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的载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7238发布日期:2018-09-25 18:4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载车板,特别是一种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的载车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行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受制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停车即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立体车库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停车问题,其可设计成两层或三层,甚至更多层,以便于停放更多的车辆。目前的立体车库结构大多是采用提升机构将车辆提升至指定停车层,然后再将车辆平移至指定位置,车辆提升过程中,通常采用载车板提升机构进行提升,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载车板都是配合提升机构设计的,通常采用挂钩式结构保证载车板的平稳,此种结构一方面容易折断、损坏,另一方面容易在车辆提升过程中产生车辆侧倾、滑落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载车板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的载车板,其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对载车板进行定位,结构简易、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的载车板,载车板包括主体、中间导向板和侧边导向板,中间导向板固定设置在主体中间,侧边导向板固定设置在主体两侧,中间导向板和侧边导向板之间为行车道,行车道上固定安装有阻车圆管,每个行车道内的阻车圆管设有两条,两条阻车圆管平行设置,主体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锥形定位套,锥形定位套内部为锥形凹腔,锥形定位套设置在中间导向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中间导向板两侧边倾斜设置,中间导向板侧边与主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

所述的中间导向板侧边与主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

所述的侧边导向板倾斜设置,侧边导向板与主体1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

所述的侧边导向板与主体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

所述的锥形定位套在主体一侧设有一个或两个。

所述的主体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端头加强杆,端头加强杆设置在主体底部外侧边沿位置。

所述的锥形定位套设置在端头加强杆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对载车板进行定位,结构简易、稳定性高,且具有自动对位校正,对提升机构精度要求较低。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中间导向板,3-侧边导向板,4-行车道,5-锥形定位套,6-阻车圆管,7-端头加强杆,8-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主体1、中间导向板2和侧边导向板3,中间导向板2固定设置在主体1中间,侧边导向板3固定设置在主体1两侧,本实施例中,中间导向板2两侧边倾斜设置,中间导向板2侧边与主体1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优选为100°,当车轮轧上中间导向板2时,其会产生一个倾斜向下的力,对车轮进行校正,以防止其偏位,侧边导向板3倾斜设置,侧边导向板3与主体1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优选为100°,当车轮轧上侧边导向板3时,其会产生一个倾斜向下的力,对车轮进行校正,以防止其偏位。中间导向板2和侧边导向板3之间为行车道4,行车道4上固定安装有阻车圆管6,本实施例中,每个行车道4内的阻车圆管6设有两条,两条阻车圆管6平行设置,分别对于车轮的前后进行阻车限位,当车辆开入时,会压到一个阻车圆管6,此时司机即知道车辆已经提车到位,到其压到第二根阻车圆管时,则说明已经开过了停车位。

本实施例中,主体1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锥形定位套5,锥形定位套5内部为锥形凹腔,可对应于锥形定位柱使用,本实施例中,锥形定位套5设置在中间导向板2下方,可充分利用空间,无需加厚载车板厚度。锥形定位套5在主体1一侧设有一个或两个,当其设置有两个锥形定位套5时,两个锥形定位套5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主体1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端头加强杆7,端头加强杆7设置在主体1底部外侧边沿位置,锥形定位套5设置在端头加强杆7内侧,本实施例中,端头加强杆7横向设置在主体1上,可增强载车板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锥套式定位结构对载车板进行定位,结构简易、稳定性高,且具有自动对位校正,对提升机构精度要求较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