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938发布日期:2018-08-14 17:2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找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



背景技术:

原始地面通过找平使地面平整度达到一定的标准称之为找平,进行找平可以起到防尘、防混凝土迸溅、保护内部设备等目的;在进行粗找平后,在采用水泥混凝土震动梁、滚杠及刮杠等进行反复整平,采用此种方式,一方面很难得到理想的平整度,人为操作决定了误差较大;另一方面,完全依赖人工操作,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高、效率低。最关键的问题是,采用传统方式无法准确控制水平度的高差。

因此,上述存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加以改善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采用阵列分布的找平感应点,通过可视化的显示器将各处的偏差数据显示出来,采用补胶层内的胶对于不平整地面进行修理,再利用修平板对补胶后的地面进行铺平工序;本实用新型找点全面丰富,可以对找平地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得到更为平整的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包含依次相连设置的鼓风层、找平层、补胶层;所述鼓风层包含有至少一列出风口;所述找平层上设有多个可视件,所述找平层从上自下依次包含有可视层、找平传感层、找平感应层,所述找平感应层与所述可视层通过所述找平传感层相连,所述找平传感层包含由纵横交错的骨架形成的腔;所述可视件的安装点阵列分布在所述可视层上且位于所述腔的上方,所述找平感应层上对应地设有纵横交错的找平感应点,所述腔内设有找平传感器;所述补胶层具有至少一列可出胶口;所述找平层的上表面枢接有一长杆,所述长杆的另一端固连有一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包含有依次排布的鼓风层、找平层、补胶层,所述鼓风层和所述补胶层分别位于所述找平层的两侧,鼓风层对找平地面进行预热,所述补胶层对于不平整地面进行补胶,而所述找平层包含有可视层和找平感应层,所述可视层和所述找平感应层之间还含有找平传感层,所述找平传感层具有均排纵横交错的骨架,形成阵列的腔,所述腔内为找平传感器,所述腔的均匀分布在整个找平层上,测量结构更全面和精确,用于将从找平感应层感应的找平地面的参数通过所述找平传感器传至所述可视层,所述可视层将找平地面的参数显示表现出来;采用枢接的长杆,用于给所述找平装置一个前进的动力。

优选地,所述鼓风层包含有多个风向可调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最低处高于所述找平层的底部。多个方向的出风口可以对找平地面进行杂质清理及地面的全面预热,而其位置的设置还可以避免出风口收到损伤。

优选地,所述可视件为数字式显示器;数字式显示器为载体对找平地面的地面参数进行表现,直观地显示地面各处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手柄上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可视件中的最大瞬时偏差值;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长杆,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长杆的轴线相垂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可视安装层相连,距离观测者的视线更近。

优选地,还设有一修平层,所述修平层与所述找平层分别位于所述补胶层的两侧。在找平地面经过找平层的测量之后,对于误差较大的部分进行补胶,辅以修平层的作用,使得找平地面更为平整。

优选地,所述修平层为一修平板,所述修平板的两端活动枢接设置在所述找平装置上。所述修平板起到补胶后的填补铺平作用。

优选地,所述长杆还枢连有一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找平层的上表面的第二连接点,所述找平层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均位于所述找平层的中轴线上。所述辅助杆还可以保证所述长杆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辅助杆长度可调。所述长杆的前进角度可随辅助杆的长度来进行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包含有依次排布的鼓风层、找平层、补胶层,所述鼓风层和所述补胶层分别位于所述找平层的两侧,鼓风层对找平地面进行预热,所述补胶层对于不平整地面进行补胶,而所述找平层包含有可视层和找平感应层,所述可视层和所述找平感应层之间还含有找平传感层,所述找平传感层具有均排纵横交错的骨架,所述腔的均匀分布在整个找平层上,测量结构更全面和精确,用于将从找平感应层感应的找平地面的参数通过所述找平传感器传至所述可视层,通过可视化的显示器将各处的偏差数据显示出来;采用补胶层内的胶对于不平整地面进行修理,再利用修平板对补胶后的地面进行铺平工序;采用枢接的长杆,用于给所述找平装置一个前进的动力。本实用新型找平的测试点全面丰富,可以对找平地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得到更为平整的地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找平传感层的腔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鼓风层;101、出风口;2、找平层;21、可视层;211、可视件;22、找平传感层;221、骨架;222、找平传感器;23、找平感应层; 3、补胶层;301、出胶口;4、修平板;5、长杆;501、第一连接点;6、手柄;7、显示屏;8、辅助杆;801、第二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包含依次相连设置的鼓风层1、找平层2、补胶层3及修平层;所述鼓风层1具有一列均布的出风口101;所述出风口101的风向可调,且其最低处高于所述找平层2的底部;所述找平层2上设有多个可视件211,所述可视件211为数字式显示器;所述找平层2从上自下依次包含有可视层21、找平传感层22、找平感应层23,所述找平感应层23与所述可视层21通过所述找平传感层22相连,所述找平传感层22包含纵横交错的骨架221;所述修平层与所述找平层2分别位于所述补胶层3的两侧,具体地,所述修平层为一修平板4,所述修平板4的两端活动枢接设置在所述找平装置上;所述可视件211的安装点阵列分布在所述可视层21上且位于所述腔的上方,所述找平感应层23上对应地设有纵横交错的找平感应点,所述腔内设有找平传感器222;所述补胶层3具有至少一列可出胶口301;所述找平层2的上表面枢接有一长杆5,所述长杆5的另一端固连有一手柄6,所述手柄6上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用于显示所述可视件211中的最大瞬时偏差值;所述显示屏7靠近所述长杆5,且所述显示屏7的工作面与所述长杆5的轴线相垂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包含有依次排布的鼓风层1、找平层2、补胶层3及修平层,所述鼓风层1和所述补胶层3分别位于所述找平层2的两侧,鼓风层1对找平地面进行预热,多个方向的出风口101可以对找平地面进行杂质清理及地面的全面预热,而其位置的设置还可以避免出风口101收到损伤;所述补胶层3对于不平整地面进行补胶,所述修平层与所述找平层2分别位于所述补胶层3的两侧,而所述找平层2包含有可视层21和找平感应层23,所述可视层21和所述找平感应层23之间还含有找平传感层22,所述找平传感层22具有均排纵横交错的骨架221,形成阵列的腔,所述腔内为找平传感器222,所述腔的均匀分布在整个找平层2上,测量结构更全面和精确,用于将从找平感应层23感应的找平地面的参数通过所述找平传感器222传至所述可视层21,所述可视层21以数字式显示器为载体对找平地面的地面参数进行表现,直观地显示地面各处的情况;采用补胶层3内的胶对于不平整地面进行修理,再利用修平板4对补胶后的地面进行铺平工序,在找平地面经过找平层2的测量之后,对于误差较大的部分进行补胶,辅以填补铺平作用,使得找平地面更为平整;采用枢接的长杆5,用于给所述找平装置一个前进的动力,并在所述手柄6靠近所述长杆5一端设有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上的可视屏与所述可视安装层相连,距离观测者的视线更近。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可视化的精确找平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而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长杆5还枢连有一辅助杆8,所述辅助杆8长度可调;所述辅助杆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找平层的上表面的第二连接点801,所述找平层的上表面上的第一连接点501和所述第二连接点801均位于所述找平层2的中轴线上。所述辅助杆8还可以保证所述长杆5的稳定性,所述长杆5的前进角度可随辅助杆的长度来进行调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