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4951发布日期:2018-06-15 23:1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



背景技术:

随着全装修住宅的逐步普及,室内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装修的住宅内都会采用大量的装修装饰材料,这些装修装饰材料都会不同程度的释放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其中,甲醛的污染最为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最大。甲醛是一种强烈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一定浓度的甲醛对人的神经系统、肺、肝脏等器官均可产生伤害。一般来说,甲醛的释放周期长达5到15年,如果不及时去除甲醛,必然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壁纸作为室内装修的重要材料,其普及率越来越高(目前民用住家壁纸普及率约15~20%左右),据调查了解,日本、法国、埃及、美国等国的室内装饰墙纸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在日本普及率更是实现了100%。随着科技的进步,壁纸的功能性也在不断的丰富,除了具有装饰功能外,越来越多的壁纸产品还具有除甲醛功能。壁纸作为室内最适合除甲醛的载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壁纸作为流行时尚产品,通常西方国家的家庭3~5年更换一次,酒店、宾馆、餐饮、娱乐的壁纸更是2~3年更换一次;2、壁纸不但贴于墙面上,也可以贴在天花板上(顶为水泥板或木造结构),总有效接触面积可达到室内平面积的4~5倍,消费者也可以依据甲醛污染程度,自行调节壁纸的使用面积;3、壁纸施工简便:100m2室内空间一个工作天(8小时)就能施工完成,24小时后就可投入使用;4、使用成本低:壁纸属于成本较低而覆盖面积最大的装潢材料,消费者易接收,除甲醛性价比也最高。然而目前具有除甲醛功能的壁纸以光触媒涂层居多,这种壁纸在无光照条件下就会失去作用,同时现有的除甲醛壁纸缺少对甲醛直接指示吸附信息的能力,用户在使用时难以及时实时判断壁纸的有效性和何时应该更换壁纸,除非得到拥有专业技术装备的检测机构的测量数据。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去除甲醛,又能够实时反馈壁纸的有效性的新型壁纸,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既能去除甲醛,又能够实时反馈壁纸的有效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包括依次设置的基质层、功能性粘合层、吸附变色层和光触媒层;所述吸附变色层部分穿过光触媒层且延伸至光触媒层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功能性粘合层和吸附变色层中,相邻两者贴合;所述吸附变色层和光触媒层两者层压。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变色层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并在吸附过程中改变颜色,所变颜色为可见光谱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变色层由若干吸附催化单元和若干变色单元两部分组成;变色单元完全包覆或部分包覆于吸附催化单元上。

进一步的,吸附催化单元为负载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多孔纳米吸附颗粒;多孔纳米吸附颗粒为硅藻土颗粒、氧化铝颗粒、海泡石颗粒和沸石颗粒中的一种;催化剂为二氧化锰、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铂、钯、氧化镍、氧化铈、氧化钴、四氧化三钴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变色单元为接触到甲酸后能产生变色的试纸颗粒;试纸为甲基橙、甲基蓝、甲基红、甲基绿、中性红、酚红、酚酞和石蕊试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粘合层由依次设置的丙烯酸粘合剂涂层、磷系阻燃剂涂层和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构成;丙烯酸粘合剂涂层紧贴基质层,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紧贴吸附变色层。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粘合层的厚度为1~10μm;吸附变色层的厚度为0.1~3mm。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为无纺布、无纺纸、纯纸或PVC;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0.1~1mm。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层为粒径小于200nm的二氧化钛涂层;所述光触媒层的厚度为1~10μ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视型除醛壁纸,通过光触媒层以及吸附变色层的协同设计,不仅延长了壁纸的除醛寿命,而且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同样具有空气净化效果,实现室内甲醛、苯、氨、TVOC等有害气体的全天候去除;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醛壁纸不仅可以正常的吸收甲醛污染物,而且可以通过吸附变色层中对颜色变化敏锐的变色单元对甲醛实时变色报警,随着变色颜色的加深,通知用户及时更换壁纸,提高室内空气环境治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视型除醛壁纸的简单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视型除醛壁纸中吸附催化单元和变色单元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质层;2-功能性粘合层;201-丙烯酸粘合剂涂层;202-磷系阻燃剂涂层;203-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3-吸附变色层;301-吸附催化单元;302-变色单元;4-光触媒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基质层1、功能性粘合层2、吸附变色层3和光触媒层4;所述吸附变色层3部分穿过光触媒层4且延伸至光触媒层4的外表面。

所述基质层1、功能性粘合层2和吸附变色层3中,相邻两者贴合;所述吸附变色层3和光触媒层4两者层压。

所述吸附变色层3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并在吸附过程中改变颜色,所变颜色为可见光谱范围内。

所述吸附变色层3由若干吸附催化单元301和若干变色单元302两部分组成;变色单元302部分包覆于吸附催化单元301上,每个吸附催化单元301上间隔包覆有6个变色单元302。

吸附催化单元301为负载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多孔纳米吸附颗粒;多孔纳米吸附颗粒为硅藻土颗粒;催化剂为铂。

变色单元302为接触到催化氧化生成的甲酸后能产生变色现象的试纸颗粒;试纸为石蕊试纸。

所述功能性粘合层2由依次设置的丙烯酸粘合剂涂层201、磷系阻燃剂涂层202和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203构成;丙烯酸粘合剂涂层201紧贴基质层1,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203紧贴吸附变色层3。丙烯酸粘合剂涂层201中的丙烯酸粘合剂产品型号为YH680S,磷系阻燃剂涂层202中的磷系阻燃剂产品型号为TRD-1306A,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203中纳米抗菌防霉剂的产品型号为YZN-Y-500。

所述功能性粘合层2的厚度为2μm;吸附变色层3的厚度为0.1mm。

所述基质层1为无纺布;所述基质层1的厚度为0.5mm。

所述光触媒层4为粒径小于200nm的二氧化钛涂层;所述光触媒层4的厚度为8μm。

本实施例所述的壁纸,基质层1可以保障壁纸的强度;第二层为功能性粘合层2,通过丙烯酸粘合剂涂层201、磷系阻燃剂涂层202和纳米抗菌防霉剂涂层203的设置,从而赋予壁纸阻燃、抗菌防霉等功能;第三层为吸附变色层3,甲醛等污染物通过吸附材料吸附后,被催化剂催化氧化为甲酸,生成甲酸的酸性使变色组分发生变色,通过变色视觉感知甲醛。不仅可在无光照下光触媒涂层4无法发挥作用时,实现对室内污染气体的吸附净化,而且可以对气体污染物实时变色报警,随着变色颜色的加深,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壁纸,实现甲醛污染的可视化;第四层为光触媒涂层4,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实现对空气中细菌的催化灭杀以及对甲醛和TVOC的催化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