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6977发布日期:2018-08-04 11:5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产车间预制和现场浇筑混凝土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浇筑的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利用开模机构将浇筑模侧模打开并移出轨道直梁的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

近年来,我国正在兴起跨座式单轨轨道城市交通运输方式,车辆是骑跨在混凝土单轨轨道梁上运行,轨道梁不仅作为支撑梁,还作为车辆运行的轨道。为保证车辆平稳、安全运行,对轨道梁的尺寸公差、形状、表面质量等精度要求很高,浇筑模的制造及安装精度和质量要求高。一般25~32米长的直梁,浇筑模有效长度为27~34米,主要由两个侧模和端模、一个固定底模和一套固定工装组成。每个侧模两边有四组台车,台车上有开模千斤顶、转模手摇拉杆滑动底座、驱动台车行走的减速机及链轮传动系统、可伸缩带有定位销的支撑杆滑动底座。每个侧模顶部有操作平台。

目前采用的直梁侧模开模方式是:液压动力加齿条传动机构法;直梁出模方式是:台车带动侧模行走法;既侧模打开并翻转后行走。浇筑混凝土前,先将固定底模、两侧模和端模定位,直梁宽度为固定底模宽度,长度为两个端模间距。定位后检查各相关尺寸及精度符合要求,再用工装固定,按工艺要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再拆模,先拆除固定工装、端模,再打开、翻转两个侧模,最后由台车带动侧模沿着两边的走行轨行走。直梁与固定底模一起留在原处养护。

开模机构工作原理:去除固定工装后将直梁端模拆除、侧模打开的过程。侧模连接四组由台车带动的开模、转模、行走机构,即开模用液压千斤顶、转模用手摇拉杆、行走用减速机、链轮传动系统。在台车上滑动的支撑杆和手摇拉杆底座与侧模连接,台车通过底座带动侧模在走行轨上行走。开模过程:拆除固定工装和端模;用液压千斤顶向外拉动侧模与直梁分开;抽出支撑杆定位销,转动手摇拉杆上的齿轮齿条传动箱手柄拉动侧模向外翻转,支撑杆收缩后再插入定位销;启动减速机通过链轮驱动台车及侧模移动行走,其特征在于:开模用液压动力、转模用手动、行走用电动。台车上布置了三组动力和侧模支撑。台车通过支撑杆和手摇拉杆滑动底座与侧模连接并带动其移动行走。

侧模移动行走工作原理:两个侧模打开并翻转后,启动所有减速机电机,通过链轮传动带动台车驱动轴,台车上的支撑杆和手摇拉杆底座连接在侧模上,带动侧模在走行轨上移动行走。与浇筑模分离后,直梁与固定底模留在原位置养护。

其缺点是:

一、开模移模分三步:侧模分离用液压动力,两侧共有八台千斤顶及油路系统。侧模翻转用手动,两侧共有八支手摇拉杆各带有齿轮齿条传动箱。侧模移动行走用电动,两侧共有八套减速机及链轮传动系统及台车。这样势必造成开模机构体积大,移模占用面积大、施工效率低。

二、附加设施多:每个侧模都带有四套台车,上面的减速机、液压千斤顶线路、油路都固定在侧模上且要符合移动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侧模重量及附属设施,给移动行走或现场操作带来麻烦,易造成损坏、漏电、漏油等不利因素。

三、开模阻力大:侧模底部坐在固定底模上,拉开时液压千斤顶要克服侧模与固定底模之间、支撑杆和手摇拉杆滑动底座与台车滑道之间的摩擦力,不但阻力大,还要确保四组台车滑道座相平行。

四、翻转侧模有安全隐患:打开后挂在台车上的侧模整体产生不平衡力矩,翻转过程稳定性极差,对直梁、浇筑模及操作人员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移模方式笨拙:侧模总高4米多、长40多米、重十几吨再加上顶部走台等突出设施,在施工场地移动行走,不但占地面积和空间大,而且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六、侧模移动行走风险大:斜挂在台车上且极不稳定的侧模,通过减速机、一组链轮驱动台车沿着走行轨在梁场内至少行走40米的距离,移动过程对现场设施、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风险。

七、直梁浇筑过程效率低:工程项目中现场浇筑直梁数量较多,其工作进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展,开模、翻转、行走,辅助时间长。浇筑下一榀梁时再重新恢复、调整,工作量大、效率低。

八、开模结构及移动方法不合理造成浪费大:现场浇筑轨道梁,前期对梁场浇筑、养护存放的地面硬化、铺设工字钢走行轨、电、气、水及油路等设施进行布置。目前开模移模方法走行轨长、占地面积大,配备的电力、油路系统多,工程前期投入大,浪费资金、资源。

九、由于侧模要移动行走,所以打开的间隙大,开模机构体积庞大,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侧模开模及直梁出模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该机构及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浇筑模开模及直梁出模过程存在的问题,且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省资源、无任何安全隐患、效率高,制作成本低,侧模无需翻转和现场移动行走、安全可靠。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开模机构包括:摇杆、曲柄、联轴器、联动轴、减速机、滚轮、斜支撑、水平拉撑,其特征在于:侧模有四组加强斜支撑和水平拉撑,下部设有滚轮。侧模有四组支耳连接的摇杆。侧模下分别有四对横向布置的工字钢移动轨。侧模底部滚轮在移动轨上移动。滚轮带有锁紧器。每个侧模四组曲柄和摇杆由一台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联动轴带动。启动开模有电动或手动两种方式。曲柄与联动轴刚性连接,与摇杆铰接。曲柄、摇杆与减速机、联轴器、联动轴一起构成联动开模机构。

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直梁出模方式包括:活动底模、滚轮,其特征在于:浇筑直梁位置有两条纵向布置的工字钢走行轨供活动底模移动行走。活动底模下有多组滚轮。滚轮带有锁紧器。活动底模、直梁一起通过走行轨从浇筑模里被拖出。

本发明侧模有四组开模机构和一组减速机。

本发明侧模有四组加强斜支撑和水平拉撑,底部设置了滚轮,且在移动轨上移动。

本发明滚轮带有锁紧器。

本发明开模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操作一步到位。

本发明一组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联动轴带动四组开模机构,保证开模同步。

本发明联动轴与四组曲柄刚性连接。

本发明活动底模底部有滚轮。

本发明活动底模与直梁一起在梁场走行轨上行走。

本发明侧模无需翻转及移动行走。

本发明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是:

1、每个侧模用一套电动开模系统,侧模打开采用滚动方式,开模阻力小,需要的动力也小,用一台减速机即可实现;

2、侧模打开后不翻转、不移动行走,开模间距小,对直梁不产生损伤。侧模归位方便、快捷;

3、把直梁移出模具,只需拖出活动底模即可;

4、侧模和活动底模用移动轮,定位后用锁紧器锁住,开模和移梁时松开;

5、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联动轴带动四组开模机构,保证各开模机构同步;

6、联动轴与每组曲柄刚性连接将转动转化成摇杆的直线运行,拉动侧模移动;

7、设计了电动和手动两种开模动力,减速机输入轴一端是电机,另一端是手动摇柄;

8、每个侧模用四组斜支撑和水平拉撑,稳定性强。

9、本发明侧模开模及直梁出模传递路线为:

由电机或手动摇柄带动减速机,再带动联轴器、联动轴、曲柄及摇杆将侧模打开,并拖出活动底模及轨道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侧模移动采用滚动副,开模阻力小,用一台减速机带动即可,节约用电;

二、一套动力系统控制四组开模机构,保证开模同步,减小了开模机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模具成本,占用场地小,节省人力,开模省力、灵活;

三、浇筑模在梁场的位置固定,侧模不移动行走,占用资源少,建场前期投入少;

四、电动和手动两种开模动力,根据需要选取;

五、侧模与斜支撑和水平拉撑组成一个刚性整体在移动轨上移动,稳定性强;

六、由液压千斤顶拉模改为减速机带动曲柄摇杆机构,消除了液压系统带来的附加管路及漏油隐患,节能环保;

七、打开侧模后,将活动底模连同直梁一起拖出模具,缩短了制梁时间,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八、开模间距小,开模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浇筑模定位后,只有侧模与移动轨之间相对移动,直梁拖出后复位简单、快捷;

九、维护维修成本低,现场附属设施少,现场管理方便,没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图2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侧模、2-摇杆、3-曲柄、4-减速机、5-活动底模、6-滚轮、7-联动轴、8-联轴器、9-端模、10-斜支撑、11-水平拉撑

图3本发明开模后示意图

图4、图5与现有技术对比,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侧模、2-转模拉杆、3-链轮、4-减速机、5-台车、6-千斤顶、7-固定底模、8-支撑杆、9-端模

图6与现有技术对比,开模、翻转后示意图

图7本发明侧模开模及直梁出模传递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混凝土轨道直梁浇筑模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包括:侧模1、摇杆2、曲柄3、减速机4、活动底模5、滚轮6、联动轴7、联轴器8、端模9、斜支撑10、水平拉撑11。侧模1、斜支撑10、水平拉撑11、滚轮6与移动轨一起构成侧模移动副;一台减速机4通过联轴器8、联动轴7与四组曲柄3、摇杆2一起构成侧模1开模机构;活动底模5、滚轮6与走行轨一起构成直梁出模移动副;

该联动开模机构及直梁出模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跨座式单轨轨道梁开模机构复杂、调节操作难、安全隐患大、浪费资源等诸多问题,开模机构简单,易调节操作,成本低,移梁方便,占用资源少,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安全可靠。

本发明两个侧模1各设置四组拉动摇杆2与曲柄3、减速机4及联动轴7、联轴器8一起,组成侧模1开模动力。侧模1、斜支撑10、水平拉撑11、滚轮6与横向移动轨一起,组成开模移动副。减速机4、联轴器10、联动轴9与曲柄3一起,组成同步联动机构。曲柄3带动摇杆2一起,组成侧模1开模机构;活动底模5、滚轮6与纵向走行轨一起,组成直梁出模移动副。

浇筑模安装:①在梁场选定的轨道梁直梁浇筑位置铺设两条纵向工字钢走行轨,用于活动底模5出模行走,长度大于侧模长度,以将活动底模5及直梁完全拉出为准;②在垂直走行轨两侧分别铺设四对横向工字钢移动轨,用于侧模1下部滚轮6移动,长度大于侧模1移动距离;③在走行轨上安装活动底模5,并锁住滚轮6。活动底模5宽度即为直梁宽度;④斜支撑10、水平拉撑11、滚轮6与侧模1组装后,安装在移动轨上,用活动底模5的宽度定位两个侧模1的间距,将滚轮6锁住;⑤在活动底模5上安装两个端模9并用工装固定,其间距为轨道梁长度;⑥安装到位检查符合要求后,将活动底模5、侧模1、端模9用工装再固定;⑦安装开模机构及减速机4联动系统。

浇筑混凝土:①浇筑模定位后,检查、调整模具相关尺寸及公差符合技术要求;②再固定活动底模5、侧模1、端模9,使模具形成一个固定整体;③直梁高度由限高工装控制;④按工艺要求浇筑混凝土并固化。

开模、移梁:①拆除固定工装及端模11,松开侧模1滚轮6锁紧器;②启动减速机4带动联轴器10、联动轴9、曲柄3转动;③曲柄3带动摇杆2拉动侧模1向外移动与直梁分离;④松开活动底模5滚轮6锁紧器,用拖拉设备将活动底模6连同直梁一起拉出侧模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