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6968发布日期:2018-09-25 18:3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主要应用于无法设置附着点的建筑物、构筑物维护维修施工等类似场合。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201520746138.6于2016-05-04公开了一种升降平台及其四立柱导轨架。该升降平台是一种由电动机驱动,采用齿轮齿条方式进行爬升的导架升降式施工平台,主要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维护改造、装饰装修等施工作业。该导架升降式施工平台随着结构层的施工而沿导架立柱爬升,导架立柱通过附墙连接件附着在建筑墙面上。在无法设置附墙连接件的情况下,升降平台也就无法进行爬升作业。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无法设置附墙连接件的情况下实现爬升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通过型钢组成的格构框架将若干导架连接起来,成为能够自身稳定的结构,使平台可以利用两侧导架进行升降作业,解决在无法设置附墙连接件的情况下导架升降式施工平台的爬升高度受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包括若干导架、操作平台、以及若干连接单元,所述导架是操作平台的导向和支撑装置,所述操作平台附着在同侧导架的同一外侧面上,所述操作平台能够沿导架进行爬升和下降施工作业,所述若干导架通过若干连接单元连接成封闭整体框架,形成能够自身稳定的结构,所述若干连接单元沿着所述导架的纵向间隔分布。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相邻的连接单元间距不超过6m,最底层连接单元的底部距离地面高度不超过9m。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上、下钢框梁以及若干斜撑,所述上、下钢框梁通过所述若干斜撑连接。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斜撑由型钢杆件制成,斜撑连接上钢框梁底部和下钢框梁顶部。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斜撑采用八字撑和/或十字撑型式。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上、下钢框梁均是由型钢杆件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上、下钢框梁两侧与对应导架连接固定。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导架的数量是4个。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导架的数量是4的倍数,每四个导架之间通过若干连接单元连接形成一个导架组,所述操作平台附着在导架组中同侧导架的同一外侧面上。

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每根导架单独支撑在各自的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单元将导架相互连接成整体框架,可发挥导架自身强度,增加了升降平台无附墙施工作业高度,拓展了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导架,2-操作平台,3-底座,4-上钢框梁,5-斜撑,6-下钢框梁,7-连接单元,8-建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包括若干导架1、操作平台2、以及若干连接单元7,所述导架1是操作平台2的导向和支撑装置,所述操作平台2附着在同侧导架1的同一外侧面上,所述操作平台2能够沿导架1进行爬升和下降施工作业,所述若干导架1通过若干连接单元7连接成封闭整体框架,形成能够自身稳定的结构,所述若干连接单元7沿着所述导架1的纵向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单元7将导架1相互连接成整体框架,可发挥导架1自身强度,增加了升降平台无附墙施工作业高度,拓展了升降平台的应用范围。

为了提高整体框架的强度,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相邻的连接单元7间距不超过6m,最底层连接单元7的底部距离地面高度不超过9m。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连接单元7包括上、下钢框梁4、6以及若干斜撑5,所述上、下钢框梁4、6通过所述若干斜撑5连接。连接单元7由型钢框架梁与型钢杆件组合而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斜撑5由型钢杆件制成,斜撑5连接上钢框梁4底部和下钢框梁6顶部,所述斜撑5采用八字撑和/或十字撑等型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了增加连接单元7的强度,较佳的,在如上所述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上、下钢框梁4、6均是由型钢杆件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上、下钢框梁4、6两侧与对应导架1连接固定。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每根导架1单独支撑在各自的底座3上,所述底座3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上,从而可以提高单根导架1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度。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的导架联合支撑施工升降平台中,所述导架1的数量是4个。当然,所述导架1的数量也可以是4的倍数,例如两倍,如图4所示,每四个导架1之间通过若干连接单元7连接形成一个导架组,所述操作平台2附着在两个导架组中同侧导架1的同一外侧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单元7将导架1相互连接成整体框架,可发挥导架1自身强度,增加了升降平台无附墙施工作业高度,拓展了升降平台的应用范围。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