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调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5403发布日期:2018-08-10 19:1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杆调杆器。



背景技术:

电线杆是用来架设电线的水泥杆,由于其长度过大,在架设过程中或运行中的老旧线路难免会发生个别电杆一定角度的倾斜,电线杆发生倾斜后不仅会对电线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也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县城周边棚区增多,在棚区边的电杆组立工程无法顺利施工,人力、车辆均无法到达位置进行工作。如遇到电杆位置处于棚与棚之间、房屋与房屋之间或果园内等狭窄地段,需要对电杆进行校正调整的,吊车无法靠近,人多展不开,既延误工程进度又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传统的正杆方法是:需要办理复杂的停电计划,吊车和人力互相配合工作,首先需要操作人员登杆将绳索系在电杆上部,然后去掉杆根一侧填充物或土,再由4-5人用力拉绳索对电杆进行校正,需要很大操作运动空间,工作时间长,动用人力多,且吊车占地面积大,工作环境不适合时,吊车根本无法进入工作现场,仅单靠人力又完不成施工任务,这样即耽误工程进度又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线杆调杆器,其体积小,不仅能够对狭窄空间内发生倾斜的电线杆进行调节,而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装置、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固定电线杆的紧固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支撑管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支撑管的支撑架;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升降基座、设置于所述升降基座上的油缸和泵缸;所述油缸外部设置有外油箱;所述油缸内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部设置有大活塞;所述泵缸为螺旋型;所述泵缸内设置有与所述泵缸形状相适配的螺旋活塞杆和小活塞;所述螺旋活塞杆顶部设置有手柄;所述泵缸与油缸、所述泵缸与外油箱以及所述油缸与所述外油箱之间均通过油管联通;所述油缸与所述外油箱之间的油管上设置有回油阀杆;所述泵缸与油缸以及所述泵缸与外油箱之间的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从所述支撑管内部穿出;所述活塞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托座;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紧固装置卡紧电线杆,水平托座顶着紧固装置,然后依靠活塞杆的升降来调节电线杆的角度,一般是通过减小油缸直径或增大泵缸直径来实现增大调节幅度的目的,而由于电线杆重量较大,因此活塞杆的直径不宜过小,而考虑到装置的体积和重量问题,泵缸的直径也不宜过大,通过改变直径来实现增大调节幅度的目的显然不可行,因此将泵缸的内部设计成螺旋形,将活塞杆设计为与其形状相适配的螺旋活塞杆,不仅能够延长油路,还能缩小体积,从而实现增大调节幅度的目的。

所述紧固装置包括通过螺栓紧固件相连的左紧固环与右紧固环;所述左紧固环与右紧固环分别为两个半圆,且两侧接口处设置有矩形连接板,矩形连接板上开设有螺孔,通过螺栓紧固件将分别将左紧固环与右紧固环对应侧的矩形连接板连接,从而将左紧固环与右紧固环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电线杆的卡紧目的,但是电线杆待卡箍的位置必须平整,尤其不能有横纹;所述右紧固环一侧设置有找平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找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右紧固环一侧的立方体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面和右侧面上设置有找平尺,由于前侧面和右侧面互相垂直,就实现了在水平的两个维度上进行找平的目的;为了便于观察,所述找平尺为扇形透明结构,沿所述找平尺弧形边外部设置有刻度;沿所述找平尺弧形边内部开设有弧形通道;所述弧形通道内设置有找平滚珠,通过观察找平滚珠在弧形通道内的位置来达到找平目的,当找平滚珠在弧形通道的最低处时,表示电线杆在这一维度上是没有倾斜的;所述弧形通道的尺寸大于找平滚珠的直径;所述弧形通道一侧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孔径小于所述找平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管底部与所述升降基座上端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座为T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管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升降装置顶住紧固装置,能够通过升降作用对电线杆的角度进行调节;升降装置采用液压原理实现顶举的目的,顶举力足够大;泵缸与螺旋活塞杆为螺旋形,通过旋转使螺旋活塞杆在螺旋型的泵缸内前进,不仅增大了压缩行程,提高了升降的高度,还能够减小体积,使装置更加便捷;找平装置能够在两个维度内对电线杆的倾斜角度进行实时查看;找平尺为透明材质,便于查看滚珠所在的刻度;所述弧形通道的尺寸大于找平滚珠的直径,能够保证滚珠在重力作用下进行自由滚动,防止摩擦力对找平滚珠的滚动产生阻力;所述透气孔孔径小于所述找平滚珠,防止找平滚珠从透气孔内部掉出;本实用新型无需停电,无需登杆,操作方便、快捷、轻松,只需2人操作15-20分钟即可调整一处倾斜的电杆,适用于任何狭窄空间的电杆校正工作,且不受现场环境大小影响,电杆根部即可操作,能轻松操作15米及以下的电杆校正,操作时间短,占地面积小,无需多人或车辆加入,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为工程进度提前完工赢得了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1-底座;2-支撑座;3-升降基座;4-支撑架;5-加强杆;6-支撑管;7-水平托座;8-大活塞;9-油缸;10-外油箱;11-单向阀;12-回油阀杆;13-泵缸;14-小活塞;15-螺旋活塞杆;16-活塞杆;17-右紧固环;18-左紧固环;19-螺栓紧固件;20-连接块;21-找平尺;22-找平滚珠;23-透气孔;24-活塞杆;25-弧形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装置、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以及用于固定电线杆的紧固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的支撑座2、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上的支撑管6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支撑座2与支撑管6的支撑架4;所述支撑座2为T型。所述支撑架4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支撑架4与所述支撑管6之间设置有加强杆5。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上的升降基座3、设置于所述升降基座3上的油缸9和泵缸13;所述油缸9外部设置有外油箱10;所述油缸9内设置有活塞杆24;所述活塞杆24底部设置有大活塞8;所述泵缸13为螺旋型;所述泵缸13内设置有与所述泵缸13形状相适配的螺旋活塞杆15和小活塞14;所述螺旋活塞杆15顶部设置有手柄16;所述泵缸13与油缸9、所述泵缸13与外油箱10以及所述油缸9与所述外油箱10之间均通过油管联通;所述油缸9与所述外油箱10之间的油管上设置有回油阀杆12;所述泵缸13与油缸9以及所述泵缸13与外油箱10之间的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活塞杆24从所述支撑管6内部穿出;所述活塞杆24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托座7;所述支撑管6底部与所述升降基座3上端焊接。由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紧固装置卡紧电线杆,水平托座7顶着紧固装置,然后依靠活塞杆24的升降来调节电线杆的角度,一般是通过减小油缸直径或增大泵缸直径来实现增大调节幅度的目的,而由于电线杆重量较大,因此活塞杆24的直径不宜过小,而考虑到装置的体积和重量问题,泵缸的直径也不宜过大,通过改变直径来实现增大调节幅度的目的显然不可行,因此将泵缸的内部设计成螺旋形,将活塞杆设计为与其形状相适配的螺旋活塞杆15,不仅能够延长油路,还能缩小体积,从而实现增大调节幅度的目的。

所述紧固装置包括通过螺栓紧固件19相连的左紧固环18与右紧固环17;所述左紧固环18与右紧固环17分别为两个半圆,且两侧接口处设置有矩形连接板,矩形连接板上开设有螺孔,通过螺栓紧固件19将分别将左紧固环18与右紧固环17对应侧的矩形连接板连接,从而将左紧固环18与右紧固环17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电线杆的卡紧目的,但是电线杆待卡箍的位置必须平整,尤其不能有横纹;所述右紧固环17一侧设置有找平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找平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右紧固环17一侧的立方体的连接块20;所述连接块20的前侧面和右侧面上设置有找平尺21,由于前侧面和右侧面互相垂直,就实现了在水平的两个维度上进行找平的目的;为了便于观察,所述找平尺21为扇形透明结构,沿所述找平尺21弧形边外部设置有刻度;沿所述找平尺21弧形边内部开设有弧形通道25;所述弧形通道25内设置有找平滚珠22,通过观察找平滚珠22在弧形通道25内的位置来达到找平目的,当找平滚珠22在弧形通道25的最低处时,表示电线杆在这一维度上是没有倾斜的;所述弧形通道25的尺寸大于找平滚珠22的直径;所述弧形通道25一侧开设有透气孔23;所述透气孔23孔径小于所述找平滚珠2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