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161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建筑墙板装配用限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吊装过程中,预制墙板用的角铁式限位件进行墙板临时固定限位整,但是限位件一旦安装就无法再调整构件的前后位置,如果说构件在安装完成后发现有偏位的情况,则需要重新卸下限位件再次安装,每次安装都要在楼板上打入自攻钉,这样导致墙板就位十分不灵活,对楼板也造成二次损坏,增加现场工作量,并且墙板每次落位的精确度全靠工人的眼睛和单纯的手工调节,也做不到高精度的就位。

CN201520765495.7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连接件,由长方形钢板或L 型角钢板构成,长方形钢板或L 型角钢板上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腰型孔,相邻两墙板的连接采用与预埋套筒对应的螺母穿过连接件的腰型孔,拧紧螺栓固定。该连接件只能对两面墙板进行连接,并不具有对墙板进行再次调节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使用简单的墙板可调限位件,该限位件能够对落位后仍存在位置误差的墙板进行调节,而不需要对该限位件重新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包括底座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一侧墙板相连的连接装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另一侧墙板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另一侧墙板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螺栓。

具体而言,当两块墙板落位后,将墙板可调限位件通过底座安装在一侧墙板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和限位螺栓对另一侧墙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防止墙板出现偏位的情况,并且通过螺栓对墙板进行调节和定位,具有调节简单、精度高的特点。

进一步,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调节螺栓的第一腰型孔。

具体而言,调节螺栓在第一腰型孔上的调节幅度大,因此,当墙板本身或者墙板上的螺栓孔出现偏位时,通过改变调节螺栓在第一腰型孔上的位置,即可将调节螺栓与墙板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腰型孔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螺栓的第一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为设置在第一腰型孔上的第一螺栓孔、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具体而言,单独设置第一螺栓孔、带螺栓孔的第一垫片或者第一螺母均可实现对调节螺栓的调节和固定,而在同时设置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时,可以在不增加调节板厚度的情况下,加强调节螺栓与调节板的连接强度,并且设置第一垫片后,可以将第一腰型孔开设的更大来加大调节螺栓的调节范围,从而能够对偏位更大的墙板进行调节。

进一步,所述调节板上设有用于调节并锁紧限位螺栓的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为设置在调节板上的第二螺栓孔、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具体而言,当调节板厚度足够时,直接在调节板上设置第二螺栓孔即可完成对限位螺栓的调节和固定,而当厚度较薄时,可以在限位板上增设第二挡片和/或者第二螺母来增强限位螺栓与板的连接强度。这里是说的调节板较薄时

进一步,所述另一侧墙板上设置有与限位螺栓相抵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调节螺栓的孔。

具体而言,将限位板安装在墙板上,使限位螺栓与限位板相抵接,从而增大限位螺栓与墙板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限位螺栓对墙板造成损伤并提高限位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为至少一个固定螺栓以及用于调节并锁紧固定螺栓的第三锁紧装置,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底座与所述一侧墙板相连。

所述第三锁紧装置为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三螺栓孔、第三垫片和第三螺母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具体而言,不同类型的安装孔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固定螺栓,并且可以根据底座的安装位置,灵活调节底座与固定螺栓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穿过固定螺栓的第二腰型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分别为竖向设置和横向设置或者分别为横向设置和竖向设置。

设置不同的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的开设方向,调节螺栓和固定螺栓可以根据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的开设方向的不同,进行不同方向的调节,从而实现整个可调限位件能够进行横向和竖向方向的调节。

进一步,所述一侧墙板和另一侧墙板上设置有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调节螺栓和固定螺栓的预埋套筒。

增设预埋套筒可以提高调节螺栓以及固定螺栓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预设的预埋套筒可以提高后期的转盘速度。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嵌入墙板,其上表面与墙板上边面齐平。

具体而言,安装定位板后,可以使底座的安装更加平稳可靠,并且减少固定螺栓对墙板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调节板包括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方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

具体而言,当需要对三块墙板进行固定和调节时,将底座安装在其中一块墙板上,通过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对其余两块墙板进行调整和定位。

进一步,所述底座和调节板为一体成型或者采用钢板或角钢拼接制成。

本实用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有益效果:可以通过本装置进行墙板位置的调整,并且调整的精度比以前的单纯人工调节精度高出数倍,即使在一些意外情况下发现墙板底部偏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螺栓和限位螺栓再次进行墙板位置的调整,解决了以往需要卸下限位件重新安装的工作,既方便现场施工,又给减少了对楼板重新打自攻钉而造成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2—实施例1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附视示意图;

图3—实施例1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4—实施例1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正视安装示意图;

图5—实施例1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俯视安装示意图;

图6—实施例2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俯视安装示意图;

图7—实施例2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8—实施例3中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调节板,2—底板,3—第二墙板,4—第一墙板,5—限位板,6—定位板,7—第一调节板,8—第二调节板;11—第一腰型孔,12—第二螺栓孔,13—第二螺母,14—第一垫片,15—第一螺母,16—调节螺栓,17—限位螺栓;21—第三螺栓孔,22—固定螺栓,23—第二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5:

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包括底座2和调节板1,所述调节板1设置在底座2上方,两者采用角钢制成;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固定螺栓22的第三螺栓孔21,所述底座5通过固定螺栓22与第一墙板4相连;所述调节板1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墙板3位置分别进行调节和限位的调节螺栓16和限位螺栓17。

具体而言,当两块墙板落位后,将墙板可调限位件通过底座2安装在第一墙板4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16和限位螺栓17对第二墙板3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防止第二墙板3出现偏位的情况,具有调节简单、精度高的特点。

所述调节板1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调节螺栓16的第一腰型孔11,所述第一腰型孔11上设置有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腰型孔11前后两侧的第一垫片14,所述第一垫片14上设有用于穿过调节螺栓16的第一螺母15,在通过调节螺栓16对第二墙板3位置进行调节时,第二墙板3角度和位置的变化会带动调节螺栓16转动和位移,此时,可以不断的调整调节螺栓16及第一垫片14在第一腰型孔11上的位置来适应第二墙板3的位置变化。

所述调节板1上设有用于调节和固定限位螺栓17的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包括第二螺栓孔12和第二螺母13,所述第二螺栓孔12与第二螺母13相通,所述第二墙板3上设置有限位板52,所述限位板52上开设有用于穿过调节螺栓16的孔,所述限位螺栓17穿过第二螺母13与限位板52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块墙板落位后,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2安装在第一墙板4上,然后通过调节螺栓16和限位螺栓17对第二墙板3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防止第二墙板3出现偏位的情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调范围大且调节精度高的特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存在以下不同:

参照图6~7: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穿过的第三螺栓孔21和第二腰型孔23,所述底座2下方设置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嵌入第一墙板4,其上表面与墙板上边面齐平,所述定位板6上预留有用于连接固定螺栓22的预埋套筒,所述固定螺栓22穿过第三螺栓孔21和第二腰型孔23与预埋套筒相连。

所述第二墙板3上也设置有预埋套筒,所述调节螺栓16穿过设置第一腰型孔11与预埋套筒相连。

所述第一腰型孔11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腰型孔23为横向设置, 调节螺栓16和固定螺栓22能够分别沿第一腰型孔11和第二腰型孔23进行上下和左右方向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设置有分别与调节螺栓16和固定螺栓22相连的套筒,可以提高整个可调限位件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腰型孔11和第二腰型孔23可以实现可调连接件在横向和竖向两个方向的调节;安装定位板6和预埋套筒后,可以使底座的安装更加平稳可靠,并减少固定螺栓22对墙板的损坏。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一种墙板可调限位件存在以下不同:

参照图8:

当第一墙板4上设置有2块第二墙板3时,通过在底座2上设置第一调节板7和第二调节板8,并且将底座2通过连接装置设置在第一墙板4上,第一调节板7和第二调节板8分别通过调节螺栓16和限位螺栓17与两块第二墙板3相连。

所述底座2和第一调节板7以及第二调节板8采用钢板制成并通过焊接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三块墙板进行固定和调节时,将底座安装在其中一块墙板上,通过第一调节板1和第二调节板1对其余两块墙板进行调整和定位。

上述所有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