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外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0056发布日期:2018-12-01 01:43阅读:19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外爬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升式外爬架。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外爬架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外爬架的高度一般为4-5层,钢材的用量多且笨重,导致成本高,施工不方便。现有的外爬架的防坠装置安全系数不高,一旦发生坠落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自重轻,方便施工的自升式外爬架。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自升式外爬架,包括:

一对架体,其为桁架结构且其高度为待施工两层楼板之间高度的2/3;一对架体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架体为第一架体,位于第一架体正下方的为第二架体;

提升油缸,其竖直设置,布置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所述提升油缸的上端与第一架体的下端固定,所述提升油缸的下端与第二架体的上端固定;

两对滑块,其横截面为t型;每对滑块对应固定于一架体的一侧面,所述滑块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

多组滑轨,每层楼板的侧面均竖直固定有一组滑轨;每组滑轨包括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为长条状,且沿其长度方向内陷形成一t型贯通槽,一对所述滑块可滑动卡设在一组所述滑轨上,从而实现架体沿着所述一组滑轨可滑动;所述轨道下端靠近t型贯通槽横向两端的位置分别内陷形成一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内设置有一与其配合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通过合页与轨道的下端面铰接;所述轨道下端对称倾斜开设一对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容置凹槽相通,所述盲孔的内侧端高于其外侧端;所述盲孔内同轴设置一同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盲孔的孔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盲孔的孔底的中心铰接一同轴的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铰接;

每个架体上均设置有五组锚固装置,其沿着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在对应的架体上,所述锚固装置位于所述架体的一对滑块之间,每组锚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锚固板,所述锚固板的一端可在水平内转动的设置在架体上;

其中,当所述弹簧未受外力时,所述盖板与和其铰接的轨道内侧壁的夹角为15-30°,所述盖板垂直于所述盲孔轴线方向;当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通过最上端的锚固装置锚固在楼板上时,所述滑块的下端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外套管及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为上端密封的管状,所述内套管从外套管的下端深入并套设在其内腔,所述内套管的上端外侧同轴套设并固定有环形的挡块。

优选地,所述的自升式外爬架,还包括一对爬梯,所述爬梯的高度等于楼层高度的1/3,其中一个所述爬梯的上端与第一架体的下端固定,其中另一个所述爬梯的下端与第二架体的上端固定。

优选地,所述轨道为电磁铁,其通电后对所述滑块吸引。

优选地,所述的自升式外爬架,还包括导向筒,其为管状,所述导向筒的外壁上圆周均匀设置两对凸块,所述凸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筒的轴线方向;所述导向筒的内壁与弹簧的外侧端固定连接;

所述盲孔的侧壁内陷形成两对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一一对应,所述凸块可沿盲孔的轴线方向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凹槽内;

挡块,其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每个凸块的内侧均设置有一挡块,所述挡块的四周均突出于所述凸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踏板,每个踏板间的距离不超过30㎝。

优选地,所述盲孔为多个,多个盲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多个盲孔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和其铰接的轨道的侧板间设置有胶囊,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出油孔;

所述侧板对着所述出油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出油孔一一对应;

其中,当所述盖板紧贴和其铰接的侧板时,所述凸起穿破所述胶囊并从与其对应的出油孔穿出。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自升式外爬架具有一对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架体,根据需要提升或下降所述自升式外爬架,同时满足主体施工与装修需求,实现了两个施工工序的交叉作业,大大减小了施工周期。

二、本发明提供的自升式外爬架的高度不高,钢材的用量少且自动轻,导致成本低,且施工便捷。

三、本发明提供的自升式外爬架具有一对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架体,在锚固时,可共用预留孔洞及其他可重复利用的预埋件,避免了在楼板上反复开洞及预埋零部件,减少了后期因开洞和预埋件引起的漏水的风险。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轨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升式外爬架,包括:一对架体,其为桁架结构且其高度为待施工两层楼板1之间高度的2/3;一对架体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架体为第一架体2,位于第一架体2正下方的为第二架体3;

提升油缸4,其竖直设置,布置于所述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之间;所述提升油缸4的上端与第一架体2的下端固定,所述提升油缸4的下端与第二架体3的上端固定;

两对滑块,其横截面为t型;每对滑块对应固定于一架体的一侧面,所述滑块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

多组滑轨,每层楼板1的侧面均竖直固定有一组滑轨;每组滑轨包括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轨道5;所述轨道5为长条状,且沿其长度方向内陷形成一t型贯通槽7,一对所述滑块可滑动卡设在一组所述滑轨上,从而实现架体沿着所述一组滑轨可滑动;所述轨道5下端靠近t型贯通槽7横向两端的位置分别内陷形成一容置凹槽8,所述容置凹槽8内设置有一与其配合的盖板9,所述盖板9的下端通过合页与轨道5的下端面铰接;所述轨道5下端对称倾斜开设一对盲孔10,所述盲孔10与所述容置凹槽8相通,所述盲孔10的内侧端高于其外侧端;所述盲孔10内同轴设置一同轴的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一端与盲孔10的孔底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板9连接,所述盲孔10的孔底的中心铰接一同轴的伸缩杆12的一端,所述伸缩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9铰接;

每个架体上均设置有五组锚固装置,其沿着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在对应的架体上,所述锚固装置位于所述架体的一对滑块之间,每组锚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锚固板6,所述锚固板6的一端可在水平内转动的设置在架体上;

其中,当所述弹簧11未受外力时,所述盖板9与和其铰接的轨道5内侧壁的夹角为15-30°,所述盖板9垂直于所述盲孔10轴线方向;当所述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通过最上端的锚固装置锚固在楼板1上时,所述滑块的下端位于所述盖板9的上方。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提升油缸4的活塞杆伸出的高度有很多选择,在此不做限制,比较常用的是,提升油缸4的活塞杆每次伸出的高度为待施工两层楼板之间高度的1/6。所述架体上的五组锚固装置从最上端至最下端依次命名为第一锚固装置,第二锚固装置,第三锚固装置,第四锚固装置及第五锚固装置。在施工时,第一架体2和第二架体3均通过最上端的第一锚固装置锚固在对应的楼板上,如图1所示。当需要提升时,先解除第一架体2的第一锚固装置与对应的楼板的锚固,提升油缸4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将第一架体2提升待施工两层楼板之间高度的1/6,再将第一架体2通过第二锚固装置锚固在对应的楼板上,再解除第二架体3的第一锚固装置与对应的楼板的锚固,提升油缸4的活塞杆回缩,带动第二架体3提升待施工两层楼板之间高度的1/6,再将第二架体3通过其第二个锚固装置锚固在对应的楼板上,按上述方式整体提升本发明的自升式外爬架。锚固装置的设置方式很多种,在此不做限制,比较常用的是,锚固板6上具有多个第一螺孔,在楼板上对应螺孔的位置预设有多个第二螺孔,螺杆依次穿过第一螺孔、第二螺孔将锚固板6固定在楼板上。

所述盖板9的下端通过合页与轨道5的下端面铰接,一片合页片贴合所述轨道5的下端面,另一个合页片贴合盖板9的外侧面,让盖板9能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在施工时,所述盖板9如图3所示的状态。当有t型滑块从轨道5下方进入轨道5内并向上滑动时,滑块挤压盖板9至容置凹槽8,在施工时,滑块的最下端在容置凹槽8上方。当第一架体2与第二架体3与对应的楼板的锚固装置均失效时,所述滑块在轨道5内下滑至盖板9处,被盖板9挡住,停止下滑。在图3的状态时,盖板9没受力,且伸缩杆12的长度处于最大状态。伸缩杆12可以是机械式的,也可以是电动伸缩杆12。在下降所述自升式外爬架时,需要配合另一t型滑块,将轨道5下端的盖板9压至容置凹槽8,然后慢慢下放所述滑块。t型贯通槽7的横截面为t型,如图2所示,并将轨道的上下端面均贯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杆12包括外套管14及内套管15;所述外套管14为上端密封的管状,所述内套管15从外套管14的下端深入并套设在其内腔,所述内套管15的上端外侧同轴套设并固定有环形的挡块16。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外套管14及内套管15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该种机械式的伸缩杆12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所述挡块的直径等于外套管的内腔的直径,所述内套管的外径等于外套管出口的直径,如图4。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升式外爬架,还包括一对爬梯,所述爬梯的高度等于楼层高度的1/3,其中一个所述爬梯的上端与第一架体2的下端固定,其中另一个所述爬梯的下端与第二架体3的上端固定。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爬梯方便施工人员在一对爬架上自由行走,一对爬梯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不大于60cm,跨度过大,不方便施工人员从一个爬架进入另一个爬架。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5为电磁铁,其通电后对所述滑块吸引。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在滑块在轨道5内向上滑动时,电磁铁不通电,滑块在轨道5内自由向上滑动。在施工过程中,电磁铁通电,轨道5对其内部的滑块产生吸引,可以辅助锚固装置对自升式外爬架的锚固作用。可将所述盖板9设置为与轨道5磁性相异的电磁铁,当自升式外爬架需要往下降时,分别对轨道5和盖板9通电,盖板9被轨道5吸引至所述容置凹槽8内,就不会阻碍滑块在轨道5内下滑,此时,应注意检查锚固装置的有效性,保证施工安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升式外爬架,还包括导向筒13,其为管状,所述导向筒13的外壁上圆周均匀设置两对凸块,所述凸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筒13的轴线方向;所述导向筒13的内壁与弹簧11的外侧端固定连接;

所述盲孔10的侧壁内陷形成两对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一一对应,所述凸块可沿盲孔10的轴线方向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凹槽内;

挡块16,其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每个凸块的内侧均设置有一挡块16,所述挡块16的四周均突出于所述凸块。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导向筒13给弹簧11一个导向的功能,保证弹簧11在其轴线方向进行伸缩,保证了其稳定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架体2及第二架体3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踏板,每个踏板间的距离不超过30㎝。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踏板方便施工人员在第一架体2与第二架体3内上下爬行。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盲孔10为多个,多个盲孔10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多个盲孔10均匀间隔设置。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多个盲孔10内均设置有一弹簧11,设置多个弹簧11加强弹簧11对盖板9的稳固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9与和其铰接的轨道的侧板间设置有胶囊,所述盖板9具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出油孔;

所述侧板对着所述出油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出油孔一一对应;

其中,当所述盖板9紧贴和其铰接的侧板时,所述凸起穿破所述胶囊并从与其对应的出油孔穿出。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当滑块从轨道5下方进入轨道5并向上滑动时,盖板9被滑块挤压至容置凹槽8,此时胶囊收到挤压,并被凸起戳破,胶囊内的润滑油从出油孔冒出,对滑块与轨道5进行润滑。所述凸起不突出于所述盖板,以免干涉滑块的上下滑动。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