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353发布日期:2018-06-05 22:3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领域,大木结构为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大木维修中对柱子通常做法是小修小补及零星的补配等,损坏较严重的采用剔补墩接或附加支撑等,也有采用碳纤维加固或金属箍加固的。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173506U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古建木作加固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钢箍和纵向连接钢箍的金属竖肋组成金属结构框架,在金属结构框架外侧为无机材料构成的填充层,所述构件外表面设有密封层,本实用新型用水平及竖向金属构件垂直交叉连接形成加固的框架结构,并与原木作结构紧密连接,同时填充无机胶凝材料,最终与原木作体形成整体结构,起到结构加固并增强的功效。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古建木作在修复后仍然会在断裂处继续损坏,而此时若再需要修补,需要将原有加固构件取下后重新调整修补与安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古建木作在修复后仍然会在断裂处继续损坏,而此时若再需要修补,需要将原有加固构件取下后重新调整修补与安装,费时费力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木作断裂处的加固体,所述加固体朝向所述木作内里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槽,所述通槽包括平滑段以及具有内螺纹的螺纹段,所述通槽的平滑段滑移设置有一填充块,所述填充块外形与所述通槽的平滑段适配,所述填充块远离所述加固体内圈转动连接有一驱动所述填充块滑移的螺柱,所述螺柱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段的内螺纹螺纹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木作的残损常常是外围坏的比内里严重,加固体只填充在断裂处,可以减少在木作修复时所需要剔除的部件,更大程度的保护木作。

将加固体置于木作的断裂处并固定。当时日渐长、木作的内里也有残损的时候,转动螺柱,驱动填充块朝向木作内里的残损处运动,填补残损后留下的空隙,可以不用将加固体取下后再重新调整,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块的表面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有密封胶并使用薄膜密封,所述通槽内壁与所述填充槽相对应的设置有用于划破所述薄膜的尖刺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螺柱、驱动填充块朝向木作内里的残损处运动的时候,尖刺部划破薄膜,填充槽内的密封胶流出,当填充块填补木作残损后留下的空隙时,密封胶固定填充块与木作,填充块的修复效果更好。并且,密封胶填补填充块与木作之间的缝隙,使得木作表面不易与空气或蛀虫等接触,后期不易残损。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槽有多个,多个所述填充槽均布于所述填充块的表面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槽有多个,可以在修补木作残损的过程中,避免尖刺部一次性将薄膜划破、密封胶全部流出,尖刺部一步一步的划破薄膜以使得密封胶流出,可以进行多次重复修复。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内填充有多个金属颗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颗粒可以随着密封胶流出填充槽并填充缝隙,增加密封胶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为耐候密封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耐候密封胶具有优异的耐气候老化性能以及优良的粘结性。

进一步的,所述螺柱陷于所述填充槽内设置,所述螺柱远离所述木作内里的一端设置有十字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柱陷于填充槽内,避免突出木作的螺柱刮蹭人体或衣物,十字槽便于人员使用工具进行旋拧。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块远离所述木作内里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并在端部形成转动口,所述螺柱靠近所述木作内里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槽适配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呈圆柱体状或者球状设置、且其外径大于所述转动口的内径,所述转动体的外部与所述转动槽的内部适配,所述转动体置于所述转动槽内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柱通过转动体置于转动槽内与填充块转动连接,并且,转动体外径大于转动口内径,可以起到限位与连接作用,避免填充块、螺柱的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远离所述木作内里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通槽的盖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盖体将通槽密封,保护通槽及其内的部件不受风吹日晒雨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滑移设置在加固体通槽内的填充块,当时日渐长、木作的内里也有残损的时候,转动螺柱,驱动填充块朝向木作内里的残损处运动,填补残损后留下的空隙,可以不用将加固体取下后再重新调整,省时省力;

(2)通过设置通槽内的尖刺部以及填充块内的密封件,当需要转动螺柱、驱动填充块朝向木作内里的残损处运动的时候,尖刺部划破薄膜,填充槽内的密封胶流出,当填充块填补木作残损后留下的空隙时,密封胶固定填充块与木作,填充块的修复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线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木作;2、加固体;3、通槽;31、平滑段;32、螺纹段;33、尖刺部;4、填充块;41、转动槽;42、转动口;5、填充槽;51、密封胶;52、薄膜;53、金属颗粒;6、螺柱;61、十字槽;62、转动体;7、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包括呈圆柱状的木作1以及呈环形的加固体2,加固体2通过玻璃胶以及螺钉配合固定安装在木作1的断裂处(为简单示意,图中未标出),修复并加固木作1。

如图2所示,加固体2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通槽3,多个通槽3沿其径向均匀分布,通槽3包括靠近木作1内里的平滑段31以及远离木作1内里的螺纹段32,螺纹段32内设置有内螺纹。在通槽3内滑移设置有一填充块4以及驱动填充块4滑移的螺柱6,填充块4位于平滑段31且与通槽3的平滑段31适配,螺柱6位于螺纹段32且其外螺纹与螺纹段32的内螺纹螺纹适配,螺柱6与填充块4转动连接。当时日渐长、木作1的内里也有残损的时候,转动螺柱6,驱动填充块4朝向木作1内里的残损处运动,填补残损后留下的空隙,可以不用将加固体2取下后再重新调整,省时省力。

其中,螺柱6的长度小于螺纹段32的长度,即螺柱6陷于填充槽5内设置,避免突出木作1的螺柱6刮蹭人体或衣物。在螺柱6远离木作1内里的一端设置有十字槽61,方便人员使用工具进行旋拧。

如图2所示,在填充块4远离木作1内里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41,转动槽41呈圆柱体状或者球状设置,转动槽41在端部形成转动口42。螺柱6靠近木作1内里的一端设置有转动体62,转动体62呈与转动槽41适配的圆柱体状或者球状,转动体62的外径大于转动口42的内径,转动体62置于转动槽41内设置。螺柱6通过转动体62置于转动槽41内与填充块4转动连接,并且,转动体62外径大于转动口42内径,可以起到限位与连接作用,避免填充块4、螺柱6的滑脱。

如图3所示,在填充块4的表面开设有填充槽5,优选的,填充槽5开设在填充块4的底面,填充槽5内填充有密封胶51并使用薄膜52密封,通槽3口内与填充槽5相对应的设置有用于划破薄膜52的尖刺部33,尖刺部33位于加固体2的内圈设置。当需要转动螺柱6、驱动填充块4朝向木作1内里的残损处运动的时候,尖刺部33划破薄膜52,填充槽5内的密封胶51流出,当填充块4填补木作1残损后留下的空隙时,密封胶51固定填充块4与木作1,填充块4的修复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密封胶51采用具有优异的耐气候老化性能以及优良的粘结性的耐候密封胶,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填充槽5有多个,多个填充槽5均布于填充块4的表面设置。在修补木作1残损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尖刺部33一次性将薄膜52划破、密封胶51全部流出,尖刺部33一步一步的划破薄膜52以使得密封胶51流出,可以进行多次重复修复。

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密封胶51的结构强度,在密封胶51内填充有多个金属颗粒53,金属颗粒53可以随着密封胶51流至填充槽5并填充缝隙。

本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木作1的残损常常是外围坏的比内里严重,加固体2只填充在断裂处,可以减少在木作1修复时所需要剔除的部件,更大程度的保护木作1。

将加固体2置于木作1的断裂处并固定。当时日渐长、木作1的内里也有残损的时候,转动螺柱6,驱动填充块4朝向木作1内里的残损处运动,填补残损后留下的空隙,可以不用将加固体2取下后再重新调整,省时省力。

在螺柱6驱动填充块4朝向木作1内里运动的时候,尖刺部33划破填充块4的薄膜52,填充槽5内的密封胶51以及金属颗粒53流出,当填充块4填补木作1残损后留下的空隙时,密封胶51固定填充块4与木作1,金属颗粒53增强密封胶51的结构强度,填充块4的修复效果更好。并且,密封胶51填补填充块4与木作1之间的缝隙,使得木作1表面不易与空气或蛀虫等接触,后期不易残损。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古建木作加固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木作1呈平面设置,加固体2呈楔形设置,加固体2伸入木作1内里的一端小于加固体2远离木作1内里的一端。

在通槽3远离木作1内里的一端设置有盖体7,盖体7将通槽3密封,保护通槽3及其内的部件不受风吹日晒雨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