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拼接式可折叠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7289发布日期:2018-11-07 11:1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拼接式可折叠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拼接式可折叠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尤其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设置防护栏是保障施工人员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防护栏包括护栏网片和设置在护栏网片底部起支撑作用的栏杆脚,相邻两个独立的防护栏之间一般利用铁丝绑扎或者通过简易插销将两片宽度较宽的护栏网片连接起来,这样存在的缺陷是:1、仅仅依靠栏杆脚的支撑难以稳定放置防护栏,因此需要在施工区域设置较多的支撑点以保证防护栏的稳定性;2、当施工区域边缘呈曲线时,宽度较宽的护栏网片之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围护曲线边缘,导致作业区域变小,也可能出现护栏网片相接处超出作业区域边缘的现象,导致防护不到位;3、防护栏不可折叠,拆装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拼接式可折叠防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拼接式可折叠防护装置,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立柱、设于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一片或多片护栏网片,还包括连接所述立柱与护栏网片或两片护栏网片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配合使用的连接公头、连接母头,所述护栏网片的左侧边设有连接公头或连接母头、右侧边设有连接母头或连接公头,所述立柱上设有连接公头与/或连接母头,所述连接公头能够插入所述连接母头中并与所述连接母头相配合以实现立柱与护栏网片或两个护栏网片之间的固定、转动。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连接公头包括焊接在所述立柱与/或护栏网片上的公套筒、设于所述公套筒内的公活动件,还包括穿设并带动所述公活动件在公套筒内上下运动的插销,所述公活动件的下部为横截面外围呈圆形的第一圆台、上部设有通过第一过渡面与所述第一圆台过渡连接的若干第一定位卡槽,所述公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卡扣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件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公套筒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卡扣件的第一收容凹腔,所述公套筒的外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收容凹腔的底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插销包括尾部相连的第一插销体和第二插销体,所述公活动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体横截面外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插销体的头部设有覆盖所述公套筒上筒口的圆形盖板,所述第一插销体藉由第一定位孔穿设公活动件以带动公活动件在公套筒内上下运动并藉由所述圆形盖板限制所述插销自所述公套筒中脱离。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母头包括焊接在所述立柱与/或护栏网片上的母套筒、设于所述母套筒内的母活动件,所述母活动件的上部为横截面外围呈圆形的第二圆台、下部设有通过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二圆台过渡连接的若干第二定位卡槽,所述母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卡扣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件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母套筒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卡扣件的第二收容凹腔,所述母套筒的外部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收容凹腔的底部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母活动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插销杆横截面外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插销杆能够藉由所述第二定位孔穿设母活动件并带动母活动件在母套筒内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公套筒与母套筒的上下筒口均设有具有向筒内收缩趋势以限制对应活动件从对应套筒中脱离的限位部。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立柱包括立杆和设于所述立杆底部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并藉由所述通孔与施工区域的预埋螺栓连接从而固定立柱。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护栏网片包括支撑框架和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内的铁丝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护栏网片起主要防护作用、立柱起固定支撑作用,护栏网片与立柱的立杆之间通过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的配合相互连接,形成的防护结构藉由立柱底部基座上特定设计的上下贯通的通孔与施工区域的预埋螺栓之间的配合实现固定,为了保证整个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实际作业时可根据现场情况相应增加或减少立柱的数量,在能够大大减少施工区域所需设置支撑点数量的同时很好的保障防护结构的稳定性。

2)本发明中,利用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立柱与护栏网片或两个护栏网片之间的固定、转动,整个防护装置的结构更加灵活,即使在施工区域边缘呈曲线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配合围护曲线边缘,从而保障施工区域的作业范围,提高防护效果。

3)本发明中,立柱与护栏网片或两个护栏网片之间能够利用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实现快速拆卸、还能相对转动至折叠状态,拆装运输更加方便,提高防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护栏网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筒结构未全部画出);

图5为本发明中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相对固定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筒结构未全部画出);

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相对固定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第一弹簧未画出);

图7为本发明中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之间可相对转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筒结构未全部画出);

图8为本发明中连接公头与连接母头之间可相对转动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第二弹簧未画出)。

其中:1、立柱;11、立杆;12、基座;13、通孔;2、护栏网片;21、支撑框架;22、铁丝网;3、连接公头;31、公套筒;32、公活动件;321、第一定位卡槽;322、第一过渡面;33、插销;331、第一插销体;332、第二插销体;333、圆形盖板;34、第一卡扣件;35、第一固定板;4、连接母头;41、母套筒;42、母活动件;421、第二定位卡槽;422、第二过渡面;43、第二卡扣件;44、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拼接式可折叠防护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首先,结合图1所示,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两根间隔分布的立柱1、设于两根所述立柱1之间的三片护栏网片2,具体如图2、图3所示,所述立柱1包括立杆11和设于所述立杆11底部的基座12,所述基座12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3并藉由所述通孔13与施工区域的预埋螺栓连接从而固定立柱1,所述通孔13具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立杆11的两侧;所述护栏网片2包括支撑框架21和设于所述支撑框架21内的铁丝网22。

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立柱1与护栏网片2或两片护栏网片2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配合使用的连接公头3、连接母头4,所述护栏网片2的左侧边设有两个连接公头3、右侧边设有两个连接母头4,所述立柱1上设有两个连接公头3与两个连接母头4,所述连接公头3能够插入所述连接母头4中并与所述连接母头4相配合以实现立柱1与护栏网片2或两个护栏网片2之间的固定、转动。

结合图4所示,所述连接公头3包括焊接在所述立柱1与护栏网片2上的公套筒31、设于所述公套筒31内的公活动件32,还包括穿设并带动所述公活动件32在公套筒31内上下运动的插销33,所述公活动件32的下部为横截面外围呈圆形的第一圆台、上部设有通过第一过渡面322与所述第一圆台过渡连接的八个第一定位卡槽321。

所述公套筒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32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卡扣件34、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扣件34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公套筒31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卡扣件34的第一收容凹腔,所述公套筒31的外部焊接有第一固定板35,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收容凹腔的底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35。

所述插销33包括尾部相连的第一插销体331和第二插销体332,所述第一插销体33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销体332的长度,所述公活动件3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体331横截面外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插销体331的头部设有覆盖所述公套筒31上筒口的圆形盖板333,所述圆形盖板333为圆形铁板,所述第一插销体331藉由第一定位孔穿设公活动件32以带动公活动件32在公套筒31内上下运动并藉由所述圆形盖板333限制所述插销33自所述公套筒31中脱离。

其次,所述连接母头4包括焊接在所述立柱1与护栏网片2上的母套筒41、设于所述母套筒41内的母活动件42,所述母活动件42的上部为横截面外围呈圆形的第二圆台、下部设有通过第二过渡面422与所述第二圆台过渡连接的八个第二定位卡槽421。

所述母套筒4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4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卡扣件43、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扣件43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母套筒41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卡扣件43的第二收容凹腔,所述母套筒41的外部焊接有第二固定板44,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收容凹腔的底部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44。

所述母活动件4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插销杆332横截面外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插销杆332能够藉由所述第二定位孔穿设母活动件42并带动母活动件42在母套筒41内上下运动。

此外,所述公套筒31与母套筒41的上下筒口均设有具有向筒内收缩趋势以限制对应活动件从对应套筒中脱离的限位部。

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时,首先将立柱1通过基座12上的通孔13与施工区域的预埋螺栓连接固定,然后将护栏网片2的连接母头4对准立柱1的连接公头3插入并下压至最底部,具体的,结合图4至图8所示,连接公头3上插销33的第二插销体332插入连接母头4的母活动件42中,由于公活动件32、母活动件42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内部的表面摩擦系数较大,使得各活动件与插销33之间不会轻易滑动,而各活动件的外表面较为光滑,使得各活动件与对应套筒之间可轻易的相对滑动,所以当第二插销体332插入母活动件42中后,母活动件42便与第二插销体332相对固定,此时,母套筒41以及母套筒41上的第二定位机构随着护栏网片2向下运动,母活动件42与母套筒4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理想情况下,第二定位机构中的第二卡扣件43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由第二圆台通过第二过渡面422卡入第二定位卡槽421中,直至母活动件42碰到母套筒41上筒口的限位部,母套筒41与母活动件42的相对运动行程结束,此时母套筒41与母活动件42之间不可相对转动,即实现立柱1与护栏网片2之间的固定;但也有可能存在第二卡扣件43未能直接卡入到第二定位卡槽421中的情况,此时只需稍转动母套筒41(即护栏网片2)便可使第二卡扣件43卡入到第二定位卡槽421中,进而实现立柱1与护栏网片2之间的固定;剩余两片护栏网片2、一根立柱1同样以此方式连接固定即可,并且剩余一根立柱1同样藉由通孔13与施工区域的预埋螺栓连接固定。

如图7、图8所示,当立柱1与护栏网片2之间、或两片护栏网片2之间需要相对转动时,在立柱1或护栏网片2上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首先连接母头4的母套筒41相对母活动件42向上运动,卡入第二定位卡槽421中的第二卡扣件43通过第二过渡面422滑至第二圆台,第二卡扣件43与第二弹簧收缩至第二收容凹腔中,直至母活动件42碰到母套筒41下筒口的限位部,此时母套筒41(即立柱1或护栏网片2)可相对母活动件42转动;继续在立柱1或护栏网片2上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母套筒41则带动插销33一起向上运动,此时公活动件32在第一插销体331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卡入第一定位卡槽321中的第一卡扣件34通过第一过渡面322滑至第一圆台,第一卡扣件34与第一弹簧收缩至第一收容凹腔中,直至公活动件32碰到公套筒31上筒口的限位部,此时公套筒31(即立柱1或护栏网片2)可相对公活动件32转动;至此公套筒31与第一插销体331之间、母套筒41与第二插销体332之间均可相对转动,并且插销33能够带动两个活动件在对应套筒内转动,从而实现立柱1与护栏网片2之间、或两片护栏网片2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折叠,角度调整完成后下压立柱1或护栏网片2即可实现固定。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间一片护栏网片2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两个连接母头4,而与其相邻的护栏网片2的左右两侧边则分别设有两个连接公头3。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最外侧的两根立柱1上分别设有四个连接母头4。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间一片护栏网片2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两个连接公头3,而与其相邻的护栏网片2的左右两侧边则分别设有两个连接母头4。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主要区别在于:最外侧的两根立柱1上分别设有四个连接公头3。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