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水堵头的岩棉夹芯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362发布日期:2018-09-05 01:29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棉夹芯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防水堵头的岩棉夹芯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岩棉夹芯板一般都是用立丝状纤维的岩棉做芯材,以钢板做表层,并用聚氨酯封边。岩棉夹芯板不仅具有隔热、防尘、防水、防有害气体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绝佳的隔音性能,被作为墙面板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立面装修。

目前市面上墙板的安装后,相邻两个岩棉夹芯板连接侧的拼接缝常填充防水硅胶、胶泥或干脆不做任何处理。然而,利用防水硅胶或不干胶的填充方式,此时,胶与两个岩棉夹芯板之间也不存在相互挤压的力,胶状物质没有膨胀性,再加上拼接缝通常是不规则形状,很容易填充不饱满,随季节变换,硅胶或者胶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收缩或脱落,从而使水分从缝隙处渗透围护结构内侧,影响墙体质量;寒暑交替,胶泥会发生碳化溶于雨水后在拼缝处溢流污迹,影响墙体观赏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带有防水堵头的岩棉夹芯板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防水堵头的岩棉夹芯板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岩棉夹芯板,

第二岩棉夹芯板,与第一岩棉夹芯板通过企口结构连接,

两个弹性棉堵头,分别夹设在第一岩棉夹芯板和第二岩棉夹芯板的连接侧的顶部两端,并处于压缩状态,各弹性棉堵头均由堵头本体和覆于堵头本体一面的粘合层组成,堵头本体通过粘合层与第一岩棉夹芯板粘合连接。

优选地:

第一岩棉夹芯板的连接侧设有第一企口部,第一企口部由位于底部的底部凸出部和位于顶部的台阶状凸出部组成,所述的台阶状凸出部由与第一岩棉夹芯板连接侧顶部连接并依次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组成,所述的第二台阶部的端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台阶凸出部,使得底部凸出部与第二台阶凸出部之间形成第一企口凹槽部;

第二岩棉夹芯板的连接侧设有第二企口部,第二企口部由与第一企口凹槽部相匹配的第二企口凸出部、设置在第二企口凸出部底部并与底部凸出部相匹配的底部凹槽部、设置在第二企口凸出部上方并与第二台阶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凹槽部上方并且端部搭设在第一台阶部上的顶部凸出部组成,顶部凸出部的端部与第一岩棉夹芯板连接侧的顶部之间设有拼接缝;

所述的堵头本体一体成型,由夹设在拼接缝中的第一堵头部、夹设在第二台阶部与顶部凸出部之间的第二堵头部、连接在第一堵头部和第二堵头部之间的堵头连接部以及夹设在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台阶凸出部之间的堵头弯折部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岩棉夹芯板和第二岩棉夹芯板均由企口板框和填充于企口板框内的岩棉组成,所述的企口板框由下钢板和上钢板组成。

优选地,第一企口部由第一岩棉夹芯板的下钢板连接侧弯折形成,第二企口部由第二岩棉夹芯板的下钢板连接侧弯折形成,第一企口部和第二企口部内均填充有聚氨酯封边。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棉堵头由耐候性弹性棉裁剪形成。

优选地,所述的耐候性弹性棉为发泡聚氨酯弹性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合施工现场墙板的安装方式,一次性解决岩棉夹芯板端部防水隐患。

(2)粘合层的设置,一来方便弹性棉堵头的安装,二来避免安装弹性棉堵头后由于弹性棉堵头移动造成的漏水。

(3)特别的企口结构(第一岩棉夹芯板的顶部的台阶状凸出部设计)和堵头结构设计,配合以对堵头的压缩,使得堵头与岩棉夹芯板之间具有良好的张力,而且该张力可以在岩棉夹芯板的整个使用周期内起作用,保证了良好的防水性能。

(4)弹性棉堵头采用一体成型,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岩棉夹芯板和第二岩棉夹芯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棉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岩棉夹芯板,11为底部凸出部,12为第一台阶部,13为第二台阶部,14为第二台阶凸出部,15为第一企口凹槽部,2为第二岩棉夹芯板,21为第一企口凹槽部,22为底部凹槽部,23为第一凹槽部,24为顶部凸出部,3为弹性棉堵头,311为第一堵头部,312为第二堵头部,313为堵头连接部,314为堵头弯折部,32为粘合层,4为拼接缝,5为下钢板,6为下钢板,7为岩棉,8为聚氨酯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带有防水堵头的岩棉夹芯板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岩棉夹芯板1、第二岩棉夹芯板2和两个弹性棉堵头3,第二岩棉夹芯板2与第一岩棉夹芯板1通过企口结构连接,两个弹性棉堵头3分别夹设在第一岩棉夹芯板1和第二岩棉夹芯板2的连接侧的顶部两端,并处于压缩状态,各弹性棉堵头3均由堵头本体和覆于堵头本体一面的粘合层32组成,堵头本体通过粘合层32与第一岩棉夹芯板1粘合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岩棉夹芯板1的连接侧设有第一企口部,第一企口部由位于底部的底部凸出部11和位于顶部的台阶状凸出部组成,台阶状凸出部由与第一岩棉夹芯板1连接侧顶部连接并依次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台阶部12和第二台阶部13组成,第二台阶部13的端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台阶凸出部14,使得底部凸出部11与第二台阶凸出部14之间形成第一企口凹槽部15;第二岩棉夹芯板2的连接侧设有第二企口部,第二企口部由与第一企口凹槽部15相匹配的第二企口凸出部21、设置在第二企口凸出部21底部并与底部凸出部11相匹配的底部凹槽部22、设置在第二企口凸出部21上方并与第二台阶凸出部14相匹配的第一凹槽部23以及设置在第一凹槽部23上方并且端部搭设在第一台阶部12上的顶部凸出部24组成,顶部凸出部24的端部与第一岩棉夹芯板1连接侧的顶部之间设有拼接缝4;堵头本体一体成型,由夹设在拼接缝4中的第一堵头部311、夹设在第二台阶部13与顶部凸出部24之间的第二堵头部312、连接在第一堵头部311和第二堵头部312之间的堵头连接部313以及夹设在第一凹槽部23和第二台阶凸出部14之间的堵头弯折部314组成。

其中,第一岩棉夹芯板1和第二岩棉夹芯板2均由企口板框和填充于企口板框内的岩棉7组成,企口板框由下钢板5和上钢板6组成。第一企口部由第一岩棉夹芯板1的下钢板5连接侧弯折形成,第二企口部由第二岩棉夹芯板2的下钢板5连接侧弯折形成,第一企口部和第二企口部内均填充有聚氨酯封边8。

一般地,弹性棉堵头3由耐候性弹性棉裁剪形成。耐候性弹性棉可以选用发泡聚氨酯弹性棉。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