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及建筑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783发布日期:2018-08-28 22:0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及建筑预制件。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符合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噪音污染与湿作业少和产品质量易控制等优势,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预制装配的建筑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实现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方面的利用率,克服施工场地和环境条件对现场施工的限制,减少现场施工劳动力数量,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推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利于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是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灌浆套筒,普遍存在加工难、加工后破坏套筒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合格率不高且抗拉测试工期长等问题,导致灌浆套筒的质量不佳且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其加工简单、抗拉强度好且抗拉强度合格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预制件,其操作方便、抗拉强度好,使建筑施工效率高、质量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其包括:同轴设置并依次连通第一管段、第三管段及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管壁设灌浆口,第二管段的管壁设出浆口,第三管段的管壁沿轴向螺旋设置有剪力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剪力槽为弧形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剪力槽从第三管段的管壁向靠近第三管段的轴线的方向凹陷。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剪力槽包括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第三管段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置于第三管段的靠近第一管段的一端,第二端部设置于第三管段的靠近第二管段的一端,第一槽体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二槽体设置于第二端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沿第三管段的中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螺旋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的管径从靠近第三管段的端部到远离第三管段的端部逐渐减小,第二管段的管径从靠近第三管段的端部到远离第三管段的端部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的远离第三管段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第一管段的轴线的方向凸出,第二管段的远离第三管段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第二管段的轴线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的靠近第三管段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第二管段的靠近第三管段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

一种建筑预制件,其包括: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及上述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第一钢筋伸入第一管段,第二钢筋伸入第二管段,钢筋连接灌浆套筒内浇筑有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第三管段管壁螺旋设置剪力槽,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的抗拉强度提高,使灌浆套筒能够满足HRB400及HRB500的抗拉强度要求;同时使钢筋的最小插入长度由原先的8倍钢筋直径降低到4倍钢筋直径,节约了灌浆套筒的钢材原料及灌浆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预制件,操作方便、抗拉强度好,使建筑施工效率高、质量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图1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建筑预制件;100-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1-浇筑腔;110-第一管段;111-灌浆口;120-第二管段;121-出浆口;130-第三管段;131-剪力槽;1311-第一槽体;1312-第二槽体;132-第一端部;133-第二端部;140-第一钢筋;150-第二钢筋;160-密封圈;200-钢筋连接灌浆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内”、“外”、“轴向”以及“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平行”、“共线”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预制件10,其包括第一钢筋140、第二钢筋150及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内部具有浇筑腔101,第一钢筋140及第二钢筋150分别通过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两端伸入浇筑腔101内,浇筑腔101内浇筑有混凝土将第一钢筋140、第二钢筋150与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连接。

请参阅图2,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为壁厚大致均匀的管状结构,其包括同轴设置并依次连通的第一管段110、第三管段130及第二管段120。第一管段110、第三管段130及第二管段120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制作、无废料,有效节省能源、节省制作时间,同时抗拉伸能力更佳。

第一管段110的管壁设有与浇筑腔101连通的灌浆口111,第二管段120的管壁设置有与浇筑腔101连通的出浆口121,用于与灌浆设备连接向浇筑腔101进行灌浆操作。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0的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钢筋140配合的密封圈160,第二管段120的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二钢筋150配合的密封圈160,防止灌浆料从钢筋与灌浆套筒之间的间隙流出。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该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可以适用于全灌浆和半灌浆的任一种形式,如也可以是将第一钢筋140及第二钢筋150的任意一者或两者直接或通过螺纹连接件间接地与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螺纹连接。

第一管段110的管径从靠近第三管段130的端部到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逐渐减小。第二管段120与第一管段110沿第三管段130对称设置使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受力更均匀,即该第二管段120的管径从靠近第三管段130的端部到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逐渐减小。

上述设置使该第一管段110及第二管段120的管壁分别具有朝向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两端部收口的结构。第一管段110和第二管段120的收口结构对浇筑腔101内的灌浆料进行有效挤压,使混凝土类灌浆料与待连接的第一钢筋140及第二钢筋150的结合更为牢固。同时,第一管段110和第二管段120通过挤压成型即可直接制得,生产简单且无废料产生;第一管段110及第二管段120无应力集中,不会破坏其的力学性能。市面上现有的灌浆套筒需要28天才能抗拉合格且合格率仅有80%,而本实施例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只需10天就能抗拉合格且合格率为100%,提高了合格率、缩短了生产周期,能源及资源消耗降低、产量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0从靠近第三管段130的端部到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距离与第一钢筋140的直径之比大致地为1~4:1,第二管段120从靠近第三管段130的端部到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距离与第二钢筋150的直径之比大致地为1~4:1。

进一步地,第一管段110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第一管段110的轴线的方向凸出,第二管段120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第二管段120的轴线的方向凸出。

第一管段110的管壁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管段11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致地为3~30°,第二管段120的管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管段12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致地为3~30°。其收口角度越大抗拉强度越好。

第一管段110和第二管段120的圆弧形收口的结构,有利于提高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抗拉强度。第一管段110及第二管段120的开口处的管壁向外凸出,对密封圈160的紧固作用好。上述的设置方式使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在管壁的壁厚大于3mm时就能满足HRB400及HRB500的抗拉强度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0和第二管段120的圆弧形式的收口设置方式还可以是:第一管段110的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第一管段110的轴线的方向凸出,第二管段120的远离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为弧形并朝向远离第二管段120的轴线的方向凸出,其和密封圈160的配合好。第一管段110和第三管段130的靠近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管壁沿轴向的截面均较佳地为弧形,其可以是向靠近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轴线的方向凹陷或向远离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轴线的方向凸出;此外,第一管段110和第三管段130的靠近第三管段130的端部的管壁还可以是平滑的锥面结构。

第三管段130的管壁沿轴向螺旋设置剪力槽131,使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具有更强的抗拉强度。

剪力槽131朝向靠近第三管段130的轴线方向凹陷,在第三管段130的内壁形成螺旋凸棱,在第三管段130的外壁形成对应的螺旋凹槽。上述设置方式,使在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生产中,可以直接通过对第三管段130进行冷挤压使第三管段130的管壁向内凹陷即可形成剪力槽131。与现有的切削型的剪力作用槽的设置方式相比,不需要进行深孔的切削加工,每分钟能挤压几米长度的产品,加工简单、快速,效率高、周期短、能耗低;无切削废料生成,不需要增加管壁厚度保证拉伸强度,钢材耗材少、无废料产生,节能减排。

剪力槽131为弧形槽,即剪力槽131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弧形,即该剪力槽131的靠近浇筑腔101的表面为朝向浇筑腔101进行凸出的弧形。弧形的剪力槽131便于挤压成型,同时剪力槽131的圆弧形设计,一方面避免灌浆套筒形成尖角导致应力集中而使套筒出现断裂,有利于提高灌浆套筒的强度;另一方面,使灌浆套筒内的灌浆料在剪力槽131处的结构为弧形,避免灌浆料形成尖角导致灌浆料的应力集中而断裂的情况,能够提高灌浆料的强度。其对灌浆套筒及灌浆料具有双重加强作用,从而使灌浆套筒的使用满足HRB400及HRB500的强度要求。

具体地,第三管段13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3,第一端部132设置于第三管段130的靠近第一管段110的一端,第二端部133设置于第三管段130的靠近第二管段120的一端。

剪力槽131包括第一槽体1311及第二槽体1312,第一槽体1311设置于第一端部132,第二槽体1312设置于第二端部133。本实施例中,第一槽体1311和第二槽体1312沿第三管段130的中部对称设置,即第一槽体1311和第二槽体1312的螺旋的圈数相同,螺旋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槽体1311和第二槽体1312还可以是螺旋的圈数相同、螺旋方向相同的非对称设置。第一槽体1311和第二槽体1312的螺旋的圈数较佳地相同,使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受力更均匀。剪力槽131的牙距大于20mm,即第一槽体1311相邻两圈槽体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槽体1312相邻两圈槽体之间的距离均大于20mm。第一槽体1311和第二槽体1312的螺旋的圈数较佳地分别为1~20圈。

经发明人研究测试,本实施例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在第一端部132及第二端部133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剪力槽131,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钢筋最小插入长度能够由原来的8倍钢筋直径降低到4倍钢筋直径,从而能够有效地节约钢材用料及灌浆料的使用。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20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钢筋连接灌浆套筒100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槽体1311和第二槽体1312的螺旋的圈数相同,且螺旋方向相同。

旋向相同的设置方式更便于加工。经发明人研究测试,按照该方式设置剪力槽131,同样地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能够节约刚才及灌浆料。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浆套筒,螺旋槽螺旋设置,灌浆套筒的抗拉强度提高,配合第一管段110和第二管段120的开口处的圆弧形式的收口设置,使灌浆套筒能够满足HRB400及HRB500的抗拉强度要求;同时使钢筋的最小插入长度由原先的8倍钢筋直径降低到4倍钢筋直径,节约了灌浆套筒的钢材原料及灌浆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预制件10,其操作方便、抗拉强度好,建筑施工效率高、质量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