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9919发布日期:2018-08-04 15:29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墙体施工时,由于核心筒墙体与水平楼板高差的存在,当出现险情时,用于核心筒墙体施工的施工架体上的施工人员无法及时撤离至相对安全的水平楼面上,进而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疏散问题,是现场施工安全的风险点。

基于上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墙体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旨在解决现有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逃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包括主受力吊杆、爬梯、休息平台板以及外围防护板;多个主受力吊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形成爬笼框架结构;多个外围防护板设置于相邻主受力吊杆之间,以形成逃生爬笼的防护结构;休息平台板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内;爬梯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内。

进一步地,休息平台板通过方管固定在主受力吊杆上;休息平台板设有下人孔和螺栓固定孔;螺栓固定孔用于固定爬梯。

进一步地,主受力吊杆设有间距相同的螺栓孔,外围防护板设有与主受力吊杆的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孔;外围防护板和主受力吊杆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

进一步地,爬梯由多个圆钢构成,每个圆钢间隔0.3m;爬梯每间隔2.25m设有连接角钢;连接角钢与休息平台板间距模数一致。

进一步地,主受力吊杆由多条方管通过补强板拼接而成;主受力吊杆每间隔2.25m设有支撑角钢;支撑角钢用于连接休息平台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防护连接板;防护连接板设置于主受力吊杆的侧边;方管上还设有吊环;主受力吊杆每间隔1.41m至0.84m设有外围防护板连接点,连接点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外围防护板设有与主受力吊杆螺栓孔间距相同的螺栓孔,用于和主受力吊杆对应连接;外围防护板上还设有钢板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兜底平台板和水平楼板;兜底平台板设置于逃生爬笼的兜底;逃生爬笼通过楼板嵌套套设于水平楼板侧边。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晃动拉杆;逃生爬笼通过动拉杆嵌套套设于防晃动拉杆的侧边。

进一步地,还包括吊点、防坠安全绳和钢丝绳;吊点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的上面;防坠安全绳绕过吊点分别连接爬笼框架结构顶部两侧;钢丝绳穿过吊点分别连接吊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爬笼各部件之间用螺栓连接,既解决了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的逃生问题,又可实现该爬笼的循环利用;采用嵌套式爬笼工具可用于解决楼层高差存在时,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的疏散问题,通过利用核心筒操作架体悬挂嵌套式爬笼,使人员及时疏散至楼层水平板相对安全位置;本申请提供的嵌套式逃生爬笼可实现工厂散件加工,现场螺栓拼装,实现循环利用,并具有覆盖楼层高度高、疏散人员多、适应新强、疏散安全等优点,可及时疏散施工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疏散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主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侧视图;

图4 为沿图2A-A方向剖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爆炸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爬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围防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主受力吊杆示意图。

图中:1、核心筒墙体;2、防晃动拉杆;3、水平楼板;4、吊点;5、防坠安全绳;6、钢丝绳;7、逃生爬笼;71、休息平台板;72、外围防护板;73、爬梯;731、圆钢;732、连接角钢;74、主受力吊杆;741、方管;742、支撑角钢;743、吊环;744、防护连接板;745、补强板;75、钢板网;76、大方管;77、小方管;8、动拉杆嵌套;9、楼板嵌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包括主受力吊杆74、爬梯73、休息平台板71以及外围防护板72;多个主受力吊杆74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形成爬笼框架结构;多个外围防护板72固定设置于相邻主受力吊杆74之间,以形成逃生爬笼7的防护结构;休息平台板7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内,用于人员层间转输;爬梯7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内,用于施工人员逃生;具体地,爬笼框架结构内设有多个爬梯73,并且每个阶层爬梯73分别交错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内的两侧;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方案将逃生爬笼通过嵌套分别固定于防晃动拉杆2和水平楼板3的侧边,并位于超高层核心筒墙体侧边,使得在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逃生自救,该方案结构合理,且较为人性化设置,易于安装和拼接。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休息平台板71通过大方管76固定在主受力吊杆74上,并通过多条小方管77连接板面,以形成平台板;休息平台板71设有下人孔和螺栓固定孔;螺栓固定孔用于固定爬梯;本实施例中,下人孔大小为850mm*500mm;大方管为40mm*40mm*3 mm;小方管为40mm*20mm*2 mm或30mm*20mm*2 mm。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主受力吊杆74设有间距相同的多个螺栓孔;外围防护板72设有与主受力吊杆74的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孔,多个螺栓孔间距相同;外围防护板72和主受力吊杆74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这样可以实现外围防护板的快速安装拼接,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爬梯73由多个圆钢731构成,每个圆钢731之间间隔0.3m;爬梯73每间隔2.25m设有连接角钢732;连接角钢732与休息平台板71间距模数一致,便于匹配对应安装。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防护连接板744;防护连接板744设置于主受力吊杆74的侧边;主受力吊杆74由多条方管741通过补强板745拼接而成,方管741上还设有吊环743;主受力吊杆74每间隔2.25m设有支撑角钢742;支撑角钢742用于连接休息平台板71;主受力吊杆74每间隔1.41m或0.84m设有外围防护板连接点,连接点采用螺栓连接,以实现外围防护板的快速安装拼接,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围防护板72设有与主受力吊杆74螺栓孔间距相同的螺栓孔,用于和主受力吊杆74对应连接;外围防护板72上还设有钢板网75,钢板网可以实现观察逃生爬笼外侧情况,使得本发明设计更加人性化。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兜底平台板和水平楼板;兜底平台板设置于逃生爬笼的兜底;逃生爬笼通过楼板嵌套9套设于水平楼板3的侧边。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晃动拉杆2;防晃动拉杆2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的侧边,以防止逃生爬笼才施工人员逃离过程中晃动,造成坍塌;进一步地,逃生爬笼7通过动拉杆嵌套9套设于防晃动拉杆2侧边,以防止晃动,便于安装。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吊点4、防坠安全绳5和钢丝绳6;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超高层核心筒墙体1侧边设有施工人员逃生爬笼7;吊点4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的上面,位于施工点顶部;防坠安全绳5绕过吊点4分别连接爬笼框架结构顶部两侧;钢丝绳6穿过吊点4分别连接主受力吊杆74方管741上的吊环743;防晃动拉杆2设置于爬笼框架结构的中间位置,位于爬笼框架结构的侧边,这样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避免晃动;逃生爬笼7通过动拉杆嵌套9套设于防晃动拉杆2侧边;并通过楼板嵌套9套设于水平楼板3的侧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逃生爬笼在进行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施工时,在核心筒操作架体上设置嵌套式爬笼的吊耳,通过拉结钢丝绳将嵌套式爬笼下挂于核心筒墙体操作架体下方,并注意于在下部墙体或连梁处设有防晃动拉杆,防止爬笼晃动;通过与操作架体人员通道联通,当出现险情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爬笼疏散至水平楼板上;本爬笼框架结构按五个结构标准层设置,安装长度达到22.895m,最多可允许八人同时在爬架内,满拼时的最重自重约1.73t。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爬笼各部件之间用螺栓连接,既解决了超高层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的逃生问题,又可实现该爬笼的循环利用;采用嵌套式爬笼工具可用于解决楼层高差存在时,核心筒墙体施工人员的疏散问题,通过利用核心筒操作架体悬挂嵌套式爬笼,使人员及时疏散至楼层水平板相对安全位置;本申请提供的嵌套式逃生爬笼可实现工厂散件加工,现场螺栓拼装,实现循环利用,并具有覆盖楼层高度高、疏散人员多、适应新强、疏散安全等优点,可及时疏散施工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