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7299发布日期:2019-04-05 19:3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用于居住或进行活动的场所,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快的搭建建筑,满足人们的时间需求,由此出现了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是将建筑的墙体直接分为多个模块,在需要搭建时,直接拼接组合而成,相比与过去砖块堆砌,更为快速,能够在短时间将建筑搭建好。

现有的模块化建筑,为了能够达到节能,一般在将模块化建筑搭建好后,然后再将光伏系统搭建在建筑墙体外,光伏系统提供电能,自给自足,但是,这样的搭建方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搭建光伏系统,与模块化建筑快速省时的初衷相背离,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系统需要在模块化建筑搭好后再进行安装,极为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包括呈纵向布置的多个框架条以及多个模块板,多个所述框架条相间隔布置,相邻的所述框架条之间具有纵向间距,所述纵向间距中放置呈纵向布置的所述模块板;在所述模块板朝向外部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光伏板。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条朝向相邻的框架条的侧面设有凹槽条,所述凹槽条沿所述框架条的高度延伸布置,所述模块板的两侧分别嵌入在相邻的所述框架条的凹槽条中。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条的底部设有粘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板包括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内植入有钢筋,且在所述混凝土板内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间距中放置有多个所述模块板,相邻的所述模块板之间设置有隔离板。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与所述模块板固定连接,所述光伏板与所述模块板的外端面之间具有封闭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包括热量回收器,所述热量回收器设置在建筑的内部,并通过输热管与封闭间距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量回收器设置在所述建筑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热量回收器通过第二输热管连通至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的各楼层地板下,并在第二输热管上设有设有向地板导热的导热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在搭建该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时,将带有光伏板的多块模块板纵向布置在纵向间距中,通过两侧的框架条夹持固定住纵向布置的模块板,从而将建筑围合搭建完整,而在每块模块板上设有的多块光伏板随模块板将建筑围合,这样将模块板快速拼接组合,使该节能建筑搭建的时间大大减少,并且通过多块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充分实现该节能建筑的自给自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系统需要在模块化建筑搭好后再进行安装,极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用于搭建具有光伏板121的节能建筑,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并且搭建速度块,节省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包括框架条11以及多个模块板12,所述框架条11纵向布置在建筑13的四周,并且多个框架条11之间相间隔布置,两两相邻的框架条11之间形成有纵向间距,模块板12则呈纵向布置放置在纵向间距中,并且每相邻的框架条11之间的纵向间距均放置有模块板12,在每个模块板12朝向外部的外端面上则设有光伏板121,给建筑13提供电能。

这样,在搭建该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时,将带有光伏板121的多块模块板12纵向布置在纵向间距中,通过两侧的框架条11夹持固定住纵向布置的模块板12,从而将建筑13围合搭建完整,并且在每块模块板12上均设有光伏板121,多块光伏板121随模块板12将建筑13围合,这样将模块板12快速拼接组合,使该节能建筑搭建的时间大大减少,并且通过多块光伏板12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充分实现该节能建筑的自给自足。

并且,光伏板121与模块板12之间固定连接,并具有间距,这样,方便模块板12与框架条11的安装与配合,不会在安装模块板12时磨损光伏板121。

而为了使模块板12紧密嵌入纵向间距之中,框架条11朝向相邻框架条的两侧形成有凹槽条,凹槽条沿框架条的高度延伸布置,模块板12的两侧则嵌入进两侧的框架条11形成的凹槽条中,从而使纵向布置的模块板12更容易自上而下嵌入进纵向间距之中,并且通过框架条11的固定难以倒塌。

凹槽条的底部则设有粘合层,放入底部的模块板12需要更加稳固,在地板的粘合层使底部的模块板12与地面粘合,从而更加稳固了该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的下面部分,为上面部分的模块板12的安装做铺垫。

并且,模块板12包括有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内则植入有钢筋,这样构成的模块板12重量较重,更加稳定,并且强度高不易损坏,而在混凝土板内设有的隔热层,则使该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更加的保温、舒适。

而在模块板12累积嵌入两侧框架条11的过程中,相邻的混凝土板之间设置有隔离板,这样纵向相邻的模块板12不会在安装过程中磨损。

具体的,在隔离板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凸起结构,与之对应的,在相邻的模块板12上分别设有嵌入上下两端的凸起结构的凹槽,这样,在将隔离板插入在相邻的模块板12之间时,使纵向相邻的模块板12嵌入的更加稳固,不易晃动。

另外,光伏板121则呈方形形状,在多个模块板12稳定布置后,多块呈方形形状的光伏板121排列接收的太阳光更多,提供的电能更大。

并且,这多个光伏板121之间,每每相邻的光伏板121之间通过固定件122连接,这样多个呈方形形状的光伏板121固定连接呈一个较大的整体,转化的能量更多,并通过相邻光伏板121之间的固定连接,与光伏板121连接的模块板12之间也随之固定,同时使该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更加的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板121与模块板的外端面形成有封闭间距,通过固定件122连接的光伏板121与建筑13共同围合,从而形成了热量间距,在长时间的接收阳光的照射后,光伏板121会发热,使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下降,产生的电能减少,而光伏系统与建筑13间形成的热量间距就留有这些过剩的热量。

为了排除热量间距的过剩热量,在建筑13的内部则设有热量回收器,通过热管与封闭间距相连通,光伏板与建筑13的热量间距堆积大量的热量,通过热管与热量回收器导通,热量会回收在热量回收器中,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光伏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由于热气是向上升的,因此将热量回收器设置在该模块化搭建的节能建筑的内部的顶部位置,这样位于热量间距的热量更易回收到热量回收器中。并且,热量回收器连接有导热管并延伸至建筑各楼层的地板下,热量传导至地板和室内空气中,使空气温度上升,使建筑13内部变暖,可以运用在一些寒冷的地区,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而且模块板中具有隔离层,使建筑内部的保温箱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