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9535阅读:1228来源:国知局
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交叉韧带股骨端悬吊固定装置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线圈金属板装置,一般由一个长度可调或不可调的线圈、金属附着板和引线组成。这些产品悬吊固定原理类似:移植物穿过线圈,金属附着板悬挂在股骨隧道口外侧来实现股骨端固定的目的。问题是线圈是有一定长度的,股骨隧道肯定有一段填充的是线圈而不是移植物。一般股骨隧道近端有一段直径要小于远端隧道直径,其原因就是近端这段直径较小的隧道用于接纳固定装置的线圈,而不是接纳移植物,线圈的直径要小于移植物,所以这段骨隧道可以细一些。远端骨隧道用于接纳较粗的移植物,所以要粗一些,也就是说采用传统的股骨端悬吊固定装置不可能实现股骨隧道移植物的全部填充,有一段通道用于接纳悬吊固定装置的线圈。如果该悬吊固定装置线圈长度固定,股骨隧道还会有一段长度约6mm的空腔,移植物会有钟摆效应和蹦极效应,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骨道变大、妨碍骨道与移植物愈合、韧带松动,关节不稳等等。总之,现有的股骨端悬吊固定方式有很多弊端,如移植物没有和骨道充分接触,不利于移植物和骨隧道的愈合,影响治疗效果;会有钟摆效应和蹦极效应,产生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包含固定件、悬吊杆以及缝线;

所述固定件具有穿线孔;

缝线穿设在所述穿线孔中,与固定件连接;

所述悬吊杆设置在固定件下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具有至少两个穿线孔;

所述缝线包含牵引线、翻转线;

所述牵引线、翻转线分别穿过一个或多个穿线孔;

牵引线、翻转线不同时穿过任一个穿线孔。

优选地,所述缝线包含线圈,所述线圈与穿线孔相扣。

优选地,所述牵引线、翻转线附着有不同的颜色标识部。

优选地,牵引线穿过的穿线孔与翻转线穿过的穿线孔分布在所述悬吊杆的两边。

优选地,所述悬吊杆由刚性材料制成;

悬吊杆沿长度延伸方向弯曲;

悬吊杆的两端与固定件相连,形成封闭的悬吊空间。

优选地,所述悬吊杆沿长度延伸方向弯曲后呈u形;

所述u形的悬吊杆的直段外侧设置有轮齿。

优选地,还包含调节绳与调节器;

所述固定件上侧面存在凹槽,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调节绳穿过所述凹槽;

调节绳的两端贯穿所述固定件并与悬吊杆的两端分别相连;

调节器能够使调节绳产生变形。

优选地,所述调节器包含通孔与卡合块,调节器能够沿周向转动;

调节器沿周向转动至锁定角度时,卡合块与固定件卡合;

调节绳穿过所述通孔并随调节器转动产生变形。

优选地,所述调节器包含弹性片;

所述弹性片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壁面上;

调节绳随弹性片变形而产生相应的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移植物全部填充在股骨隧道内,使移植物和骨隧道充分接触,促进其尽快愈合;

2、能避免股骨隧道出现“移植物空腔段”,避免由此引起的蹦极效应和雨刷效应;

3、能够调节移植物与固定件连接位置的空间大小,当空间较大时,方便移植物的穿入;空间被调小时,移植物与固定件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最终固定效果示意图;

图4为第一种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种调节器未卡合时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种调节器卡合时的示意图;

图7为第二种调节器一种形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第二种调节器一种形态下b-b截面的示意图;

图9为第二种调节器另一种形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种调节器另一种形态下b-b截面的示意图。

图中示出:

固定件1调节器4

悬吊杆2卡合块41

缝线3弹性片42

牵引线31调节绳5

翻转线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针对现有交叉韧带悬吊固定装置有一段股骨隧道出现移植物空腔,移植物和股骨隧道没有完全接触,不利于人体结缔组织更快更好长入到移植物中;更会出现蹦极效应和雨刷效应,影响手术效果等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的装置。根据本发明设计的装置可以让移植物完全填充整个骨隧道,使移植物和患者骨头更好的接触,促进移植物与骨隧道的愈合,又可以避免蹦极效应和雨刷效应,为交叉韧带重建修复提供更好的股骨固定效果。

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包含固定件1、悬吊杆2以及缝线3。如图1、图2所示,固定件1上设置有穿线孔,缝线3穿设在所述穿线孔中,用于与固定件1连接,悬吊杆2设置在固定件的下侧。缝线3包含牵引线31与翻转线32共两根缝线,每根缝线3可以穿设在一个或多个穿线孔中,但两根缝线不同时穿过同一个穿线孔。实际操作过程中,牵引线31用于将固定件1已经附着在固定件1上的其他部件一同从骨隧道中拉出,而翻转线32则是在固定件1被拉到预定位置后,将固定件1从骨隧道口翻转出来,横跨在骨隧道口外面,因此,为保证固定件1能够翻转过来,牵引线31穿过的穿线孔与翻转线32穿过的穿线孔分布在所述悬吊杆2的两边。为防止在牵引过程中,不小心只拉住某根缝线3的一端,而导致该缝线3从穿线孔中滑出,可以将缝线3打结形成一个线圈,线圈与穿线孔相扣,这样便能保证缝线3不会从穿线孔中滑出。此外,两个缝线3的功能不同,在两者上分别附着不同颜色的标记部,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对两根缝线3进行识别,所述标记部可以是只存在在缝线3的线头上,也可以是对整根线进行不同颜色的标记。

图1中固定件1为直线形,图2中的固定件1则为u形,本发明变化例中固定件1的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弧形等形状,固定件1的边界应圆滑过渡,防止对周边组织造成割伤,此外,固定件1的最大长度至少应大于骨隧道的直径,以保证能够横跨在骨隧道口外面。悬吊杆2由刚性材料制成,并沿长度延伸方向弯曲,实施例中,悬吊杆2的两端与固定件1相连,形成密闭的悬吊空间,手术时移植物对折后悬挂在上面。悬吊杆2沿长度延伸方向弯曲后呈u形,在u形的直段部分,还可以设置轮齿结构,当固定件1翻转后,悬吊杆2进入到骨隧道内,轮齿结构与骨隧道接触并限制悬吊杆2与骨隧道之间的位移,进一步防止产生雨刷效应。当然悬吊杆弯曲后还可能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例中,悬吊杆2的两端并不直接固定在固定件1上,而是分别与调节绳5的两端连接。固定件1的上侧面存在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调节器4,调节绳5穿过凹槽,两端继续延伸并贯穿固定件1,与悬吊杆2的两端分别相连。调节器4能够使调节绳5发生变形,此处变形具体是指调节绳5在所述凹槽中的长度的改变。当调节绳5在凹槽中的长度较短时,悬吊杆2远离固定件1,悬吊空间因此变大,方便移植物的穿入;操作调节器4,增大调节绳5在凹槽中的长度,进而拉动悬吊杆2靠近固定件1,缩小悬吊空间,尽可能减小移植物的移动范围,有利于缩小骨隧道内的空腔,促进移植物与骨隧道的愈合。

为实现改变调节绳5在凹槽内长度的功能,优选例提供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如图4至图6所示,调节器4包含通孔与卡合块41,调节器4的远端与固定件1上侧面凹槽的底面之间嵌套连接,调节器4能够以自身轴线为中心线相对固定件1产生周向转动,调节绳5穿过调节器4上的通孔,当调节器4转动时,调节绳5缠绕在调节器4的外壁上,进而增大了调节绳5在凹槽中的长度。调节器4的内部有空腔,两个卡合块41分别通过弹簧与调节器4连接,卡合块41自空腔内延伸并穿过调节器4的外壁。凹槽相对的两个壁面上设置有卡合槽,调节器4从图5所述的位置旋转90度,便能变成图6所示的结构,此时卡合块41进行卡合槽内,限制调节器4的周向运动,进而将调节绳5以及悬吊杆2的位置固定。另外一种方案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调节器4包含弹性片42,弹性片4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凹槽的两个相对的壁面上。弹性片42能够在释放形态与压迫状态这两种形态中切换,如图7、图8所示,在释放形态下,此时弹性片向上拱起,远离凹槽底面,调节绳5能够沿凹槽轴线方向以直线路径穿过凹槽,因此调节绳5位于凹槽中的部分的长度较短;将弹性片42往下按至如图9、图10所示的位置,在压迫形态下,弹性片42靠近凹槽底面并将调节绳5压向凹槽底面,调节绳5在凹槽中的延伸方向发生弯折,因而增加了调节绳5位于凹槽中的部分的长度。为防止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弹性片42受到调节绳5的作用力而回复到上拱形态,弹性片42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另外,为防止悬吊线2脱离凹槽,还可以将其中一段凹槽变成通孔,调节绳5从通孔穿过。尤其是,还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案结合在一起使用,在第一种方案里,卡合块41进入卡合槽后难以再拔出,因此结合第二种方案中的弹性片42进行改进,弹性片42的端部连接一个带坡面的滑块,卡合块41的远端能够与坡面接触,当弹性片42在释放形态与压迫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变形时推动滑块,卡合块41在坡面的作用下被推出卡合槽,进而能够再对第一种方案提供的调节器4进行操作。例如,弹性片42的端部连接滑块。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组织移植物直接悬吊固定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为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3所示,膝关节具有可供交叉韧带(acl)重建和修复手术中植入的组织移植物,例如膑腱移植物、腘绳肌腱移植物。取一根移植物,测量长度后2折成4股后置于预张器上,给以一定强度拉力后将移植肌腱穿过悬吊杆2,并以医用缝线缝合4股肌腱两端,长度约8cm,直径8-9mm。

然后在胫骨内以预定角度和距离钻出胫骨隧道,以放置胫骨移植物;同样以预定角度和距离钻出股骨隧道,以放置股骨移植物。股骨隧道直径相同,以放置较粗的肌腱移植物。

将牵引线31和翻转线32连接到穿线器并从下到上经过胫骨隧道外口-胫骨隧道内口-股骨隧道内口-股骨隧道外口拉出。提拉牵引线31,在股骨道外口处分开牵引线31和翻转线32并向两边分开拉紧,翻转悬吊杆2使两端横梁横跨于股骨皮质骨之上并牢固固定肌腱,悬吊杆2位于股骨隧道内。屈膝30°位拉紧韧带。将界面螺钉顺胫骨道拧入,完成肌腱的固定。反复屈伸膝关节20次,促进移植肌腱形成顺应性。镜下检查有无撞击及活动受限。

实施方式二:

患者仰卧位,麻醉。先自患膝胫骨平台下4cm、胫骨结节内2cm处向下作一条约2cm长纵行切口,显露鹅足的半腱肌与股薄肌止点,并连同骨膜一并切断。分别将部分半腱肌、股薄肌止点游离后,用肌腱剥离器截取肌腱,修整为长14-18cm的肌腱束,除去肌腱上面附着的肌肉和多余的筋膜,将移植肌腱套入悬吊杆2内,用肌腱缝线编织并对折成4股,预张牵拉5分钟,备用。

建立骨隧道。以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在胫骨髁间嵴止点连线的中点处为重建肌腱的胫骨止点,用胫骨定位器定位胫骨骨隧道位置,屈膝90°,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从胫骨平台下4cm、胫骨结节内侧2cm处向胫骨止点方向钻取胫骨骨隧道;以股骨外髁内侧面下1/3、距股骨后壁约7mm处为重建肌腱的股骨止点,屈膝120°,经膝内侧入路向外上方钻约2cm深的股骨隧道。

在穿线器及导引钢丝的协助下将移植肌腱自胫骨隧道经关节腔引入股骨隧道,确定悬吊杆2已穿出骨皮质后,拉动翻转线32翻转悬吊杆2,使其扣在股骨皮质上。胫骨端先用螺钉鞘将肌腱分开充分与骨壁接触,再拧入可吸收螺钉固定,并用门型钉加强固定。冲洗关节腔,缝合切口,用大棉垫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