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2348发布日期:2018-08-21 19:4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



背景技术:

拉坯机是一种在陶艺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其能便于泥团转动,从而能便于使用者运用随手法将泥团制作成坯体。

但是现有拉坯机不具备调节工作面面积的功能,从而使得使用者不便于控制坯体的大小,以至于拉坯机不便于制作出一批大小差不多的坯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拉坯机不具备调节工作面面积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包括机体、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通过第一调节转盘与支撑杆相连接,并且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机体的前侧面设置有水准液泡,且机体的上表面通过凹槽与支撑管相连接,所述支撑管设置于框体的下端,且框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挡水环,所述挡水环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设置于框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轴承通过齿条与连接轴相连接,且连接轴贯穿支撑管和挡水环与机体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上端设置有卡槽,且卡槽通过卡块与底盘相连接,所述底盘的内部通过第二轴承与轴管相连接,且轴管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调节转盘,所述轴管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顶盘,所述底盘、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的内侧均通过滑槽和滑块卡合分别与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顶盘。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个数为四个,且4个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机体的下端四角,并且支撑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调节转盘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的个数为两个,且支撑管采用磁吸的方式与凹槽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体的结构形状由半圆形和矩形构成,且框体的结构形状与机体的结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顶盘、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底盘的轴线相互重合,且顶盘、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底盘的直径依次增大,并且顶盘、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的外径分别与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底盘的内径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齿条等角度的设置于连接轴的外侧,且齿条采用啮合的方式与第一轴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水环的结构形状为圆台形,且挡水环上表面的高度大于底盘的最小高度。

优选的,所述轴管采用嵌套的方式与连接杆相连接,且轴管的内侧面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连接杆的外侧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具备调节工作面面积的功能,从而能便于使用者控制坯体的大小,且能避免水渍进入机体内破坏机体内电子零件,从而能增加该拉坯机的使用寿命;

(1)水准液泡、限位槽、支撑杆和第一调节转盘的设置,能便于将机体调至水平,从能使底盘的上表面平行于水平面,以便于使用者更加轻易的制作出对称形状的坯体;

(2)凹槽和支撑管的设置,能便于将框体从该拉坯机上拆卸下,从而能便于使用者清洗框体;

(3)挡水环和第一轴承的设置,能避免水渍通过支撑管进入机体的内部,从而能避免水渍破坏机体内部的电子零件,且能便于连接轴更加稳定的转动,从而能保证底盘稳定的转动,以便于使用者能够稳定的使用该拉坯机;

(4)第二调节转盘、连接杆和轴管的设计,能便于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顶盘上升,从而能便于调节该拉坯机的工作面面积,以便于使用者能够控制坯体的大小,从而有利于使用者使用;

(5)滑槽和滑块的设计,不仅能便于底盘、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第三连接盘和顶盘同时转动,且能使连接杆在轴管原位置转动的作用下,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底盘和顶盘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b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支撑杆,3、支撑脚,4、限位槽,5、第一调节转盘,6、水准液泡,7、支撑管,8、框体,9、凹槽,10、连接轴,11、顶盘,12、底盘,13、第二调节转盘,14、卡块,15、卡槽,16、齿条,17、第一轴承,18、挡水环,19、轴管,20、第二轴承,21、连接杆,22、第一连接盘,23、第二连接盘,24、第三连接盘,25、滑槽,2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包括机体1、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和第三连接盘24,机体1上设置有限位槽4,且限位槽4内通过第一调节转盘5与支撑杆2相连接,并且支撑杆2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脚3,机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水准液泡6,且机体1的上表面通过凹槽9与支撑管7相连接,支撑管7设置于框体8的下端,且框体8的上表面设置有挡水环18,挡水环1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轴承17,且第一轴承17设置于框体8的上表面,第一轴承17通过齿条16与连接轴10相连接,且连接轴10贯穿支撑管7和挡水环18与机体1相连接,连接轴10的上端设置有卡槽15,且卡槽15通过卡块14与底盘12相连接,底盘12的内部通过第二轴承20与轴管19相连接,且轴管19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调节转盘13,轴管19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21,且连接杆21的上端设置有顶盘11,底盘12、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和第三连接盘24的内侧均通过滑槽25和滑块26卡合分别与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第三连接盘24和顶盘11。

支撑杆2的个数为四个,且4个支撑杆2分别设置于机体1的下端四角,并且支撑杆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调节转盘5相连接,能使该拉坯机上底盘12的上表面平行于水平面,从而在使用者制作对称形状的坯体时,使坯体的形状更为美观,且能保证坯体的稳定。

支撑管7的个数为两个,且支撑管7采用磁吸的方式与凹槽9相连接,能便于保证框体8的稳定,从而能在使用该拉坯机时,保证制坯过程的稳定,同时能便于将框体8从机体1上拆卸下,以便于使用者清洗框体8。

框体8的结构形状由半圆形和矩形构成,且框体8的结构形状与机体1的结构形状相同,不仅有利于该拉坯机的美观,且能便于使用者夹持使用。

顶盘11、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第三连接盘24和底盘12的轴线相互重合,且顶盘11、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第三连接盘24和底盘12的直径依次增大,并且顶盘11、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和第三连接盘24的外径分别与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第三连接盘24和底盘12的内径相适应,能便于调节该拉坯机工作面的面积,从而能便于使用者控制坯体的大小,以便于制作出大小差不多的坯体。

齿条16等角度的设置于连接轴10的外侧,且齿条16采用啮合的方式与第一轴承17相连接,能便于保证连接轴10的稳定,从而能保证底盘12稳定的转动,有利于该拉坯机制坯过程的稳定。

挡水环18的结构形状为圆台形,且挡水环18上表面的高度大于底盘12的最小高度,能避免水渍通过支撑管7滴入机体1的内部,从而造成机体1内部的电子零件被损坏,有利于增加该拉坯机的使用寿命。

轴管19采用嵌套的方式与连接杆21相连接,且轴管19的内侧面采用螺纹连接的方机式与连接杆21的外侧面相连接,能便于伸缩连接杆21,从而便于改变该拉坯工作面的面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该可调节工作面面积的陶艺拉坯机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转动第一调节转盘5,由于限位槽4能避免第一调节转盘5发生位移,所以支撑杆2将在第一调节转盘5转动的作用下,相对第一调节转盘5发生位移,从而能改变机体1的垂直高度,并通过观察水准液泡6将机体1调至水平,再根据使用需要使第二调节转盘13相对底盘12发生转动,从而使轴管19转动,又由于轴管19原位置转动,不发生位移,所以连接杆21将在轴管19的转动下,发生垂直方向的位移,从而改变该拉坯机工作面的面积;

然后打开该拉坯机的电源开关,使连接轴10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并通过卡块14和卡槽15带动底盘12转动,再通过滑槽25和滑块26带动第一连接盘22、第二连接盘23、第三连接盘24和顶盘11转动,再将泥团摔掷在顶盘11的中心位置,以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在制坯的过程中,会有水渍滴落在框体8内,挡水环18能避免水渍从支撑管7进入机体1的内部,从而对机体1内部的电子零件造成损坏,且第一轴承17能保证连接轴10稳定的转动,从而能保证底盘12稳定的转动;

在使用完该拉坯机后,使卡块14和卡槽15分离,从而将底盘12从该拉坯机上拆卸下,并上拉框体8,使框体8与机体1分离,从而便于使用者对框体8进行清洗,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