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槽及太阳能屋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678发布日期:2018-07-07 20:53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二次防水、固定光伏板领域,尤其是一种导水槽及太阳能屋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板与光伏板横向之间的缝隙,大多采取浇筑防水结构胶处理,来防止雨水渗入,此方法虽然可取,但需要耗费大量的防水结构胶,胶在整个成本投入中占了巨大的比例,且浇筑过结构胶之后,后期光伏系统运行维护需要拆除局部光伏板非常不易,注胶需要专业人员来做,且施工效率相当缓慢,延迟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水槽及太阳能屋顶系统。

一种导水槽,包括槽底、槽壁,所述槽底和槽壁构成截面为U型的结构中空壳体,所述槽壁向外水平延伸出加强板,所述槽壁的两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处设置有滴嘴,所述滴嘴自所述槽底向下倾斜。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滴嘴与所述槽底之间的夹角为45°-70°。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内部具有侧腔。

一种太阳能屋顶系统,包括导水槽、檩条、双V型支架、减震垫、太阳能板组件、压码、防水压条,所述双V型支架与所述檩条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垫与所述双V型支架相配合,所述压码、减震垫和双V型支架三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双V型支架上,所述太阳能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导水槽内,所述压码的固定主体嵌在所述双V型支架上方的两相邻太阳能板组件之间,所述防水压条扣合在所述压码上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码包括固定主体,所述固定主体的截面为U型,所述固定主体沿U型结构的上部两侧水平延伸出有压边,所述压边的自由端设置卡头,所述防水压条两侧设置有向内勾的勾齿,所述勾齿与所述卡头相卡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主体U型结构的底部上设置有连接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头向外凸出,所述卡头的表面为弧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压条上对称设置有两根定位筋,所述两根定位筋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压码U型结构的宽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呈“几”型,所述减震垫包括固定台以及对称设置的支撑台和立脚,所述固定台与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立脚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与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挡肩,所述立脚位于所述翼安装平台上。所述立脚为楔形,所述支撑台到所述立脚之间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立脚远离所述支撑台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固定台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锥形孔。所述立脚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减震垫为抗震抗老化橡胶减震垫。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双V型支架呈阶梯双V型,所述阶梯双V型的中心设置有安装平台、两侧设置有支撑边,所述支撑边的高度大于所述安装平台的高度,所述安装平台呈“凸”字型,包括顶安装平台和翼安装平台,所述翼安装平台对称设置在所述顶安装平台两侧,所述导水槽延位于所述支撑边上并延伸出所述支撑边。

所述顶安装平台上对应有第一安装平面,所述翼安装平台上对应有第二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平面与第二安装平面之间呈坡度过渡。所述排水槽的支撑边上设置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为若干小洼沟。所述防水槽位于所述支撑边的中间靠近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所述顶安装平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定位槽。定位槽起到螺丝定位作用,防止螺丝尖打滑。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双V型支架与所述檩条通过自攻防水螺丝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自攻防水螺丝上套设有不锈钢防水垫片,所述防水垫片底部涂有固态防水胶,所述自攻防水螺丝的中间部分为光杆、头部和底部带有螺纹。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相邻的光伏板组件边框紧紧扣压、拉住所述导水槽,将所述导水槽与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导水槽为U型,槽壁将光伏板组件的铝边框紧紧勾牢,使光伏板组件上下一列紧紧连为一体,不会脱落;沿槽底向下倾斜的滴嘴保证雨水从太阳能板组件缝隙处流入导水槽,再通过导水槽顺利的流入双V型钢导水槽。滴嘴的倾斜折弯设计防止雨水通过所述导水槽的底部倒流到双V型结构件路两侧边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水槽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水槽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屋顶系统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00、檩条;1、双V型支架;2、减震垫;3、太阳能板组件;4、压码;5、导水槽;11、顶安装平台;12、翼安装平台;13、支撑边;110、第一安装平面;120、第二安装平面;14、防水槽;21、固定台;22、支撑台;23、立脚;24、挡肩;25、凹槽;31、太阳能板;32、安装框;4、压码;41、压边;5、导水槽;51、槽口;53、加强板;55、槽底;56、槽壁;8、滴嘴;9、防水压条;10、排水口;111、定位槽;222、自攻防水螺丝;333、防水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导水槽5,包括槽底55、槽壁56,所述槽底55和槽壁56构成截面为U型的结构中空壳体,所述槽壁56向外水平延伸出加强板53,用以起结构加强作用。所述槽壁56的两端开设有槽口51,所述槽口51处设置有滴嘴8,所述滴嘴8自所述槽底55向下倾斜,所述滴嘴8与所述槽底55之间的夹角为45°-70°,本实施例中所述滴嘴8所述槽底55之间的夹角为60°,从而保证雨水从太阳能板组件的缝隙处流入所述导水槽5,再通过导水槽5顺利的流入双V型支架中,所述滴嘴8折弯设计防止雨水通过所述导水槽底部倒流到双V型支架两侧边缘。所述导水槽5内部有侧腔,用于定位与所述双V型支架1平行方向上的两相邻所述太阳能板组件3的底部。

实施例2

一种太阳能屋顶系统,包括檩条100、双V型支架1、减震垫2、太阳能板组件3、压码4、导水槽5。所述压码4、减震垫2和双V型支架1三者通过自攻防水螺丝222固定连接,所述双V型支架1与所述檩条100通过自攻防水螺丝22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压条9扣合在所述压码4上方,所述压码4的固定主体嵌在所述双V型支架1上方的两相邻太阳能板组件3之间,所述压边41搁置在位于所述减震垫2上的太阳能组件3上。所述导水槽5位于所述排水槽1的支撑边13上,且延伸出所述支撑边13,从而保证雨水顺利流道双V型支架1中。所述导水槽5的槽壁56的两端开有槽口51,槽口51处设置有滴嘴8,所述滴嘴8自所述导水槽5的底部向下倾斜,便于位于导水槽5内腔中的水流下至双V型支架1。与所述双V型支架1平行方向上的相邻太阳能组件3之间的上部由密封胶条密封。进一步在所述压码4上方设置防水压条9,所述防水压条9覆盖在所述压码4上,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护防水密封作用。

所述压码4与所述防水压条9相配合,所述压码4包括固定主体400,所述固定主体400的截面为U型,所述固定主体400沿U型结构的上部两侧水平延伸出有压边41。所述双V型支架1其截面呈阶梯双V型,所述阶梯双V型的对称处设置有安装平台、两侧设置有支撑边13。所述安装平台包括顶安装平台11和翼安装平台12,所述翼安装平台12对称设置在所述顶安装平台11两侧。所述支撑边13的高度高于所述顶安装平台11的高度6-8mm。所述顶安装平台11和翼安装平台12呈“凸”字型,所述“凸”字型的两下竖边分别斜向外向下叉开,所叉开的角度为60°。通过特殊的加强筋折弯处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光伏板组件3的边框能直接作用在双V型支架的四处支撑部位上,保证了整个组件3具有四道线支撑,从而提高了其安装的牢固度。靠近所述双V型支架1的一端呈“凹”字型,所述减震垫2靠骑设在所述双V型支架1上且与所述安装平台的“凸”型结构相配合。所述顶安装平台11上的第一安装平面110和翼安装平台12上的第二安装平面120之间呈坡度过渡,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10与第二安装平面120之间的高度为6-8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平面110的宽度为16-18mm,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20的宽度为6-8mm。所述支撑边13上设置有防水槽14,所述防水槽位于所述支撑边的中间靠近所述安装平台的一侧。所述防水槽14为若干小洼沟,所述小洼沟为一个弧形凹痕,当有微量的水渗入时,可以通过该结构延长水渗透的路线,从而起到防水作用。所述顶安装平台11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一个定位槽111,所述定位槽111起到螺丝定位作用,防止螺丝尖打滑。

所述减震垫2截面呈“几”型,所述减震垫2包括固定台21以及对称设置的支撑台22和立脚23,所述固定台21、支撑台22及立脚23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台21与所述支撑台22之间形成挡肩24,所述立脚23位于所述翼安装平台12上,所述太阳能板组件3搁置在所述减震垫2的肩部,即支撑台22上。

所述固定台21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锥形孔,对后续施工中螺丝固定具有定位作用。所述立脚23为楔形,所述支撑台22到所述立脚23之间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立脚23远离所述支撑台22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该平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平面120相配合。两立脚23之间形成内凹的凹槽25,所述顶安装平台11位于所述凹槽25内,第一安装平面110与所述凹槽25的底面相接。所述立脚23上开设有排水口10,所述排水口10有若干道,位于固定台21的两侧,用于将所述太阳能板组件3与减震垫2缝隙中的水排走。

所述双V型支架1与所述檩条100通过自攻防水螺丝22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自攻防水螺丝222上套设有不锈钢防水垫片333,所述防水垫片333底部涂有固态防水胶,所述自攻防水螺丝222的中间部分为光杆、头部和底部带有螺纹。所述头部和底部的螺纹为标准设计,与全螺纹螺丝相比提高了螺丝的整体强度。头部螺纹与厂房檩条固定,底部螺纹与双V型支架1固定。由于自攻防水螺丝222是采用机具自攻打入檩条100和双V型支架1内部的,所有螺纹与双V型支架1是属于无缝紧密连接状态。自攻防水螺丝222的底部套设有不锈钢防水垫片333,防水垫片333在螺丝自攻旋转的操作压力下会逐渐持平,防水垫片333底部的固态防水胶由于旋转摩擦作用下生热溶解,溶解后的胶会嵌入螺纹和双V型支架的细微缝隙内部,从而起到二次密封防水功效。

所述太阳能板组件3包括太阳能板31与安装框32,所述太阳能板31与安装框32牢固连接,所述安装框32搁置在所述减震垫2的支撑台22上。所述压码4位于所述双V型支架1的上方的两相邻太阳能板组件3之间,所述压码4的两侧有压边41,所述压边41压在用于固定所述太阳能板31的安装框32上。

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替换和改变,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