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多变外立面一次爬升外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7470发布日期:2018-10-19 19:1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多变外立面一次爬升外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现代化的发展日新月异,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层、超高层建筑外架也从钢管扣件式脚手架—钢管悬挑外架—型钢悬挑外架—附着式脚手架不断发展,近些年来附着式脚手架更是因其爬升快捷方便,施工作业安全成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首选。如何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减少作业人员,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超高层建筑多变外立面一次爬升外架综合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外架上升过程中的下坠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超高层建筑多变外立面一次爬升外架系统,包括:

导轨系统,其包括上节导轨和下节导轨,所述上节导轨和下节导轨均采用型钢组合焊接成整体刚性结构,所述下节导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圆钢;

外立杆,其和所述导轨之间通过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龙骨板和三角支撑构成,所述外立杆之间也通过龙骨板连接;

附着支承结构,其包括附墙支座和斜拉杆,所述附墙支座一端通过锚固螺栓与在建层连接,所述斜拉杆的两端分别与附墙支座、在建层连接;

升降设备;

防倾装置,其设置于所述附墙支座上,其包括支撑杆、支撑头、弹簧限位件以及止位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附墙支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弹簧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附墙支座上,所述弹簧限位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弹簧限位件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下节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支撑头包括卡位件、衔接段以及下底部,所述卡位件上端具有曲面结构的第一开口,其可容纳所述圆钢,所述止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止位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头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下底部朝向圆钢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开口,所述卡位件与所述下底部之间的衔接段向内凹陷并呈圆弧过渡;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距离设置为:当其中一个圆钢贴合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时,其下方的圆钢至少有1/2的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二开口中。

优选的是,所述外立杆的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

优选的是,所述外立杆的外立面为模块化的钢丝网片或镀锌板网片,所述外立面与所述外立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设备为电动环链葫芦,其由控制系统同步控制电动环链葫芦通过上下吊点进行升降整个架体。

优选的是,还包括卸料台;所述卸料台包括平台骨架、踏板以及三面护栏;其中,

所述踏板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内嵌设有一对第一滑轨,所述卸料台朝向在建层的端面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所述侧板上垂直设置有一对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与卸料台两侧的护栏可拆卸的固定,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滑轨,当所述侧板与所述踏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第一滑轨与对应的第二滑轨衔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踏板上设置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底部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且底部设置有多组滚轮,从而可滚动的设置于所述踏板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两对阶梯状结构的稳流板,其通过加强螺栓对称固定于所述卸料台两侧的护栏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其固定于所述护栏上,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载物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载物板沿第一滑轨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踏板顶面的四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集雨槽,所述集雨槽上开设有出水孔,其中,所述集雨槽的出水孔位于所述集雨槽的最低点;

收液盒,其由塑料制成,所述收液盒固定于所述平台骨架的下方,所述出水孔连通至所述收液盒;

储水桶,其设置于卸料台所在楼层的下一层,所述收液盒的下端通过导管连通至储水桶。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超高层建筑多变外立面一次爬升外架系统具有防坠装置,能够保证构建时的安全性,另外对卸料台结构的改进能够防止雨水积累,并具有集水作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爬升外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爬升外架系统安装钢丝网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卸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轨系统向上运动时一个圆钢卡于第一开口中,另一个圆钢卡于第二开口上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导轨系统继续向上运动时防倾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导轨系统继续向上运动时防倾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导轨系统继续向上运动时防倾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防倾装置细节示意图;

图10是稳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导轨系统,2-外立杆,3-在建层,4-附着支承结构,5-支撑架,6-钢丝网片,7-卸料台预留位置,8-卸料台,81-踏板,82-护栏,83-收液盒,84-第一滑轨,85-侧板,86-第二滑轨,87-固定把手,9-防倾装置,91-支撑杆,92-支撑头,93-弹簧限位件,94-止位杆,921-卡位件,922-衔接段,923-下底部,9211-第一开口,9212-第二开口,10-稳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超高层建筑多变外立面一次爬升外架系统,包括:

导轨系统1,其包括上节导轨和下节导轨,所述上节导轨和下节导轨均采用型钢组合焊接成整体刚性结构,所述下节导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圆钢;

外立杆2,其和所述导轨之间通过支撑架5连接,所述支撑架5包括龙骨板和三角支撑构成,所述外立杆2之间也通过龙骨板连接;

附着支承结构4,其包括附墙支座和斜拉杆,所述附墙支座一端通过锚固螺栓与在建层3连接,所述斜拉杆的两端分别与附墙支座、在建层3连接;

升降设备;

如图9所示,防倾装置9,其设置于所述附墙支座上,其包括支撑杆91、支撑头92、弹簧限位件93以及止位杆94,所述支撑杆91与所述附墙支座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弹簧限位件9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附墙支座上,所述弹簧限位件9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杆91上,所述弹簧限位件93位于所述支撑杆91和所述下节导轨之间,所述支撑头9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91的上端,所述支撑头92包括卡位件921、衔接段922以及下底部923,所述卡位件921上端具有曲面结构的第一开口9211,其可容纳所述圆钢,所述止位杆94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9211上,所述止位杆9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头92的长度方向平行,保证支撑杆91不会完全的卡到两个圆钢间隙中,所述下底部923朝向圆钢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开口9212,所述卡位件921与所述下底部923之间的衔接段922向内凹陷并呈圆弧过渡;其中,第一开口9211和第二开口9212的距离设置为:当其中一个圆钢贴合于所述第一开口9211内时,其下方的圆钢至少有1/2的部分贴合于所述第二开口9212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8所示,导轨系统1在提升状态时,支撑杆91上设置的弹簧限位件93处于拉升状态,在弹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支撑杆91紧靠在导轨系统1的圆钢上,当导轨继续上升时,支撑杆91被下一步的圆钢(间距100mm)顶出,但支撑头92依然与圆钢面紧贴,如图6所示。此时电动葫芦继续提升,导轨系统1继续向上,当圆钢与支撑头92脱离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支撑杆91会迅速倒向下一步的圆钢,并与之紧贴。

支撑头92上设置有止位杆94,保证支撑杆91不会完全的卡到圆钢间隙中,提升完成时,检查各个支撑杆91状态,并操作电动葫芦整体下落,让架体重量传递到支撑杆91上即可。同时在上升过程中发生断链,支撑杆91能快速响应并自动复位支撑,很好的起到防坠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立杆2的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立杆2的外立面为模块化的钢丝网片6或镀锌板网片,所述外立面与所述外立杆2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设备为电动环链葫芦,其由控制系统同步控制电动环链葫芦通过上下吊点进行升降整个架体。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卸料台8;所述卸料台8包括平台骨架、踏板以及三面护栏;其中,

所述踏板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内嵌设有一对第一滑轨,所述卸料台8朝向在建层3的端面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所述侧板上垂直设置有一对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与卸料台8两侧的护栏可拆卸的固定,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滑轨,当所述侧板与所述踏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第一滑轨与对应的第二滑轨衔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踏板上设置有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底部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且底部设置有多组滚轮,从而可滚动的设置于所述踏板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0所示,还包括两对阶梯状结构的稳流板10,其通过加强螺栓对称固定于所述卸料台8两侧的护栏上,所述稳流板上开设有通风孔,通风孔的面积占稳流板整体面积的1/20~1/30。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个电动推杆,其固定于所述护栏上,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载物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载物板沿第一滑轨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踏板顶面的四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集雨槽,所述集雨槽上开设有出水孔,其中,所述集雨槽的出水孔位于所述集雨槽的最低点;以保证水流都通过重力往出水孔流动。

收液盒,其由塑料制成,能够减轻重量,所述收液盒固定于所述平台骨架的下方,所述出水孔连通至所述收液盒;

储水桶,其设置于卸料台8所在楼层的下一层,所述收液盒的下端通过导管连通至储水桶。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小到中雨时,可以收集雨水,存储起来加以利用,并且防止雨水积于卸料台8上而导致运输的物品被水浸泡,当卸料台8还在向上运动时收液盒不与储水桶连接。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