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7292发布日期:2018-11-07 11:12阅读:1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行业c型封闭料场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挡墙存在超长、超高、超厚的特点,钢筋混凝土量近1.9万立方米,采用传统工艺施工,不仅施工周期长,其平整度、垂直度、钢筋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等由于面积大,施工起来精度也不好控制,另外由于混凝土一次浇注方量和高度大,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比较高,可能出现倾斜或坍塌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施工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包括: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

所述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为通过在预定方位制作挡墙钢筋定位架并在挡墙钢筋定位架内侧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

所述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为通过先在其它区域进行挡墙模板组装,再将组装后的挡墙模板整体安装到挡墙钢筋定位架外侧的过程;

所述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为通过先锁紧挡墙模板,再对挡墙模板内侧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投放挡墙中心线;

步骤a2:计算立杆的安装位置并安放;

步骤a3:将横杆水平固定到两个所述立杆之间;

步骤a4:将两个支撑斜杆交叉固定到两个所述立杆之间;

步骤a5:绑扎挡墙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3中,所述横杆设置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横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m。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长度等于两个模板内侧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将多个单体模板在地面拼装成一块整体模板;

步骤b2:在相邻两个单体模板的拼缝间采用海绵密封条进行封闭;

步骤b3:在海绵密封条四周采用钢钉和木板加固密封;

步骤b4:在单体模板上进行打孔,形成通孔;

步骤b5:对所述整体模板进行平整度检查并进行调整;

步骤b6:将所述整体模板吊运至挡墙外侧并将其固定到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6中,所述整体模板通过对拉装置固定到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对拉装置包括钢管横楞、山形卡扣、对拉螺栓;

所述钢管横楞设置两个,上、下设置;

所述对拉螺栓固定在两个所述钢管横楞之间;

所述山形卡扣其中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钢管横楞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所述钢管横楞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对拉装置两端设置有双螺母,用以防止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爆模。

进一步地,所述挡墙模板根部设置有砂浆,用以防止烂根。

进一步地,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1:挡墙外侧通过钢丝绳进行锁紧;

步骤c2:挡墙内侧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通过先在其它区域进行挡墙模板组装,再将组装后的挡墙模板整体安装到挡墙钢筋定位架外侧,提高了挡墙模板的安装速度,同时挡墙模板安装前进行平整度检查,提高了挡墙模板垂直度、平整度等精度。

进一步地,挡墙模板上设置有海绵密封条,避免了挡墙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拼缝漏浆问题,确保了施工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钢丝绳对称拉锚方法避免了浇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倾斜、坍塌问题,增大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体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钢筋定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a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模板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体效果图,本发明提供的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包括: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为通过在预定方位制作挡墙钢筋定位架并在挡墙钢筋定位架内侧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为通过先在其它区域进行挡墙模板组装,再将组装后的挡墙模板整体安装到挡墙钢筋定位架外侧的过程;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为通过先锁紧挡墙模板,再对挡墙模板内侧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本发明提供的c型封闭料场钢筋混凝土挡墙综合施工方法通过先在其它区域进行挡墙模板组装,再将组装后的挡墙模板整体安装到挡墙钢筋定位架外侧,提高了挡墙模板的安装速度。

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钢筋定位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挡墙钢筋定位架设置在挡墙基础混凝土5的上方,模板2为矩形板状结构,设置在两侧,模板2的内侧设置有立柱6,立柱6为钢筋,左侧设置两个、右侧设置两个,且关于挡墙中心线1对称设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立柱6之间绑扎有钢筋,两个模板2之间设置有水平放置的横杆3,横杆3其中一端焊接在左侧模板2的内表面,横杆3的另一端焊接在另一个模板2的内表面,位于两侧的相邻两个立柱6之间还交叉设置有两个支撑斜杆7,用以增大挡墙钢筋定位架的稳定性。

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模板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挡墙模板有多个单体模板8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模板8设置八个,相邻两个单体模板8之间通过海绵密封条10密封,防止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单体模板之间的缝隙发生漏浆问题,相邻两个单体模板8之间通过钢钉11和木板12进行固定成一个整体,挡墙模板上还设置有木方13,用以进一步加强单个模板8之间的连接,使之可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木板12上的钢钉11竖直设置,木方13上的钢钉11由于长度原因可以倾斜设置,单体模板8上方还设置有通孔9,通孔9的间距及大小需根据混凝土一次浇注高度进行模板侧压力计算后确定。

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模板安装示意图,由图可知,对拉装置包括钢管横楞16、山形卡扣15、对拉螺栓14,钢管横楞16设置两个,上、下设置,钢管横楞16水平贴合在模板2的外侧,对拉螺栓14固定在两个钢管横楞16之间,山形卡扣15其中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钢管横楞16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钢管横楞16的底端。山形卡扣15的外侧还设置有双螺母18,防止混凝土浇注时发生爆模问题,对拉螺杆的大小及间距设置,应通过专业的挡墙模板侧压力计算进行确定。

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的流程图,由图可知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制作和安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在挡墙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挡墙基础上将挡墙中心线1投放出来。

步骤a2:通过图纸计算出立杆6的安装位置,然后安放立杆6,将立杆6固定在挡墙基础混凝土上。

步骤a3:将横杆3水平焊接到两个立杆6之间,横杆3的宽度等于挡墙两边模板2内侧截面宽度,这样就可以通过钢筋定位架的横杆3来控制挡墙的保护层厚度和挡墙的截面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横杆3设置三个,相邻两个横杆3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米。

步骤a4:将两个支撑斜杆7交叉固定到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用以增大挡墙钢筋定位架的稳定性。

步骤a5:绑扎挡墙钢筋。

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的流程图,由图可知,挡墙模板的安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将多个单体模板8在地面拼装成一块整体模板,在本实施例中,单体模板8设置八个,分为两层,每层设置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单体模板8还可以分为单层、三层等多层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

步骤b2:在相邻两个单体模板8的拼缝间采用海绵密封条10进行封闭,用以防止在后期的挡墙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发生拼缝漏浆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

步骤b3:在海绵密封条10四周采用钢钉11和宽十公分木板12加固连接,使八块模板初步形成一个整体。

步骤b4:在单体模板8上进行打孔,形成通孔9,打孔间距及大小需根据混凝土一次浇注高度进行模板侧压力计算后确定。

步骤b5:先用2m靠尺进行模板平整度检查,检查合格后再采用截面尺寸50mm*100mm木方13进行背楞,使得八块模板之间形成一个可靠、牢固的整体模板。

步骤b6:将所述整体模板吊运至挡墙外侧并通过对拉装置将其固定到挡墙钢筋定位架的外侧。

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的流程图,由图可知挡墙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1:挡墙外侧通过钢丝绳19对称拉锚的方式进行锁紧,用以增大挡墙的稳定性,防止挡墙模板及钢筋骨架整体失稳。

步骤c2:挡墙内侧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