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抗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018发布日期:2018-07-07 21:1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抗震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中很多都采取了刚、柔结合等有效抗震措施,增大了支座的耗能能力,极大的改善了支座的抗震性能,因此地震发生时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抗震支座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市场上对抗震支座的安装和抗氧化保护措施做的不够到位,容易使抗震支座受到腐蚀或氧化,从而降低了抗震支座的使用寿命,而且抗震支座所承受的重力不能得到缓冲,长时间积压容易降低抗震支座的抗震效果,抗震支座的抗震效率不能有效的提高,而且抗震支座与物体长时间接触,容易产生摩擦而损坏到抗震支座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用抗震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抗震支座承受重力得不到缓冲,且抗震支座易被氧化腐蚀,缩短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用于与建筑结构相连的顶板和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设有第一抗震机构,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第二抗震机构和用于缓冲所述顶板受力的弹性机构,所述底板下方设有固定腿,所述固定腿围绕所述第一抗震机构设置,所述固定腿被抗氧化物质包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震机构包括定位杆和抗震弹簧,所述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抗震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杆的下端,所述抗震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抗震机构包括抗震块和第一四氟滑板,所述抗震块顶部为扁平状、中部为倒置的圆台型、下部为球体,所述抗震块贯穿所述顶板,所述抗震块的上端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抗震块的下部球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四氟滑板上方,所述第一四氟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机构为围绕所述第二抗震机构设置的若干个液压件。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开设阶梯孔,所述抗震块嵌在所述阶梯孔内,所述抗震块的上表面与所述顶板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震机构设于抗震腔内,所述抗震腔的外部包裹防水壳。

进一步地,所述抗震块的下部设置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活动部的顶部设有第一过孔,所述抗震块下部球体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抗震块的下部球体与所述活动部卡接,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开设第二过孔,所述活动部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过孔内、且与所述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底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侧壁与所述固定部的第二过孔设有第二四氟滑板。

进一步地,所述抗震块下部球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抗震块下部球体内部中心位置设有储油室,所述储油室上下两端设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分别延伸至所述抗震块的上下表面,所述连通管道末端置于所述抗震块上下表面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抗震块上表面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顶板与建筑结构的摩擦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抗震支座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抗震支座,通过抗氧化剂对固定腿进行保护,防止固定腿被腐蚀,并通过弹性机构缓冲抗震支座承受的重力,避免抗震支座长时间承受重力而影响抗震支座的抗震质量,延长了抗震支座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在抗震腔的第一抗震机构增强了抗震支座的抗震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抗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抗震支座摩擦片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摩擦片;2-活动部;3-固定部;4-抗震腔;5-固定腿;6-底板;7-油缸;8-液压弹簧;9-顶板;10-第一四氟滑板;11-储油室;12-抗震块;13-第二四氟滑板;14-抗氧化剂;15-防水壳;16-抗震弹簧;17-中心槽;18-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抗震支座进行说明。建筑用抗震支座,包括顶板9和底板6,顶板9和底板6均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且两金属板平行设置,在底板6下方设有第一抗震机构,第一抗震机构主要用以缓冲地震波中纵波对建筑造成的纵向冲击;在顶板9和底板6之间还设有第二抗震机构,第二抗震机构主要用以缓冲地震波中横波对建筑造成的横向摇摆冲击;在第二抗震机构周围设置弹性机构,弹性机构的上端抵住顶板9下表面,下端与底板6固定连接,弹性机构用以缓冲抗震支座承受的重力,防止长时间受压而影响抗震支座本身的抗震效果;底板6下方还设有固定腿5,固定腿5一般为四个,四个固定腿5围绕第一抗震机构均匀布置,固定腿5的数量也可以是五个或者六个,只要固定腿5能够均匀分布,且对第一抗震机构不造成影响即可,固定腿5上端部设置一段外螺纹,外螺纹区域直径小于固定腿5下部分的直径,外螺纹穿过底板6、并在底板6上表面用螺母固定,形成螺栓将固定腿5固定在底板6上,在抗震支座安装时,一般在对应安装位置的地基开设凹槽,将固定腿5置于凹槽内,使底板6与地基上表面平齐,安装好固定腿5后,在凹槽内注入抗氧化剂14,防止固定腿5被氧化腐蚀,延长抗震支座的使用寿命,抗氧化剂14一般采用环氧砂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抗震支座,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抗氧化剂对固定腿进行保护,防止固定腿被腐蚀,并通过弹性机构缓冲抗震支座承受的重力,避免抗震支座长时间承受重力而影响抗震支座的抗震质量,延长了抗震支座的使用寿命;同时,设置在抗震腔的第一抗震机构增强了抗震支座的抗震性。

作为优选,第一抗震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底板6中心位置的定位杆18和套在定位杆18上的抗震弹簧16,定位杆18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6,螺栓的螺母嵌在底板6内,且定位杆18上端面与底板6上表面平齐,抗震弹簧16下端部焊接在定位杆18下端,抗震弹簧16上端部焊接在底板6上,抗震弹簧16上端的具体焊接位置为偏离定位杆18一定位置,可在底板6围绕定位杆18焊接一个环型片体,环型片体内径大于定位杆18的直径,在定位杆18受力向下运动时,环型片体不发生明显形变。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抗震弹簧16为松弛状态或者稍拉伸状态,在建筑遭遇地震时,地震波通过建筑地基传递到抗震支座,作为第一抗震机构的定位杆18和抗震弹簧16,在受压状态下,定位杆18受压向下位移,拉伸抗震弹簧16,抗震弹簧16给定位杆18向上的力,对地震波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第二抗震机构包括不锈钢抗震块12和第一四氟滑板10,其中抗震块12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上部为扁平的片体,中部为倒置的圆台,下部为球体,三部分为一体铸造形成,抗震块12的上部和中部卡接在顶板9中,第一四氟滑板10位于球体正下方、且贴附在底板6上表面,抗震支座支撑上方的建筑结构,在建筑结构重力作用下顶板9和抗震块12向下移动,抗震块12下部的球体与第一四氟滑板10接触,在抗震支座受到地震横向波作用时,抗震块12发生左右移动,第一四氟滑板10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与不锈钢的摩擦系数≤0.08,在抗震块12与第一四氟滑板10发生相对滑动时,两者间的摩擦力小,抗震块12能够相对第一四氟滑板10左右移动和转动,且移动和转动过程受到的阻力小,通过抗震块12自身的位移和转动,吸收了将地震波的大部分能量,防止地震波能量传递给上方的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的扭曲变形损毁。

作为优选,弹性机构为围绕第二抗震机构设置的液压件,液压件数量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也可以围绕第二抗震机构均匀分布四个,液压件包括液压弹簧8、液压杆19和油缸7,液压弹簧8套在液压杆19上,液压杆19下端位于油缸7内部,液压杆19上端与顶板9下表面接触但不固定,液压弹簧8的上端抵住顶板9下表面、下端抵住油缸7上表面,油缸7底部与底板6上表面焊接。在建筑结构重力作用下,液压弹簧8被压缩,抵消了部分重力对抗震支座造成的压力,起到保护支座的作用。

作为优选,顶板9开设阶梯孔,抗震块12嵌在阶梯孔内,下部的球体完全穿过阶梯孔进入顶板9和底板6中间区域,中部的倒置圆台结构下端穿过阶梯孔,上端与抗震块12上部分的片体共同嵌在阶梯孔内,使抗震块12的上表面与顶板9上表面平齐。

作为优选,第一抗震机构被防水壳15围成的抗震腔4包裹,防水壳15将抗震腔4与外接的环氧砂浆隔离,避免因环氧砂浆内的水分渗入抗震腔4内,对定位杆18和抗震弹簧16造成腐蚀。

作为优选,在抗震块12下方设有防尘罩,防止灰尘落在第一四氟滑板10表面,增大抗震块12和第一四氟滑板10之间的摩擦力,防尘罩分为活动部2和固定部3,活动部2和固定部3均为不锈钢壳体,且两部分呈阶梯状设置,活动部2顶部开设第一过孔,抗震块12下部球体部分穿过第一过孔,第一过孔与抗震块12下部球体的球心偏上的位置卡接,活动部2底部为开口结构,固定部3围绕活动部2设置,固定部3底部焊接在底板6上表面、且固定部3将固定腿5上端的螺母罩住,固定部3顶部开设第二过孔,活动部2位于第二过孔内,活动部2侧壁与固定部3顶部的第二过孔连接,且活动部2相对固定部3可以轴向移动和绕轴转动。在抗震块12受地震纵波影响而向上移动时,因为活动部2与抗震块12对接的位置为球心偏上,抗震块12在向上移动时,球体带动活动部2一起向上移动,当抗震块12发生转动时,活动部2也能够随抗震块12一同转动,当抗震块12发生横向移动时,由于活动部2与抗震块12的球体为卡接,活动部2与球体表面产生滑动,不限制抗震块12的横向移动。

作为优选,活动部2侧壁与固定部3顶部接触的位置设置第二四氟滑板13,在活动部2随抗震块12上下移动或者转动时,减小活动部2和固定部3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抗震块12下部的球体为中空结构,球体内部开设球型腔室,球型腔室上下均开设一小段连通管道,连通管道上端延伸至抗震块12上表面、下端延伸至抗震块12下表面,且连通管道端部均不穿透抗震块12,使整个腔室为中空结构,在腔室内注满液压油,球型腔室作为液压油的油室11,抗震块12在受力状态下易发生形变,实心结构的不锈钢抗震块12会因形变而受损,出现裂痕,影响结构强度,设为中空结构后,中空腔室内的液压油能够在抗震块12受力形变中起到缓冲作用,增强了抗震块12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抗震块12上表面设有摩擦片1,摩擦片1为圆形薄片,位于顶板9中心位置,在摩擦片1中心开设中心槽17,摩擦片1与抗震块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嵌在摩擦片1的中心槽17内,摩擦片1位于顶板9与建筑结构之间,防止顶板9因长时间摩擦而损坏。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抗震支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建筑物的地基开设凹槽,将固定腿5放入凹槽中,在固定腿5外部包裹环氧砂浆,防止固定腿5被氧化腐蚀,通过固定腿5将抗震支座固定住,抗震腔4外部包裹有防水壳15,防止环氧砂浆内的水分进入抗震腔4内,对定位杆18和抗震弹簧16起到腐蚀作用。抗震支座安装好后,建筑结构向下压迫顶板9,顶板9将压力传递给抗震支座主体结构和位于顶板9和底板6之间的液压杆19和液压弹簧8,液压杆19和液压弹簧8对结构受力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长时间受力情况下抗震支座结构疲劳损坏。当建筑物遭受地震时,地震波通过建筑结构的地基传递给抗震支座,其中,在纵波作用力下,建筑结构压迫位于顶板9和底板6之间的抗震块12,抗震块12向下压迫底板6,底板6中心位置向下凹陷,位于底板6中心位置的定位杆18随之向下位移,定位杆18向下移动过程中,固定在定位杆18下端的抗震弹簧16下端向下移动,而抗震弹簧16上端固定在环型片体上,在底板6向下凹陷中,环型片体不受影响,所以,抗震弹簧16被拉伸,从而产生向上的弹力,对地震纵波进行部分抵消,减少了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损坏。在地震横波作用下,抗震块12发生左右位移和转动,抗震块12在地震横向波作用下发生左右移动时,抗震块12下部球体与防尘罩的活动部2卡接的位置脱开,抗震块12下部球体与活动部2顶部发生滑动,抗震块12下方的第一四氟滑板10与抗震块12之间的滑动阻力小;抗震块12发生转动时,带动防尘罩的活动部2一起转动,活动部2与固定部3之间不固定,所以固定部3对抗震块12和活动部2的转动不限制,且活动部2和固定部3之间安装第二四氟滑板13,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后,抗震块12的转动更灵活,通过抗震块12自身的横向移动和转动,抵消了地震横向波对建筑物造成的横向摇动,其中,活动部2和固定部3对内部的第一四氟滑板10起到遮挡作用,防止灰尘落到第一四氟滑板10表面而增大第一四氟滑板10与抗震块12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