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1496发布日期:2018-06-19 22:2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在单个建筑空间内部设置有结构剪力墙,由于传统的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结构的内部空间的限制,使内部空间不具有多变性,设计功能单一,并且给装修布局造成了很多的限制,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不可多变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第一剪力墙、第二剪力墙、第三剪力墙、第四剪力墙、第五剪力墙、第六剪力墙、第七剪力墙、第八剪力墙以及第九剪力墙;

所述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与第三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所述第三剪力墙与第四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所述第四剪力墙与第五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所述第五剪力墙与第六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所述第六剪力墙与第七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所述第七剪力墙与第八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所述第八剪力墙与第九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八连接外墙,所述第九剪力墙与第一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九连接外墙。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外墙上设置有入户门;所述第一剪力墙设置为L字型。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剪力墙由第一连接短部、第一连接长部、第二连接长部以及第二连接短部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长部连接且构成L型,所述第一连接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长部连接且构成L型,所述第二连接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短部连接且构成L型。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剪力墙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二连接外墙与所述第二剪力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外墙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第三剪力墙左侧设置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三剪力墙右侧设置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二空间分隔成三个子空间。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四剪力墙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连接外墙与所述第三剪力墙连接;所述第五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且通过设置为U字型的第四连接外墙与所述第四剪力墙连接,所述第四剪力墙内侧设置有第三空间。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空间内部设置有弯折型轻质墙,且所述弯折型轻质墙与第五剪力墙连接,将所述第三空间分隔成两个子空间,所述弯折型轻质墙的一侧预留有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空间内嵌设置有柜体。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六剪力墙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U字型的第五连接外墙与所述第五剪力墙连接;所述第六剪力墙内侧设置有第四空间。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七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且通过设置为U字型的第六连接外墙与所述第六剪力墙连接。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八剪力墙设置为T字型,且所述第八剪力墙右侧设置有第五空间,所述第五空间外侧预留有第二预留区域,所述第二预留区域内嵌设置有柜体;

所述第八剪力墙左侧设置有第六空间,所述第六空间设置成竖厅结构。

所述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第九剪力墙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一字型的第八连接外墙与所述第八剪力墙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以实现空间的自由分隔与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基本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基本结构图。所述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第一剪力墙110、第二剪力墙120、第三剪力墙130、第四剪力墙140、第五剪力墙150、第六剪力墙160、第七剪力墙170、第八剪力墙180以及第九剪力墙190。

较佳地,所述第一剪力墙110和第二剪力墙12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210,所述第二剪力墙120与第三剪力墙13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220,所述第三剪力墙130与第四剪力墙140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230,所述第四剪力墙140与第五剪力墙150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240,所述第五剪力墙150与第六剪力墙160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250,所述第六剪力墙160与第七剪力墙170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260,所述第七剪力墙170与第八剪力墙180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270,所述第八剪力墙180与第九剪力墙190之间设置有第八连接外墙280,所述第九剪力墙190与第一剪力墙110之间设置有第九连接外墙290。

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以实现空间的自由分隔与变化。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所述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一种具体的户型布局方式,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外墙210上设置有入户门30;所述第一剪力墙110设置为L字型,并且在第一剪力墙110内侧预留有特定空间,且在特定空间中内嵌设置有柜体。所述第二剪力墙120由第一连接短部121、第一连接长部111、第二连接长部112以及第二连接短部122组成,所述第一连接短部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长部111连接且构成L型,所述第一连接长部111与所述第二连接长部112连接且构成L型,所述第二连接长部112与所述第二连接短部122连接且构成L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剪力墙130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二连接外墙220与所述第二剪力墙12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外墙220上设置有窗体50,保证良好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窗体50均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普通窗体50或者凸窗。例如本实施例中,第六连接外墙260设置为凸窗结构,并且在凸窗内侧且紧挨第五剪力墙150设置一凸窗柜,有效利用了凸窗的面积。

较佳地,所述第三剪力墙130左侧设置第一空间A,且第一空间A设置有推拉门,在图2的户型结构中,将第一空间A设置成中西两用厨房;当推拉门打开,则就形成开放式的西厨,而当推拉门关闭时,厨房就形成中厨,给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进一步地,第三剪力墙130右侧设置第二空间B,且所述第二空间B分隔成三个子空间。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第二空间B设置成干湿分离式卫生间,并将子空间设置成洗浴区、如厕区以及盥洗区,所述洗浴区与如厕区之间设置有隔断墙,所述隔断墙上设置门;将盥洗区、如厕区以及洗浴区利用隔断墙隔开设置,使得盥洗区、如厕区以及洗浴区的使用互不影响,给用户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剪力墙140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三连接外墙230与所述第三剪力墙13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外墙230上设置有窗体50。所述第五剪力墙设置为一字型,且通过设置为U字型的第四连接外墙240与所述第四剪力墙140连接,所述第四剪力墙内侧设置有第三空间C。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第三空间C内设置有弯折型轻质墙60,将第三空间C分割成两个子空间,并且所述弯折型轻质墙与第五剪力墙150连接。该子空间设置为两个卧室,所述弯折型的轻质墙60的一侧预留有第一预留区域,所述第一预留区域内嵌设置有柜体,有效整合了两个相邻的子空间,并且,在设置有柜体的卧室中,床尾与柜体之间形成通道,使得用户上下床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剪力墙160设置为L字型,且通过设置为U字型的第五连接外墙250与所述第五剪力墙150连接,所述第五连接外墙250上设置有窗体50。所述第七剪力墙170设置为一字型,且通过设置为U字型的第六连接外墙260与所述第六剪力墙160连接。所述第八剪力墙180设置为T字型,且通过设置为一字型的第七连接外墙270与所述第七剪力墙170连接。

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所述第六剪力墙160内侧设置有第四空间D,且第四空间D设置成主卧室,第八剪力墙180右侧设置有第五空间E,该第五空间E设置成主卧室的卫生间,在该卫生间外侧预留有第二预留区域,且第二预留区域内嵌设置有柜体,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

进一步地,在图2中的户型结构中,第八剪力墙180左侧设置有第六空间F,第六空间F设置有餐厅以及客厅,形成竖厅结构。

从上述实施例中很显然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安装轻质墙来对建筑结构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并布局,给用户后续的装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有空间内的布局,均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主设计,而其他形式的内部布局都应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围承重的空间可变性建筑结构,包括用于界定建筑总体面积的若干个剪力墙和连接外墙;所述剪力墙和连接外墙均设置在建筑结构外侧;所述剪力墙具体包括:第一剪力墙、第二剪力墙、第三剪力墙、第四剪力墙、第五剪力墙、第六剪力墙、第七剪力墙、第八剪力墙以及第九剪力墙;所述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外墙,所述第二剪力墙与第三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外墙,所述第三剪力墙与第四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外墙,所述第四剪力墙与第五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外墙,所述第五剪力墙与第六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外墙,所述第六剪力墙与第七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外墙,所述第七剪力墙与第八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七连接外墙,所述第八剪力墙与第九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八连接外墙,所述第九剪力墙与第一剪力墙之间设置有第九连接外墙。本实用新型采用剪力墙结构外置的外围承重结构,在完全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结构的内部可以不设置或极少设置剪力墙,形成内部大的开放空间,以实现空间的自由分隔与变化。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