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251发布日期:2018-07-18 00:4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音板。



背景技术:

吸音板是一种理想的吸音装饰材料,主要用于防止声音扩散,并消减声音,适用于音乐厅、影剧院、录音室等场所。

公开号为 CN20149568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隔音复合板,包括石膏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石膏板面粘有阻尼隔音毡,该阻尼隔音毡的另一侧为吸音布。

该专利文献阻尼隔音毡上直接设置吸音布,声音传到吸音布上,吸音布能够 吸收部分声音,但是,大部分声音却没有被吸音布吸收,因为吸音布直接设置在阻尼隔音毡上,吸音布与阻尼隔音毡之间没有形成吸音缓冲区或设置吸音结构,而仅仅靠吸音布来吸收的声音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隔音、吸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音材料,具有较为良好的隔音、吸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吸音板,包括:设置有吸音孔并起装饰作用的面板层;与所述面板层的装饰面相对的一侧通过粘接剂粘接压合的、用于阻隔并吸收消除声音的吸音层;设置于所述吸音层内并与所述吸音孔连通的,用于延长声音在所述吸音层内的传播路径以消耗所述声音的能量的消音通道;一端与所述吸音层粘接压合的、另一端与墙面装配的、并对所述吸音层起固定作用的基板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吸音层侧壁上的,用于加固所述吸音层的龙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板层主要起装饰作用,同时,通过设置的吸音孔,也使得面板层起到了一点吸音及消减声音能量的作用,在对声音进行阻隔与消减吸收时,首先通过吸音孔将声音导入至消音通道内,然后通过消音通道延长声音在吸音层内的传播路程,并对声音的能量进行消减吸收,从而达到吸音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吸音板的吸音效果,而且,通过龙骨与基板层的加强与固定作用,保证了吸音板结构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通道为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吸音孔连通以形成回路的弯曲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吸音孔的声音传入至弯曲的消音通道内,消音通道设置为弯曲的,从而延长声音在吸音板上的传播路径,使得声音能够较为完全的被吸音板吸收,没有被吸收或消除的声音,经过消音通道后又向面板层一侧传播,有效阻止了声音从吸音板传出,保证了吸音板的吸音、隔音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孔为近装饰面一端截面大于近所述吸音层一侧的喇叭状吸音孔,所述消音通道为波浪形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孔设置为喇叭状,增大了吸音孔吸音的面积,使得声音能够最大程度的进入吸音孔内,同时,将吸音通道设置为波浪形的通道,延长了声音在消音通道内的传播路径,使得消音通道能够更加完全地消耗声音的能量,保证了吸音板的吸音、隔音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孔的近装饰面层的孔径大小在1-10毫米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声音在通过吸音孔是首先会被过滤一部分的能量,因此孔径的大小对吸音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孔径越大则吸音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包括:设置有弯曲的消音通道的、用于将消音通道内的声音吸收并消除的离心玻璃棉层;与所述离心玻璃棉层通过粘接剂粘接压合的、用于阻隔声音传播的阻尼隔音毡层;以及,与所述阻尼隔音毡层粘接压合的、用于吸收所述阻尼隔音毡层未阻隔完全的声音的聚酯纤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消音通道的声音首先通过离心玻璃棉进行第一步的吸音,未吸收完全的声音通过设置的阻尼隔音毡对声音进行阻隔,最后穿过阻尼隔音毡的声音通过设置的聚酯纤维层吸收,从而保证了吸音层的吸音、隔音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层为铝合金板或镀锌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面板材质不同的吸音板,提升了吸音板的多样性。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层所用材质为松木或其他软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软木作为基底,其更具环保性及隔音性,防潮能力有较为优秀,同时给予使用者的触感较佳,而且还具有柔软、安静、舒适的效果,可提供极大的缓冲作用,另外软木还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龙骨为“弓”字形铝合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采用铝合金板制成的龙骨,更加经济实惠,同时,龙骨设置为“弓”字形,在拼装吸音板时,延长了声音在各板间隙之间的传播路程,从而能够更好地消耗声音的能量,进而保证了吸音板的吸音、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在吸音层内设置波浪形的消音通道,能够延长声音在吸音层的传播路径,使得消音通道能够更加完全地消耗声音的能量,保证了吸音板的吸音、隔音的效果;

其二,吸音孔设置为喇叭状,增大了吸音孔吸音的面积,使得声音能够最大程度的进入吸音孔内;

其三,采用软木作为基底,其更具环保性及隔音性,防潮能力有较为优秀,同时给予使用者的触感较佳,而且还具有柔软、安静、舒适的效果,可提供极大的缓冲作用,另外软木还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吸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吸音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新型吸音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新型吸音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面板层;11、吸音孔;2、吸音层;21、离心玻璃棉层;22、阻尼隔音毡层;23、聚酯纤维层;24、条形空腔;3、消音通道;4、基板层;5、龙骨;6、吸音缓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吸音板,如图1、2所示,包括:面板层1、吸音层2、消音通道3、基板层4以及龙骨5。

如图1所示,面板层1的装饰面上设置有多个的吸音孔11,面板层1主要起装饰作用,面板层1为铝合金板或镀锌板,吸引孔在面板层1上均匀布设,且吸音孔11主要用于吸取地板上的声音,并将声音导入消音通道3内,吸音孔11的近装饰面层的孔径大小在1-10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增大吸音孔11吸音的面积,使得声音尽可能的进入吸音孔11内,因此,将吸音孔11设置为近装饰面一端截面大于近吸音层2一侧的喇叭状吸音孔11,面板层1为镀锌板,吸音孔11的近装饰面层的孔径大小为8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面板层1还可以为铝合金板、石膏板等,吸音孔11还可以为倒立的棱台形孔,或者圆形阶梯孔,吸音孔11的近装饰面层的孔径大小还可以为5毫米、6毫米、7毫米等,圆形阶梯孔靠近面板层1的装饰面一侧的截面积大于近吸音层2一侧的截面积。

如图2所示,吸音层2与面板层1的装饰面相对的一侧通过粘接剂粘接压合,且用于阻隔并吸收消除声音,吸音层2包括:离心玻璃棉层21、阻尼隔音毡层22以及聚酯纤维层23。离心玻璃棉层21上设置有弯曲的消音通道3,且用于将消音通道3内的声音吸收并消除,阻尼隔音毡层22与离心玻璃棉层21通过粘接剂粘接压合,且用于阻隔声音传播,聚酯纤维层23与阻尼隔音毡层22粘接压合,且用于吸收阻尼隔音毡层22未阻隔完全的声音的。在本实施例中,离心玻璃棉层21近面板层1一侧设置为阶梯状,使得离心玻璃棉层21与面板层1之间存在间隔分布的条形空腔24,从而使得面板层1与离心玻璃棉层21之间存在吸音缓冲区,保证了吸音板的吸音、隔音效果。

如图2所示,消音通道3设置于吸音层2内并与吸音孔11连通,且用于延长声音在吸音层2内的传播路程,从而达到消耗声音的能量的目的,进而达到隔音、消音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消音通道3为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吸音孔11连通以形成回路的弯曲的通道,消音通道3与吸音孔11连通的一端为与吸音孔11轴向同轴开设的一段圆形通道,两段圆形通道之间通过波浪形的通道连通,从而形成回路。

如图2所示,基板层4一端与吸音层2粘接压合、另一端与墙面装配,基板层4对吸音层2起固定作用,由于软木更具环保性及隔音性,防潮能力有较为优秀,因此,基板层4所用材质为松木或其他软木,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层4还可以为石膏板、铝合金板等。龙骨5设置于吸音板的侧壁上,且用于加固吸音板,在本实施例中,龙骨5为“弓”字形铝合金板,在其他实施例中龙骨5为阶梯状的钢板或者镀锌板。

本实施例的消音原理大致如下述:当产生声音时,声音首先接触到面板层1,小部分则通过面板层1传入至离心玻璃棉层21,并通过离心玻璃棉层21的吸音作用将声音吸收,大部分的声音通过面板层1上设置的吸音孔11进入到与吸音孔11连通的消音管道,由于消音通道3在离心玻璃棉层21内弯曲成波浪形,从而延长了声音在离心玻璃棉层21内的传播路径,同时,声音在通过消音通道3时经过波浪形的通道内壁不断的阻隔、反弹,将声音的能量消耗,使得声音从消音通道3的另一端传出时得到极大的消减,经过消音通道3后未被吸收的声音通过设置的阻尼隔音毡对声音进行阻隔,最后穿过阻尼隔音毡的声音通过设置的聚酯纤维层23吸收,从而保证了吸音层2的吸音、隔音效果。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参照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心玻璃棉层21上设置有方形的吸音缓冲腔6,吸音缓冲腔6内填矿渣棉,且矿渣棉填充得较为松散,从而使得声音能够在吸音缓冲腔6内的矿渣棉间隙内传播,增大了矿渣棉与声音的接触面积,使得矿渣棉能够更完全的吸收声音,从而达到增强吸音功能的效果。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参照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离心玻璃棉层21上设置有呈勾状的消音通道3,且两两为一组,每一组内的两个勾状的消音通道3底部相互靠近,使得整组消音通道3呈W形。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