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底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1685发布日期:2018-06-22 23:3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底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组合式底瓦。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作为是炎黄子孙,建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授权公告号为CN20432637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仿古金属瓦,包括龙骨,龙骨斜面上连接有板瓦,板瓦之间连接有筒瓦,龙骨的下端头固定连接有勾头和滴水,板瓦与龙骨通过六角自钻螺丝进行连接,板瓦与筒瓦连接通过连接块进行连接,筒瓦内腔中后部有连接卡槽,筒瓦与筒瓦通过连接块和卡槽进行连接,龙骨的顶端安装有屋脊。该实用新型瓦片规格一致,安装效果平整整齐一致,但存在以下不足,板瓦之间接缝多,增大了雨水从接缝渗漏的可能,防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底瓦,减少底瓦拼接缝隙,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底瓦,包括多个纵向连接并一体成型的铜制瓦面,底瓦一端设有承接部,另一端设有用于紧密搭接在承接部上的搭接部,所述瓦面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条,卡条与瓦面连接处设有防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瓦面一体成型,减少了拼接缝隙,提高防水效果。铜制瓦面具有良好的着色性能,使得底瓦的仿古效果更好。拼接时将一块底瓦的搭接部搭接在另一底瓦的承接部上,形成底瓦纵向连接,卡条方便安装时卡固,提高安装效率,防水条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到卡条的卡接触,避免雨水侵蚀卡条,对卡条起到保护作用,使得底瓦长时间处于牢固状态,有利于古建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条与卡条一体冲压形成,防水条的背部形成缓冲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瓦面与卡条之间在防水条位置由一定弹性缓冲带,瓦面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发生微小变形,卸去外力然后恢复,提高瓦面的抗变形能力,保持维护后古建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瓦面横截面的弧形角度为160°-1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瓦面横截面近似半圆形,敞口宽度大,有利于更好的盛接雨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瓦面靠近承接部的一端为上游端,靠近搭接部的一端为下游端,下游端相比于上游端向上倾斜5°-10°,相邻两片瓦面连接处形成台阶,台阶处一体连接有月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底瓦的外观呈现出多块传统板瓦相搭接的效果,增强古建维护后的仿古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瓦面厚1-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瓦的重量相比于传统砖制底瓦大大减轻,降低了古建屋面的承载重量,对古建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瓦面的横向宽度为0.1-0.3m,所述瓦面的纵向长度为0.15-0.4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瓦的长度根据古建屋面长度可以设计成不同规格,满足不同古建维护的需求,尽可能少的使用底瓦拼接,减少接缝,提高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部的纵向长度为0.01-0.1m,凹陷深度为1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部凹陷设计使相邻两块底瓦搭接稳固紧密,并增强防水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屋面结构,便于对古建进行维护,提高防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屋面结构,包括龙骨、屋脊和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龙骨上的筒瓦组件,在龙骨上位于筒瓦组件之间还铺设有上述的组合式底瓦,组合式底瓦与连接件卡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骨增加了古建屋面的强度,筒瓦组件和组合式底瓦通过连接件卡固在龙骨上,维护后的屋面防水效果好,且安装方便,提高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底瓦由铜板冲压一体成型,减少拼接接缝,提高防水效果,铜制底瓦更方便着仿古色,提高古建维护效果;

2.底瓦重量轻便,有效降低古建的屋面载荷,延长古建的寿命;

3.底瓦可以采用卡接固定,安装方便,提高古建维护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底瓦在屋面上铺设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底瓦结构的轴测图;

图3为显示底瓦阶梯结构在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显示底瓦弧面结构在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显示底瓦与筒瓦组件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龙骨;2、屋脊;3、筒瓦组件;31、水滴筒瓦;32、连接筒瓦;4、底瓦;41、瓦面;411、上游端;412、下游端;42、月牙板;43、卡条;44、防水条;45、承接部;46、搭接部;5、连接件;51、上卡槽;52、侧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组合式底瓦,如图1和图2所示,在屋面上通过龙骨1支撑固定有筒瓦组件3和底瓦4,筒瓦组件3和底瓦4的一端抵至屋脊2上,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以便雨水顺利沿着底瓦4排出,减少屋面积水,提高古建的屋面防水效果。

筒瓦组件3包括由1.2mm铜板冲压成型的水滴筒瓦31和连接筒瓦32,连接筒瓦32呈内部中空的半圆柱形,水滴筒瓦31与连接筒瓦3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一端一体连接有圆形的滴水板。

参考图2和图3,底瓦4由1.2mm厚铜板冲压成型的长条形板材,其中部凹陷形成多个弧形的瓦面41,两侧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卡条43。瓦面41纵向长度为220mm,横向宽度为202mm,卡条43宽度为15mm,底瓦4由6片瓦面41构成,根据需要,瓦面41也可以是5片、7片、8片或者其他数量。

瓦面41的一端为上游端411,另一端为下游端412,雨水自上游端411向下游端412流动。下游端412相比于上游端411向上倾斜5°-10°,使得相邻两片瓦面41连接处形成台阶,台阶处一体连接有月牙板42,使得底瓦4的外观呈现出多块传统板瓦相搭接的效果。

在底瓦4最上端的瓦面41边缘向下凹陷1mm构成承接部45,承接部45纵向长度为30mm,在底瓦4最下端的瓦面41边缘沿纵向延伸形成搭接部46,搭接部46纵向长度为30mm。当屋面尺寸较大需要拼接安装时,将一块底瓦4的搭接部46搭接在另一底瓦4的承接部45上,形成底瓦4纵向连接。承接部45凹陷设计使相邻两块底瓦4搭接稳固紧密,并增强防水性。

参考图2和图4,瓦面41横截面的弧形角度为160°-180°,在瓦面41两侧与卡条43相接处设有向上凸起的防水条44,防水条44高度为3-5mm。防水条44沿底瓦4长度方向设置,防水条44可以与卡条43一体冲压成型。

参考图5,在龙骨1上固定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件5,连接件5上设有上卡槽51和侧卡槽52,上卡槽51与筒瓦组件3的两侧形状相适应,使得筒瓦组件3卡固到上卡槽51中;侧卡槽52与卡条43形状相适应使得卡条43与侧卡槽52卡固,这样筒瓦组件3和底瓦4分别通过连接件5固定在龙骨1上。连接件5可以是硬质塑料制作,避免铜板制作的筒瓦组件3和底瓦4与连接件5接触位置产生电势差,在雨水作用下发生电化学腐蚀,延长筒瓦组件3和底瓦4的寿命。

防水条44将卡条43与侧卡槽52连接处遮挡,减少雨水侵蚀卡条43,使得底瓦4在连接件5上固定更牢靠。此外,由于防水条44的背部凹陷使得瓦面41与卡条43之间形成缓冲槽,底瓦4受到外力时可以发生微小变形卸去外力,抗变形能力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