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G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503发布日期:2018-07-11 01:4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GRG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GRG是一种特殊改良纤维石膏装饰材料,它独特的材料构成方式足以抵御外部环境造成的破损、变形和开裂,造型随意性使其成为要求个性化的建筑师首选。并且,GRG板可以作为天花装饰板或者装饰墙面进行安装。一般的,在安装GRG板时,GRG板常规通过转换层(钢架)而与墙体固定连接;具体的,GRG板通过角码而与转换层中的角钢连接。但是,参照图1至图3,现有的角码均为L形或T形结构,具体的,角码10’包底板11’(与GRG板连接)和连接板12’(与角钢20’连接),且底板11’与连接板12’之间常规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进而,参照图4和图5,当角码10’连接角钢20’(角码10’通过连接板12’上的装配孔13’而与角钢20’进行螺栓连接)时,角钢20’的端部与角码10’的底板1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当GRG板作为装饰墙面进行安装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外界的碰撞,使得连接板12’与角钢20’之间具有相对移动的趋势,进而导致螺栓松动而致使GRG板安装不牢固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GRG板安装结构,旨在解决GRG板安装不牢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GRG板安装结构,包括:GRG板,所述GRG板具有一安装面;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包括底板、连接板以及装配板;所述底板预埋在所述GRG板的安装面;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板由所述第一子板的自由端侧向弯折形成;所述装配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板的自由端,所述装配板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子板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装配板与所述第一子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装配板上贯设有装配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连接板还包括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所述第三子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GRG板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子板由所述第三子板的自由端侧向弯折形成,并且,所述第四子板的自由端连接所述装配板的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子板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三子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子板连接所述底板的第一板面;所述底板的第二板面设置有加强固定钩。优选地,所述加强固定钩为横截面作钩状设置的折板。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装配板的连接长度和s∈[50mm,100mm]。优选地,所述底板具有长边和宽边;其中,所述底板的长度a∈[50mm,100mm],所述底板的宽度b∈[30mm,60mm]。优选地,所述装配孔为腰型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预埋件预埋在GRG板的安装面,进而方便GRG板的安装。其中,预埋件包括底板、连接板和装配板;并且,连接板通过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的配合,相当于将连接板进行折弯设置。进而,当GRG板安装完成(预埋件的装配板与转换层的角钢进行螺栓连接)后,角钢的顶部与第二子板相互抵接,进而对角钢起到限位作用。由此,即使GRG板在受到外界碰撞后,预埋件的装配板与角钢之间也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以致使连接预埋件与角钢的螺栓产生松动,而导致GRG板的安装不牢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角码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角码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角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角码与角钢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中预埋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与角钢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中预埋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中预埋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中预埋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a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中加强固定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b为本实用新型GRG板安装结构中加强固定钩的侧面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GRG板200预埋件210底板220连接板221第一子板222第二子板223第三子板224第四子板240装配板241装配孔400加强筋600加强固定钩800角钢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GRG板安装结构,其中,GRG板安装结构用以安装在建筑物顶部作为装饰天花,或者安装在墙边作为装饰墙体等。具体的,GRG板安装结构通过转换层以与建筑物进行固定安装,其转换层为钢架结构,可以理解,钢架结构的一端与建筑物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以安装GRG板安装结构。参照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结构,包括GRG板100和预埋件200。所述GRG板100具有一安装面。所述预埋件200包括底板210、连接板220以及装配板240;所述底板210预埋在所述GRG板100的安装面;所述连接板220包括第一子板221和第二子板222,所述第一子板221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210,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底板2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板222由所述第一子板221的自由端侧向弯折形成;所述装配板2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板222的自由端,所述装配板24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子板222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装配板240与所述第一子板22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板222的相对两侧;所述装配板240上贯设有装配孔241。具体的,GRG板安装结构包括GRG板100和预埋件200。GRG板100具有相对设置的装饰面和安装面,其中,预埋件200预埋在GRG板100的安装面中。进而,GRG板100通过预埋件200而与转换层连接以进行固定安装,主要的,GRG板安装结构通过预埋件200以与转换层中的角钢800进行连接。应该解释的,在GRG板100成型过程中,预先将预埋件200的底板210伸入用以成型GRG板100的面浆中,待GRG板100成型后,预埋件200即与GRG板100连接成为一体。预埋件200包括底板210、连接板220和装配板240,其中,连接板220包括第一子板221和第二子板222。具体而言,底板210埋设在GRG板100的安装面,第一子板221由连接板220的表面朝向远离GRG板100的方向进行延伸以垂直或基本垂直连接板220;并且,应该说明,第一子板221连接底板210的一端可根据用户的选择而设置被埋设于GRG板100中或是未被埋设于GRG板100中。第二子板222的一端由第一子板221的自由端(亦远离GRG板100的一端),侧向弯折形成;可以理解,当第一子板221和第二子板222为一体成型时,相当于第二子板222由第一子板221的自由端朝向一侧弯折形成;而当第一子板221和第二子板222非一体成型时,则可以理解第二子板222的一端连接第一子板221,并且自第一子板221的自由端朝向第一子板221的一侧延伸形成。由此,第二子板222与第一子板221之间呈拐角设置,以实现第二子板222在后续的安装过程中,对角钢800起到限位作用。其次,装配板240的一端连接第二子板222的自由端,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子板222的方向延伸。应该说明,第一子板221与装配板240分别对应连接在第二子板222的相对两端,并且,还分别位于第二子板222的相对两侧。装配板240上设置有装配孔241,主要供转换层中的角钢800进行螺栓连接。具体装配时,将角钢800上设置的安装孔对齐装配板240上的装配孔241,进而通过螺栓进行两者的固定即可;其中,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而选用不同尺寸的螺栓,具体根据不同的装配孔241尺寸而设定,本申请中采用的螺栓为M10螺栓。当角钢800与装配板240固定后,参照图7,角钢800的板面与装配板240的表面抵接,同时,角钢800的端部抵接在第二子板222上以进行限位。应该说明的,装配孔24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腰型或者正多边形等;优选的,设置装配孔241为腰型孔,使得螺栓在装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整位移量,进而方便装配板240与角钢800之间的装配连接。其中,腰型孔的尺寸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设定,本申请中,根据上述螺栓而设定腰型孔的长度为33mm,宽度为11mm。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预埋件200预埋在GRG板100的安装面,进而方便GRG板100的安装。其中,预埋件200包括底板210、连接板220和装配板240;并且,连接板220通过第一子板221和第二子板222的配合,相当于将连接板220进行折弯设置。进而,当GRG板100安装完成(预埋件200的装配板240与转换层的角钢800进行螺栓连接)后,角钢800的顶部与第二子板222相互抵接,进而对角钢800起到限位作用。由此,即使GRG板100在受到外界碰撞后,预埋件200的装配板240与角钢800之间也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以致使连接预埋件200与角钢800的螺栓产生松动,而导致GRG板100的安装不牢固。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子板221连接于所述底板210的中部。可以理解的,将第一子板221设置于底板210的中部,进而平均底板210两端的受力臂,以有效避免由于底板210两端的受力不均,而出现一端先脱离GRG板100后致使整个预埋件200脱落的现象。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述第一子板221与所述底板21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400。可以理解的,设置加强筋400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底板210与第一子板22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GRG板100安装后的稳固性。其中,加强筋400可以设置为长条状或者块状等;为条状时,整个加强筋400沿底板210与第一子板221的连接痕进行延伸;为块状时,加强筋400可设置多个,以均匀分布在底板210与第一子板221的连接痕上。其次,本实施例中,优选加强筋400与预埋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并且,第一子板221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400。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述连接板220还包括第三子板223和第四子板224;所述第三子板223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板210,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GRG板100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子板223与所述第一子板22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子板224由所述第三子板223的自由端侧向弯折形成,并且,所述第四子板224的自由端连接所述装配板240的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子板222的一端。具体的,第三子板223的设置方式可参照前述第一子板221的设置方式,其中,第一子板221与第三子板223呈相对设置。第四子板224则由第三子板223的自由端延伸至连接第二子板222的自由端(连接装配板240的一端),并且,可同时连接装配板240(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子板221、第二子板222、第三子板223与第四子板224之间为一体成型;优选第一子板221与底板210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优选第三子板223与底板210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优选第四子板224(和第二子板222)与装配板240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其次,本申请中的底板210与装配板240的厚度为2mm~4mm,优选为3mm;四块子板(第一子板221、第二子板222、第三子板223和第四子板224)的板厚为5mm~9mm,优选为6mm~8mm。此外,可以理解的,预埋件200与角钢800固定连接后,角钢800给予预埋件200的支撑力先通过装配板240,后同时通过第一子板221及第三子板223的传送以均匀分布于底板210上;由此,有效加强了底板210的支撑强度。其中,优选设置第一子板221及第三子板223均匀分布在底板210上。进一步的,参照图10,所述第一子板221与所述底板21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400,所述第三子板223与所述底板21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400。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加强筋400,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底板210与第一子板22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GRG板100安装后的稳固性。其中,加强筋400可以设置为长条状或者块状等;为条状时,整个加强筋400沿底板210与第一子板221(或第三子板223)的连接痕进行延伸;为块状时,加强筋400可设置多个,以均匀分布在底板210与第一子板221(或第三子板223)的连接痕上(参照图10)。其次,本实施例中,优选加强筋400与预埋件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图11b,所述底板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子板221连接所述底板210的第一板面;所述底板210的第二板面设置有加强固定钩600。可以理解的,底板210的第二板面设置有加强固定钩600,旨为增强底板210与GRG板100之间的抓合力,以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其中,加强固定钩600可以为条形的钩状(如鱼钩)或者是板形的钩状;具体解释,板形的钩状即为横截面作钩状设置的折板(参照图11a和图11b)。本实施例中,加强固定钩600采用后者设置,以增加加强固定钩600与GRG板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间的连接更为牢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220与所述装配板240的连接长度和s∈[50mm,100mm]。可以理解的,若长度和s设置较短,则不方便预埋件200与角钢800之间的装配;若长度和s设置较长,则影响连接板220和装配板240的共同支撑强度,从而会导致GRG安装不牢固的问题。优选的,长度和s∈[50mm,80mm],最佳为60mm。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10具有长边和宽边;其中,所述底板210的长度a∈[50mm,100mm],所述底板210的宽度b∈[30mm,60mm]。可以理解的,若底板210的表面积设置得较小,则严重影响底板210与GRG板100直接的连接强度;若底板210的表面积设置得较大,则在底板210达到连接强度的基础后,会大量浪费底板210的成型材料。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