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路基石快速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687发布日期:2018-09-11 22:2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农田路基石快速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农田路上都铺上了路基石,但是路基石大都采用混泥土、石头颗粒、水泥或山石块敲打而成。虽然使农田路面不再泥泞,但是都有统一的缺点,重量重,前期运输安装十分吃力,需要车辆才能运送过来,很多农田车辆无法过去,就只能挑抗过去,十分麻烦。若要拆除,处理起来更为麻烦。而农田边最不缺的就是泥土,因地制宜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农田路基石快速制备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田路基石快速制备设备,包括夹板和支架,所述夹板由上夹板和下夹板组成,所述上夹板边缘设有向下的翻边,所述下夹板边缘设有向上的翻边,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的翻边均间隔设有卡齿,所述上夹板上的卡齿与下夹板上的卡齿交错设置;

还包括沥干装置,所述夹板安放于沥干装置上;

还包括网格布,所述网格布铺设于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为两组或两组以上,且重叠放置于沥干装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沥干装置由两根立柱和若干块分隔板构成,所述分隔板位于两根立柱之间,分隔板两端与立柱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按照一组夹板一块分隔板的顺序依次重叠的放置于两根立柱之间。

作为优选,分隔板两端开设有与立柱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分隔板两端分别套装于立柱上。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底端设有锥形插头。

作为优选,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的面板上,横向开设有形成防滑条的通槽,所述通槽为2-6条。

作为优选,所述网格布四周折叠形成包边。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采用PVC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因地制宜,利用农田周围的泥土即可制备路基石,对环境影响小。不需要长途运输,设备轻巧,而且路基石的制作方便,操作简单。路基石废弃后也无需拆除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夹板;2、下夹板;3、翻边;4、卡齿;5、通槽;6、网格布;7、立柱;8、分隔板;9、锥形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农田路基石快速制备设备,包括夹板和支架,所述夹板由上夹板1和下夹板2组成,所述上夹板1边缘设有向下的翻边3,所述下夹板2边缘设有向上的翻边3,翻边3起固定定形,避免泥土随水分流失的作用,若没有包边泥土则容易流失,最后无法成形,所述上夹板1与下夹板2的翻边3均间隔设有卡齿4,所述上夹板1上的卡齿4与下夹板2上的卡齿4交错设置,随着上夹板1和小夹板的挤压,交错设置的卡齿4可实现其间距逐渐缩小,在水分还很多,上夹板1与下夹板2还未完全合拢时,作为水分的流出通道;所述翻边3与卡齿4于夹板一体成型,其结构稳固。

还包括沥干装置,所述夹板安放于沥干装置上,所述夹板为两组或两组以上,且重叠放置于沥干装置上,沥干装置用于夹板的重叠放置,所述夹板按照一组夹板一块分隔板8的顺序依次重叠的放置于两根立柱7之间,利用上层夹板的压力对下层夹板进行压缩挤压;若配重不够,可以随便找一块石头压在最上面即可。所述沥干装置由两根立柱7和若干块分隔板8构成,立柱7起稳定作用,可夹持住重叠的夹板,所述分隔板8位于两根立柱7之间,分隔板8两端与立柱7滑动连接,隔板可起到分隔作用,方便夹板之间的拆卸。

还包括网格布6,所述网格布6铺设于上夹板1与下夹板2之间,网格布6对环境影响小,不会污染环境,提高了路基的抗拉强度,还能在制备时限时泥土随水分流失。

分隔板8两端开设有与立柱7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分隔板8两端分别套装于立柱7上,方便隔板的安装。所述立柱7底端设有锥形插头9,便于将立柱7插到田地里。所述网格布6四周折叠形成包边,为路基石侧面提供抗拉强度,同时避免泥土随水分流失。所述夹板采用PVC板,轻便运输方便,而且导热及透光性能都不错,利于路基石干燥。所述上夹板1与下夹板2的面板上,横向开设有形成防滑条的通槽5,通槽5前期可作为漏水槽,排掉泥土中的水分,后期泥土会随着压力会形成凸棱状的防滑条,所述通槽5为2-6条。

工作时,先在下夹板2上撒上一层干水泥粉,再铺上网格布6,将农田里的泥土倒在网格布6上,若泥土过于稀,可晾晒一下再倒,然后再铺上一层网格布6,撒上干水泥粉盖上上夹板1,倒入泥土的厚度为夹板厚度的1.5倍为宜,根据具体泥土水分含量可进行调整,然后叠放于沥干装置上,随着水分的压缩流失,上夹板1与下夹板2上的卡齿4逐渐闭合,静待成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农田路基石快速制备设备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