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局部加固结构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48308发布日期:2018-08-24 19:27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局部加固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安装施工电梯作为房屋施工的垂直运输工具,运输施工人员及各施工机具、材料等。施工电梯常设置于室外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上,地下室钢筋混凝土顶板必须承受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而大多数地下室顶板不能承受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故必须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确保地下钢筋混凝土室顶板的结构安全及施工电梯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局部加固结构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局部加固结构,它包括支撑立杆以及与支撑立杆连接的水平加固结构;支撑立杆均匀设置在地下室基础上;支撑立杆上方顶住顶板;

支撑立杆顶端设置顶托,所述的顶托包括十字部分和凹槽部分,十字部分与凹槽部分固定,凹槽部分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水平加固结构包括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均与支撑立杆固定;

支撑立杆至少设置两排,支撑立杆上设置斜撑。

作为优选方式,支撑立杆由内向外至少设置两层,斜撑与最外层支撑立杆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十字部分与凹槽部分焊接或者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式,凹槽部分为圆柱开槽结构,槽内设置垫块。

作为优选方式,垫块为木垫块,垫块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垫块顶面高于凹槽部分顶面或者与凹槽部分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选方式,水平加固结构为三层,每层水平加固结构均由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交叉布置。

作为优选方式,支撑立杆与地下室基础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支撑立杆底部设置连接板,支撑立杆通过连接板与地下室基础固定;

地下室基础预埋螺杆,连接板上设置通孔,螺杆穿过连接板后用螺母固定。

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局部加固方法:

s1:分析研究施工电梯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的梁、板、柱最大承载力及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

s2:对施工电梯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位置内的梁、板、柱加大配筋及混凝土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该部位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的最大承载力;

s3:对自身已加大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地下室顶板,再次进行计算研究,对达到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承载力,自身加固完成,直接安装施工电梯;

s4:对仍然不能满足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承载力的部位再进行局部外部加固。

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局部加固方法:

s1: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施工前,确定施工电梯安装位置;

s2:分析研究施工电梯安装位置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梁、板、柱设计承载力;

s3:分析计算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

s4:核算其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设计承载力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的差值;

s5:根据其荷载差值,最大限度对施工电梯处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的梁、板、柱钢筋和混凝土,增加钢筋数量、等级,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最大限度自身加固,提高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的承载力;

s6:再次核算经过自身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最大承载力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

s7:若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承载力大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就能满足施工电梯的使用,则不需再进行外加固,直接安装施工电梯;

s8:若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承载力小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需对差额的荷载值进行地下室顶板局部外加固;

s9:对差额荷载,设计使用100mm-150mm专用钢管支撑架,对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进行局部外加固;

s10:在100mm-150mm专用钢管支撑架顶部设置一专用顶托及模块模板,并相互间形成一稳定结构的支撑架;

s11:施工电梯使用完成拆除后,再拆除专用钢管支撑架,并在其它工程中重复使用专用钢管支撑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主要应用在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较小,采取对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的梁、板、柱自身进行局部加固,加大其承载力,基本能够达到地下室顶板承受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

对自身加固后施工电梯处钢筋混凝土梁、板、柱仍然达不到承载力的部位再进行局部外部加固;

本发明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承载力,并进行自身设计加固加大其承载力,减少局部外部加固,降低施工费用,具有较大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自身加固不足,局部外部加固示意图;

图2为支撑立杆示意图;

图中,1-纵向水平杆,2-施工电梯钢筋混凝土基础,3-顶板,4-横向水平杆,5-支撑立杆,6-地下室基础,7-顶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3局部加固结构,它包括支撑立杆5以及与支撑立杆5连接的水平加固结构;支撑立杆5均匀设置在地下室基础6上;支撑立杆5上方顶住顶板3,顶板3上设置施工电梯钢筋混凝土基础2;

如图2所示,支撑立杆5顶端设置顶托7,所述的顶托7包括十字部分和凹槽部分,十字部分与凹槽部分固定,凹槽部分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水平加固结构包括横向水平杆4和纵向水平杆1,横向水平杆4和纵向水平杆1均与支撑立杆5固定;

支撑立杆5至少设置两排,支撑立杆5上设置斜撑。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立杆5由内向外至少设置两层,斜撑与最外层支撑立杆5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十字部分与凹槽部分焊接或者一体成型。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凹槽部分为圆柱开槽结构,槽内设置垫块。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垫块为木垫块,垫块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垫块顶面高于凹槽部分顶面或者与凹槽部分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水平加固结构为三层,每层水平加固结构均由横向水平杆4和纵向水平杆1交叉布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立杆5与地下室基础6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立杆5底部设置连接板,支撑立杆5通过连接板与地下室基础6固定;

地下室基础6预埋螺杆,连接板上设置通孔,螺杆穿过连接板后用螺母固定。

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3局部加固方法:

s1:分析研究施工电梯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的梁、板、柱最大承载力及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

s2:对施工电梯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位置内的梁、板、柱加大配筋及混凝土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该部位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的最大承载力;

s3:对自身已加大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地下室顶板3,再次进行计算研究,对达到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承载力,自身加固完成,直接安装施工电梯;

s4:对仍然不能满足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承载力的部位再进行局部外部加固。

施工电梯地下室顶板3局部加固方法:

s1: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施工前,确定施工电梯安装位置;

s2:分析研究施工电梯安装位置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梁、板、柱设计承载力;

s3:分析计算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

s4:核算其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设计承载力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的差值;

s5:根据其荷载差值,最大限度对施工电梯处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的梁、板、柱钢筋和混凝土,增加钢筋数量、等级,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最大限度自身加固,提高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的承载力;

s6:再次核算经过自身加固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最大承载力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

s7:若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承载力大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就能满足施工电梯的使用,则不需再进行外加固,直接安装施工电梯;

s8:若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承载力小于施工电梯最大使用荷载,需对差额的荷载值进行地下室顶板3局部外加固;

s9:对差额荷载,设计使用100mm-150mm专用钢管支撑架,对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进行局部外加固;

s10:在100mm-150mm专用钢管支撑架顶部设置一专用顶托7及模块模板,并相互间形成一稳定结构的支撑架;

s11:施工电梯使用完成拆除后,再拆除专用钢管支撑架,并在其它工程中重复使用专用钢管支撑架。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采取对施工电梯处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的梁、板、柱,增加钢筋数量、等级,增加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限度并充分的提高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的自身承载力。

2、对达到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承载力,自身加固完成,直接安装施工电梯。

3、对仍然不能满足施工电梯的最大使用荷载承载力的部位进行局部外部加固,采取对其承载力的差额数值进行计算局部加固,从而减少加固支撑架的数量。

4、应用该专利,钢筋混凝土地下室顶板3施工没有增加难度,加固专用支撑架的间距大,便于支撑架搭设,提高搭设效率,并能周转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