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4065发布日期:2018-07-07 21:1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



背景技术:

在电力设备检修、基建施工作业的的全过程,施工区域与带电区域必须安全隔离,确保作业人员不会误入带电区域以及行人或车辆误入作业区域。现有技术中的电力作业安全围网,包括围网支架杆和围网。其中,围网采用可伸缩式围网,围网与围网支架杆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将相邻两个围网支架杆的围网拉伸开,形成一道临时隔离网,用于将作业区域与安全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非工作人员靠近。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力作业安全围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围网与围网支架杆为一体式连接,携带和收纳不方便,另外,上述电力作业安全围网在电力施工现场无法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2)现有技术中使用警示标牌起到警示作用,警示标牌是通过一根具有束紧功能的绳索悬挂在围网上,此种结构形式的警示标牌,由于受到风力的影响,容易导致警示标牌的正面被吹向围网的内侧,警示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连接方便,同时便于拆卸的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

一种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包括若干个围网单体,相邻两个围网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以形成空间将电力装置围在中间;每个围网单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拦网、照明装置、警示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以用来支撑设置拦网、照明装置、警示装置和电源装置,第一支撑杆包括支撑杆、挂钩和四脚架式针座,挂钩设置在支撑杆的上端,以用来悬挂照明装置,四脚架式针座设置在支撑杆的下端,以插入地面保证围网单体的稳固性,拦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以起到阻挡行人的作用,照明装置包括灯带,灯带绑扎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挂钩上,且设置在拦网上方,以对来往的行人起到照明提示作用,警示装置固定在拦网的中部,以对行人起到警示作用,电源装置固定在第二支撑杆的挂钩上,以给灯带和红外传感器供电,连接装置设置在支撑杆的侧壁上,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空心连接件、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空心连接件和拐角连接杆,第一空心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左侧壁上,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右侧壁上,在水平高度上,第一空心连接件位于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之间,以通过拐角连接杆依次穿过第二围网单体上的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与第一围网单体上的第一空心连接件,将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连接,同时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能够以拐角连接杆为转动轴左右转动,来调节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所述围网单体还包括若干条反光带,反光带平行粘贴在拦网的中部,以在车辆靠近时形成光线反射,对车辆起到提示作用。

优选的,在所述拦网的上下端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沿着拦网的上下侧边设置,由于固定带的紧实度大于拦网,能够在吹风或其他外力作用下避免拦网损坏。

优选的,警示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报警蜂鸣器和报警提示灯,当行人靠近警示装置时红外传感器捕捉到行人信息,并向报警蜂鸣器和报警提示灯发送启动信号,报警蜂鸣器响应所述启动信号发出警报声音,报警提示灯响应所述启动信号发出警示颜色,以对行人起到提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包括若干个围网单体,相邻两个围网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以形成空间将电力装置围在中间;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空心连接件、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空心连接件,第一空心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左侧壁上,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右侧壁上,在两个围网单体连接时通过连接杆依次穿过连接件,将两个围网单体连接固定,且在围网中部设置有灯带和报警装置,在行人靠经围网对行人车辆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同时在不需要安全围网时,将连接杆从围网单体侧壁上的空心连接件中拔出,即实现两个围网单体的分离,连接拆卸方便,同时具有很好的夜间提示警示作用,有效避免行人靠近电力设备,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 中围网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10、围网单体20、第一支撑杆21、连接杆211、挂钩212、四脚架式针座213、第二支撑杆22、拦网23、固定带231、照明装置24、警示装置25、红外传感器251、报警蜂鸣器252、报警提示灯253、电源装置26、反光带27、第一空心连接件31、第二空心连接件32、拐角连接杆33、电力装置4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夜间防误撞误入安全围网10,包括若干个围网单体20,相邻两个围网单体20之间通过连接装置30连接,以形成空间将电力装置40围在中间;每个围网单体20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拦网23、照明装置24、警示装置25和电源装置26,所述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以用来支撑设置拦网23、照明装置24、警示装置25和电源装置26,第一支撑杆21包括连接杆221、挂钩212和四脚架式针座213,挂钩212设置在连接杆的上端,以用来悬挂照明装置24,四脚架式针座213设置在连接杆的下端,以插入地面保证围网单体20的稳固性,拦网23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之间,以起到阻挡行人的作用,照明装置24包括灯带,灯带绑扎在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挂钩212上,且设置在拦网23上方,以对来往的行人起到照明提示作用,警示装置25固定在拦网23的中部,以对行人起到警示作用,电源装置26固定在第二支撑杆22的挂钩212上,以给灯带和红外传感器供电,连接装置30包括第一空心连接件31、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空心连接件32和拐角连接杆33,第一空心连接件31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1的左侧壁上,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32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杆22的右侧壁上,在水平高度上,第一空心连接件31位于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32之间,以通过拐角连接杆33依次穿过第二围网单体上的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32与第一围网单体上的第一空心连接件31,将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连接,同时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能够以拐角连接杆33为转动轴左右转动,来调节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围网单体20还包括若干条反光带27,反光带27平行粘贴在拦网23的中部,以在车辆靠近时形成光线反射,对车辆起到提示作用。

进一步的,在所述拦网23的上下端设置有固定带231,固定带231沿着拦网23的上下侧边设置,由于固定带231的紧实度大于拦网23,能够在吹风或其他外力作用下避免拦网23损坏。

同时参见图3,进一步的,警示装置25包括红外传感器251、报警蜂鸣器252和报警提示灯253,当行人距离安全围网小于1.5m时,红外传感器251捕捉到行人信息,并向报警蜂鸣器252和报警提示灯253发送启动信号,报警蜂鸣器252响应所述启动信号发出警报声音,报警提示灯253响应所述启动信号发出警示颜色,以对行人起到提示作用。

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围网单体20通过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底部的四脚架式针座213插入地面,以将围网单体20稳定固定在地面上,同时使用拐角连接杆33依次穿过第二围网单体上的两个第二空心连接件32与第一围网单体上的第一空心连接件31,将相邻两个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固定连接,在行人距离安全围网小于1.5m时,红外传感器251捕捉到行人信息,并向报警蜂鸣器252和报警提示灯253发送启动信号,报警蜂鸣器252响应所述启动信号发出警报声音,报警提示灯253响应所述启动信号发出警示颜色,以对行人起到提示作用,另外车辆经过时,车灯反射至反光带27上,形成光线反射,对车辆起到提示作用,在不需要安全围网时,将拐角连接杆33从围网单体的支撑杆侧壁上的空心连接件中拔出,即实现第一围网单体和第二围网单体的分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