06-30 04:2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颖的立体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地葬,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生态、景观的节地葬。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推广海葬、树葬、壁葬等节地葬,其中,壁葬已在很多墓园得到普及,更是2016年民政部等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中推广的主力墓型之一。该壁葬(见图1)是在墙壁11上设置若干骨灰格12,将骨灰盒放入任一骨灰格后,再用石板将该骨灰格封住,石板上刻有逝者姓名/照片等个人信息。但壁葬推广以来,节地效果效果却不太理想,很多墓园建好的壁葬长期处于空置状态,在墓地资源紧缺、墓价高过房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情愿高价选购碑式墓葬,也不愿选择这种价格低廉且有政府补贴的传统壁葬,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传统壁葬(或称传统骨灰墙)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骨灰盒悬在空中,不符合我国“入土为安”的民俗;

二是壁葬形态简陋,不美观不体面,将故亲的骨灰摆放其中,有失故亲尊严,让逝者家属感觉没面子;

三是祭祀时很不方便。传统壁葬的祭祀都是站在墙下进行的,在图1中可以看出,若要摆放祭品(如献花)则需要工作人员13攀到高处或用楼梯才能将鲜花摆放到上面的骨灰格位;祭祀时祭祀者14需要抬头仰祭,使祭祀者很不舒服,而且除了献花就不便开展其他祭祀活动,祭祀内容与祭祀氛围相当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二种新式立体葬:一是美观体面,便于祭祀的立体葬,二是既美观体面,便于祭祀,又可让逝者入土为安的立体葬,新式立体葬能很好地将政府立体安葬的节地意愿与人民群众的喜好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能积极主动、满心欢喜地选择新式节地葬,以达到节地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

1、一种新颖的立体葬,包括一垛或多垛骨灰墙,该骨灰墙的墙体内设有若干骨灰格,骨灰格为墙内的水平向盲孔或通孔,骨灰格内为土坯格或为迷你式简装房、精装房,其特征在于:在先建好的一垛或多垛骨灰墙的外围设有一外墙,该外墙的顶端面低于、等于或高于骨灰墙的顶端面,外墙包围骨灰墙使骨灰墙成为一被埋入土中、其内骨灰“入土为安”的结构形态;骨灰墙的顶端或侧壁上设有共享墓碑和/或景观墓盖、祭祀用的显示屏、二维码,以便祭祀者站在外墙的顶端面开展祭祀活动。

2、上述第1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埋入外墙内的骨灰墙为一垛骨灰墙或二垛/多垛平行的骨灰墙、或由一垛骨灰墙围合而成的具有任一几何形状的骨灰墙(如俯视图为圆形、菊花形骨灰墙等)、或由多垛骨灰墙围合/组合而成的具有任一几何形状、艺术形状的骨灰墙(如俯视图为“非”字形、“丰”字形、“十字形的骨灰墙);在平行的骨灰墙之间的空地上或骨灰墙围合或组合后形成的空地上,还可设置若干用以安放骨灰的管/柱,该管/柱为本色管/柱或景观管/柱。

3、一种新颖的立体葬,包括一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各室内都是一个通透的空间,其特征在于:地坪层或各层楼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放骨灰的立管或承重柱;所述立管为固定式管子或移动式管子,管子的内部空间或管壁外围设有骨灰格,当管子的内部空间设有骨灰格时,该管子的骨灰出入口为管口和/或设在管壁上的洞口或门、窗;所述承重柱的柱壁外围设有骨灰格;各管或各柱之间留有间距,以使每根管/柱上的每个骨灰格内的骨灰都享有一个通风透气的空间;地坪层或各楼层内的各管/柱的下部、或室内走廊、或整栋建筑的外墙的下部设有共享祭台。

向管内存放骨灰时,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骨灰盒从位于顶楼的管口垂直吊入,二是从管壁上的任一骨灰出入口横向推入,横向推入时,不仅可将骨灰盒推送到最外面的管子内,也能推送到与外面的管子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里面的管子内。

4、上述第3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建筑内的各楼层空间或高或矮,高时室内空间可供人直立行走,室内各管的内部空间或各管/柱的外壁上可垂直设立多个骨灰格,祭祀者可进入室内的任一管/柱下方的祭台前祭祀、或在设于各走廊上的祭台前祭祀;矮时室内空间不能供人行走、不能入内祭祀,最矮时,室内各管的内部空间或管/柱外围在垂直方向上仅可设置1个骨灰格,各骨灰格内/外可设电子祭品、摄像头,楼外可设若干祭祀用的显示屏或二维码,祭祀者站在楼下或室内走廊上的祭台前祭祀,通过显示屏或手机APP可远程点亮电子祭品、可远程观看室内景观和骨灰盒保存现状。

5、上述第3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规模或大或小,大型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规模有1个或多个足球场大;中型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外形如城墙,该规格的建筑可设为墓园的围墙;小型或微型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外形如一横截面较小的多层公寓,该小型/微型公寓内有一根或若干根立管,该若干立管又小又长,均可存放一具或多具骨灰,各管之间、管与墙壁之间既可保留间隙,也可将间隙填满。

6、上述第3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管/柱为本色管/柱或景观管/柱;所述本色管/柱为一外表未做任何景观装饰的管子或柱子;所述景观管/柱为管子的外壁上、或管子/柱子外围的骨灰格的外表上设有景观装饰而形成的景观管或景观柱,景观管可以看作是一根空心的景观柱;景观管/柱中还包括一种生态式景观管/柱;

所述生态式景观管,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当骨灰格设在管内时,管内的每个骨灰格的旁边和/或管的外壁各段上、或仅在管子根部的地基上、或仅在管口盖上,设有用于放置植物生长基料和种子的容器或场地;植物或生长于管的外壁各段,使管内的每具骨灰都有植物生长其旁,或从管子根部的地基上生长后在管壁上攀援而上直至管顶,或仅生长于管口盖上;

二是当骨灰格设在管壁外围且管子被各骨灰格围得密不可见时,该骨灰格的内部或外表设有用于放置植物生长基料与种子的容器或场地,植物生长于各骨灰格的外表;

三是当骨灰格设在管壁外围且管壁在各骨灰格之间的间隙中清晰可见时,该骨灰格的内部或外表、和/或管的内部空间、管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放置植物生长基料与种子的容器或场地,植物生长于各骨灰格的外表和/或管的外壁上;

各生态式景观管/柱大量分布于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内,形成园林景观、花园景观、植物园景观、现代农业园立体栽培景观;在单层建筑最上层的梁上可架设网格以托起顶栽植物或攀援植物,以用作该单层建筑内的各生态式立管的树冠或挡光植被、景观植被;

所述生态式景观柱,即柱壁外围的骨灰格的内部或外表设有用于放置植物生长基料和种子的容器,植物生长于各骨灰格的外表;

上述生态式景观管/柱中,所述植物除自然生长的植物外,还包括仿真植物,即仿真植物可部分或全部替代自然生长的植物;仿真植物下面的泥土中还可种植能自然生长的植物,以使真假植物和谐融合于一起。

7、上述第6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景观、花园景观、植物园景观、现代农业园立体栽培景观中,生态式景观管除了是一种竖立设置的生态管外,还包括斜向设置的生态管、横向设置的生态管、架式结构的生态管、或将竖管、横管、斜管、弯管连接而成的各种景观造型;除生态式景观管所形成的管培式生态葬外,还包括盆培式生态葬、槽培式生态葬、苗床式生态葬、壁培式生态葬、坡培式生态葬;

所述盆培式生态葬为一埋有骨灰的盆景,即将骨灰或骨灰盒埋于盆内泥土中,再在泥土上种植物;该盆培生态葬既可平放,也可堆码、立体卡盆,还可吊挂;

所述槽培式生态葬为一埋有骨灰的槽式生态景观,即将骨灰或骨灰盒埋于槽内泥土中,再在泥土上种植物,槽培有单层槽培或上下多层槽培;

所述苗床式生态葬为一埋有骨灰的苗床式生态景观,即在床式板材上建有格栅,将骨灰或骨灰盒安葬于格栅中的任一格子内,再在骨灰或骨灰盒上填满泥土,再在泥土上种植物;所述苗床有单层苗床或上下多层苗床;

所述壁培式生态葬为一埋有骨灰的墙壁式生态景观,即在墙壁上设有若干洞穴;将骨灰或骨灰盒安葬于任一洞穴内,再在洞穴最外面的骨灰或骨灰盒上填上泥土,再在泥土上种植物,形成垂直生态景观;在各洞穴中,可选取部分洞穴不放骨灰而专门用作采光或景观装饰;

所述坡培式生态葬为一埋有骨灰的坡体式生态景观,即在坡体上设有若干水平向或纵向洞穴;所述坡体上的水平洞穴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进深,所述不同进深即为:位于坡底的水平洞穴的进深最大,越往坡顶方向,上一排洞穴的进深都小于下一排洞穴的进深,设在坡顶上的最上排的洞穴进深最小;所述坡体上的纵向洞穴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深度,所述不同深度即为:位于坡底的洞穴深度最小,越往坡顶方向,上一排洞穴的深度都大于下一排洞穴的深度,设在坡顶上的最上排的洞穴深度最大;在水平洞穴或纵向洞穴中,可选取部分洞穴不放骨灰而专门用作采光天井或用作景观装饰;

上述各类容器与设施中,所述植物除自然生长的植物外,还包括仿真植物,即仿真植物可部分或全部替代自然生长的植物;仿真植物下面的泥土中还可种植能自然生长的植物,以使真假植物和谐融合于一起;仿真植物可由逝者家属一年一换,既满足家属祭祀时的献花愿望,又可确保骨灰旁的植物永久鲜艳,充满生机活力。

8、上述第3~7中任一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在先建好的一栋或多栋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外围设有一外墙,该外墙的顶端面低于、等于或高于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顶端面,外墙包围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而使该建筑成为一被埋入土中、其内骨灰“入土为安”的结构形态;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顶端或与该顶端连接处的侧壁上设有共享墓碑和/或景观墓盖、祭祀用的显示屏、二维码,以便祭祀者站在外墙的顶端面开展祭祀活动。

9、上述第8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埋入外墙内的建筑,为一栋建筑或二栋平行的建筑、或多栋平行的建筑、或由一栋建筑围合而成的具有任一几何形状的建筑、或由多栋建筑围合/组合而成的具有任一几何形状的建筑;在平行的建筑之间的空地上或一栋/多栋建筑围合或组合后形成的空地上,还可设置若干用以安放骨灰的管/柱,该管/柱为本色管/柱或景观管/柱。

10、上述第8项所述的立体葬,其特征在于:埋入外墙内的建筑,其室内的各立管还可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若干具有任一几何形状的管群。管群的形状多种多样,如若干立管可排成一行而形成一堵骨灰墙,还可组成块状管群、L状管群、十字状管群、艺术堆码状管群。

特别说明以下几点:

1、上述单层建筑,包括有承重墙的建筑和无承重墙的框架建筑,所述框架 建筑,在本文中既包括由柱、梁、轻质墙板、顶盖四者组成的建筑,也包括由柱、 梁、轻质墙板三者或柱、梁、顶盖三者组成的建筑,还包括仅由柱、梁二者组成 的建筑。

2、上述多层建筑,包括有承重墙的建筑和无承重墙的框架建筑,所述框架 建筑,既包括由柱、梁、楼板、轻质墙板四者组成的建筑,也包括由柱、梁、楼 板三者组成的建筑,还包括仅由柱、楼板二者组成的建筑。

3、上述多层建筑,特指1层以上的建筑,即本文所述的“多层建筑”包括 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所划分的“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 住宅”。

4、上述景观墓盖,为一现有技术中的专有含义,是指将墓盖做成景观设施 或景观产品的盖体,具体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纯生态景观墓盖,即将各种植物种于立体葬的顶盖上或与该顶盖连接处 的侧壁上的土壤中,生长成能覆盖立体葬顶盖与侧壁的景观植被;

二是非生态景观墓盖,即将墓盖做成景观产品,至少包括仿真模型(如仿真 建筑、仿真动物、仿真植物等,如一株带底座的仿真花就可以是一个景观墓盖)、 艺术模型、场景模型、卡通模型、沙盘模型(如建筑沙盘、地形沙盘、景点沙盘、 军事沙盘、城市规划沙盘等)、神像(即在墓盖上设有各种神像)等艺术景观形 状。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葬中,外墙的出现使原本建于地面之上的立体葬 变为一种被泥土围埋的地下墓葬,满足了“入土为安”的民俗风情。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葬中,带外墙的立体葬使墓园的平地陡然增高, 从而使墓园气势雄浑、巍峨壮观;即使是不带外墙的立体葬,也因其景 观管/柱的存在、通风透气采光的室内空间而使逝者的安葬环境美观、舒 适、高雅,将骨灰安葬在该立体葬内,使人感到体面、有尊严。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葬中,外墙的出现使原来的墙底祭祀变成墙顶祭 祀,从而使祭祀活动更加方便、舒适;部分不带外墙的立体葬,也因有 显示屏和二维码的存在而使祭祀内容丰富多彩,使祭祀更加高雅、文明、 环保,有效解决了传统壁葬在祭祀上的单调与不便。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葬中,外墙上的祭祀使立体葬即使建得再高也丝 毫不会影响祭祀的便利性与舒适性,从而使立体葬可以建10米、20米、 30米甚至更高(而传统壁葬是不可能建得很高的),不仅大大提高了墓 园节地的扩容能力,很好地解决了墓穴供不应求的难题,还能大幅降低 墓价。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葬,是一种建于地上的“地下公墓”,除地基外, 其主体工程都建于地上,因此,与传统的地下公墓相比,该立体葬不仅 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本显著降低,而且建好后,在防潮、防湿、通风、 照明、维护等日常运营方面的开支也都远远低于传统的地下公墓。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壁葬示意图

图2为一巷式骨灰墙被围埋后形成的新式立体葬的剖视图

图3为一多垛骨灰墙被围埋后形成的新式立体葬的示意图

图4为一内部空间较高的多层立体葬的剖视图

图5为一内部空间较矮的多层立体葬的剖视图

图6为一多栋多层建筑被围埋后形成的新立体葬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2所示为一巷式骨灰墙被围埋后形成的新式立体葬的剖视图, 其外形如城墙式立体葬,可用作墓园围墙,它是对传统壁葬的直接改进。图中所 示的城墙式立体葬的施工方法是:先建好二垛平行的传统骨灰墙21、23(该两 墙相对而建形如一巷式骨灰墙,骨灰墙上设有骨灰格22),然后在该两墙外围 用泥土或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围埋,将泥土或混凝土堆高、紧固后形成一 外墙24(即图中的阴影部分),该外墙的顶端面稍低于骨灰墙21、23的顶端面, 外墙24包围骨灰墙21、23从而使骨灰墙21、23成为一埋入土中、其内骨灰“入 土为安”的结构形态;骨灰墙21、23的顶层设有墓碑26和景观墓盖25(可以 是景观植物或仿真建筑模型等)、墓碑26上还可以设显示屏或二维码;祭祀者 27站在外墙24的顶端面祭祀。若骨灰墙21、23建得很高,则可在其墙壁上修 建1条或上下多条走廓29,工作人员28通过走廓29即可方便地存取骨灰,在 巷内存取骨灰时不会影响外墙24上面的祭祀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式立体葬,是按照“先建墙、后围埋”的方法建成的, 图2所示的新式立体葬即是依此法而修建的,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方法也 可以建成如图2所示的立体葬,这种方法就是“先筑台,后挖沟”,即先在墓园 的平地上堆土、夯实筑成一高台,再在高台中间挖一条深沟,再在深沟的左右两 侧各建一垛骨灰墙。但两相比较,新式立体葬所述的“先建墙、后围埋”的施工 方式要明显优于“先筑台,后挖沟”的方式,这种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 面:

一是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采用“先筑台,后挖沟”的方式施工时,要从外 面运大量的土方到墓园内堆土筑台,形成一带状的高大土台,然后将土台夯实筑 牢,然后要在已筑牢的土台上挖出深沟,这挖深沟的土方又要运出墓园丢弃,因 而,明显提高了土方的购买成本、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而“先建墙、后围埋” 的新式立体葬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二是很容易满足设计要求。新式立体葬的外墙及其内的骨灰墙可能会建得很 高,有的外墙会很窄,有些外墙内的骨灰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会设计得很小且形 态多样,这种高而小且形态各异的设计,会增加施工的难度。以图2所示的城墙 式立体葬为例,将该立体葬设为墓园的城墙式围墙,假设该围墙的整体宽度为6 米,高15米,该围墙正中要挖一条3米宽、15米深的沟用于修建巷式骨灰墙。 实现这样的设计,若按照“先筑台、后挖沟”的方式施工,就必须先堆土,筑起 一条宽6米、高15米的坚固土墙,然后在该土墙的正中挖一条宽3米、高15 米深的长沟,这是一条又深又窄又长且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深沟,挖这样的深 沟不仅挖土机很难在沟内自如操作,很难将沟内的土方取出,而且具有很大的危 险性,因为深沟左右两边的墙体都只有1.5米宽且高达15米,这种又窄又高的 墙体在施工中随时可能因挖土机的误撞而有倒塌的危险。这还算好一点的情况, 假如,该围墙的设计宽度更窄一点,那机械施工就更加困难了。

“先筑台、后挖沟”的做法,不仅难以满足较窄围墙的施工设计,而且也很 难满足那些稍微复杂一点的、有些艺术性的新式立体葬的设计,如在墓园的平坦 地域修建一俯视图为“非”字型的15米高的立体葬,若先在墓园内筑一座15 高的大土台,然后在该土台上挖出若干条15深的窄沟以形成一个“非”字形, 其施工难度、风险与成本都是可想而知的,但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先建墙、 后围埋”的方式来施工,显然就没有任何困难了,其做法是:先建若干垛15高 的骨灰墙以形成一个“非”字形状,该建墙难度几乎为零,建好“非”字墙后, 在向“非”字的各笔划之间填土以形成围埋“非”字的多道外墙时,即使各外墙 的宽度再窄(哪怕窄到只有几十公分),也同样是没有任何施工难度的,因为这 种又窄又高的外墙完全可用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可见,两相比较,唯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葬的施工方法才能完全能满足墓园方面的任何设计要求。

参见图3,图3为一多垛骨灰墙被围埋后形成的新式立体葬的示意图。本实 用新型除可建成带状立体葬(如图2所示的立体葬)外,还可建成如图3所示的 连片式块状立体葬。图3中,外墙31包围的骨灰墙既有二垛平行的骨灰墙(如 骨灰墙32、33,墙壁上设有骨灰格34),也有由4垛骨灰墙围合而成的方井式 骨灰墙35,还有由1垛骨灰墙围合而成的圆井式骨灰墙36。毫无疑问,井式骨 灰墙的井口除正方形、圆形外,还可以是菱形、三角形等任一几何形;除巷式、 井式骨灰墙外,还可以是任一艺术形状的骨灰墙,如菊花形、“丰”字形、“弓” 字形、“回”字形骨灰墙等。在这些不同形状的骨灰墙的顶端面,可以修建相应 形状的景观墓盖(如正方形墓盖、菱形墓盖、菊花形墓盖、“丰”字形墓盖等), 当这些景观墓盖是鲜花绿植时,就会在地面上形成各种形状的园林景观,当这些 景观墓盖是仿真建筑模型时,就会在地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建筑景观,使墓园成 为一座园林式、公园式的生态文明的节地墓园。

参见图4,图4为一内部空间较高的多层立体葬的剖视图,该建筑内的各 层楼内空间较高,祭祀者43可以在各层楼内祭祀/行走,各层楼板上均匀分布的 若干立管的内部可垂直设立多个骨灰格42。由于各楼层内部空间较高,工作人 员可在楼内存/取骨灰,故该建筑的外墙41可为封闭式外墙,即该外墙的侧面可 不设骨灰出入口。该多层建筑加长后可做成墓园的围墙。

参见图5,图5为一内部空间较矮的多层立体葬的剖视图,该建筑内的各 层楼内空间低矮,祭祀者不能在楼内祭祀/行走,各层楼板上均匀地分布若干立 管,各立管内部在垂直方向上仅能存放一个骨灰盒。存放骨灰盒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垂直吊放,即可以通过设在楼顶上的管口55将骨灰盒垂直吊到该管位于任 一楼层的管段内,每吊入一个骨灰盒,即在该骨灰盒上方的管壁内环上放入一块 垫板,使各骨灰盒都放在垫板上而不是直接叠压;二是水平推送,例如,欲将骨 灰坛52放到B管内,由于B管外面有A管、A管外面有墙壁54,墙壁54内设 有若干骨灰出入口51,这些骨灰出入口中必有一个出入口与B管、A管位于同 一直线上,因此,沿该骨灰出入口、A管这条直线,即可将骨灰坛52推送到B 管内存放,骨灰坛在经过A管时,由于A管右壁和左壁上都设有位于同一直线 的门口53,所以,骨灰坛52可以在A管内“穿堂过”而达到B管内。各管的 壁体上可设窗户56及其他景观装饰,以使各层楼内的空间如同一个宽敞的、通 风透气的温馨家园。

参见图6,该图为一多栋多层建筑被围埋后形成的新立体葬的剖视图,图中, 从左至右有A、B、C三栋多层建筑,该三栋建筑分别被外墙65(图中的阴影部 分)围埋,该外墙的顶端面均低于三栋建筑的顶端面,外墙65包围三栋建筑, 使三栋建筑成为一被埋入土中、其内骨灰“入土为安”的结构形态;三栋建筑的 顶端面上可设置各种景观墓盖,如图中的B栋建筑,其顶端就设有各种景观墓 盖——仿真花66、建筑沙盘67、仿真建筑模型69。实际上,同一建筑的顶端面 上的景观墓盖不会设置得太杂,而会统一规划,如B栋建筑的顶端面上的各立 管就可统一设置仿真花66做为景观墓盖,形成一片花海,各仿真花之间的间隙 68内可以填土种花,使真花与仿真花共融一体,交相辉映;仿真花可以是塑胶 的、玻璃的,可以二三年一换,永葆鲜艳;仿真花66上有若干花朵,每朵花代 表一名逝者,可在花上添加一名逝者的姓名或照片,花朵的数量与其下面的立管 内的骨灰数量相等,景观墓盖外围可设祭祀用的显示屏、二维码,以便祭祀者站 在外墙的顶端面开展祭祀活动。

图6中,A栋建筑的各层楼板均延伸到了最外圈的立管外,若这些楼板不 伸出最外圈的立管,则A栋建筑就变成C栋建筑的形状,C栋建筑的外墙的顶 端面和侧壁设有骨灰出入口62、61,骨灰盒既可从骨灰出入口62垂直吊入任一 楼层,也可从骨灰出入口61横向推送到任一楼层内的立管内;C栋建筑的外墙 64可以看作是若干立管63排成一列而形成的行状管群,这种行状管群或其他块 状管群、L状管群、十字状管群、艺术堆码状管群等都可以大量建于各楼层内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