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端支撑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321发布日期:2018-10-09 19:4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建筑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端支撑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水平结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设排架支撑,辅设木方及胶合板或模板。其工艺原理通过设置排架支撑体系为底模板提供支撑,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995081,专利名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多排纵向钢筋桁架和多排横向分布钢筋组成的钢筋网架,钢筋网架和可拆卸模板结合实现模板在混凝土浇筑时的少支撑施工方案,减少水平结构施工时脚手架的使用。上述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施工时,需要将伸出模板50-55mm钢筋桁架搭接在钢筋梁框架上,还需要安装角模板和定位销进行支撑定位,并且沿单位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螺栓。因此,自承式钢筋网架组合模板的施工存在如下问题:钢筋网架组合模板安装节点复杂,连接强度低,承重能力较弱;另外需要单独设置快速支撑和稳定斜撑来稳定整体模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端支撑节点结构,其能够实现钢筋桁架与框架结构较高的连接强度和较高效的施工效率,同时大大减少了支撑件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端支撑节点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和位于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板,所述钢筋桁架板包括楼承板、楼承板一侧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桁架、另一侧设有突出楼承板的支撑件;

所述框架结构外侧设有框架模板,所述框架模板包括两侧模板,所述侧模板一侧设置楼承板,所述侧模板上端与所述楼承板上表面高度相当;

包括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端部的第一支撑件;

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过框架结构与框架结构两侧的所述钢筋桁架端部搭接。

本发明通过可拆卸钢筋桁架板采用小面积现场拼装的方法,使得钢筋桁架板的吊运和拼装都比较方便简单,通过连接筋连接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板,连接筋连接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使得浇筑混凝土凝固后的楼层板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通过第一支撑件支撑使得钢筋桁架板侧边部与侧模板之间的错位较小,并通过支撑件传导到相邻钢筋桁架板上,使得相邻楼承板彼此相互支撑,拼接错缝减小,成型后的楼层板节点部位比较平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包括上连接筋和下连接筋,所述上连接筋和所述下连接筋之间设置有钢筋框架结构的通筋。本发明所述上、下连接筋分别位于通筋两侧,提高钢筋桁架板以及浇筑成型楼层板与梁或者墙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上、下连接筋连接框架结构两侧的钢筋桁架使得节点结构比较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所述上连接筋和下连接筋两端部分别与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连接。本发明上下连接筋分别与上下弦钢筋连接,上下连接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层次,充分利用连接筋的抗拉能力。

进一步地,包括若干多排分布筋,所述分布筋与上弦钢筋、下弦钢筋搭接,所述上连接筋和下连接筋分别与分布筋搭接。本发明上下连接筋分别与分布筋搭接,使得所述连接筋可以均匀分布,分布筋与连接筋在钢筋桁架板端部形成网状结构,增加钢筋桁架板与框架结构的连接,使得浇筑混凝土后的楼层板与梁或者墙之间连接强度较高,较大程度的减少材料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筋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下连接筋设有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使得框架结构两侧不同标高的钢筋桁架板连接。本发明上下连接筋分别设置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使得框架结构两侧不同标高的钢筋桁架板能够较好的连接,所述位于框架结构内的连接筋部分处于水平状态,浇筑成型后的楼层板与梁或者墙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减少应力集中,使得楼层面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好、防水性好,楼层面比较平可直接进行粉饰装卸。

进一步地,上连接筋和下连接筋两端距离框架结构的长度大于等于200mm。本发明上下连接筋与钢筋桁架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进一步地,述框架结构外侧设有框架模板,所述框架模板包括侧模板,所述侧模板与楼承板端部设有间隙,间隙上侧覆盖有封堵板。本发明,楼承板和侧模板存在间隙使钢筋桁架板拼接铺设时方便快捷,减少因拼接精度和楼板加工精度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过螺钉将封堵板固定在间隙上简单方便快捷,能有效的因间隙产生的漏浆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模板包括由支撑架支撑的底模板,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本发明单个钢筋桁架板侧边部与框架模板共用支撑架,无需单独设置支撑架,使得浇筑的混凝土楼板与框架梁过度良好,连接可靠,成型后的楼板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好、防水性好。

进一步地,水平距离所述第一支撑件100mm~1000mm处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钢筋桁架板。本发明水平距离第一支撑件100mm~1000mm处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的第二支撑件仅需在下面添加支杆,支杆水平方向与模板支撑相连接,支杆搭建简单,而且能大大提高钢筋桁架板稳定性和中间无需支撑的跨度距离。

进一步地,每单元所述钢筋桁架板宽度200mm~1000mm,每单元钢筋桁架板包括有1至5排钢筋桁架,所述楼层面有若干单元钢筋桁架板拼装而成结构支撑。本发明钢筋桁架板宽度设置,使得在拼装施工时,两名工作人员可以架起钢筋桁架板进行拼装,能够提供拼装速度。

附图说明

图1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筋桁架板拼接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1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梁结构节点示意图;

图4实施例楼承板抵触于侧模板一侧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5实施例楼承板与侧模板一侧设有间隙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楼承板与侧模板上端抵触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2钢筋桁架板与框架墙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8实施例3异标高钢筋桁架板与框架梁结构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9实施例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0实施例第一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1实施例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桁架、11-下弦钢筋、12-上弦钢筋、13-腹杆钢筋、14-上锚固筋、15-下锚固筋、2-楼承板、20-钢筋桁架板、21-上连接筋、22-下连接筋、23-第一倾斜部、24-第二倾斜部、25-封堵板、3-支撑件、4-连接件、5-框架结构、51-通筋、6-支撑架、61-支撑杆、7-框架模板、71-底模板、72-侧模板、81-第一支撑件、82-第二支撑件、9-分布筋、10-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时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拆卸钢筋桁架板,其包括钢筋桁架1,连接件4、楼承板2和支撑件3。所述钢筋桁架1包括一上弦钢筋11和两下弦钢筋12,两下弦钢筋12通过腹杆钢筋13分别与上弦钢筋11焊接连接。所述两下弦钢筋12相对卡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包括侧面开口的贯通连接件4的卡槽41,连接件4下端设有螺纹孔。连接件4成对的卡接在两下弦钢筋12上,每对连接件4在钢筋桁架1上纵向排列。图1所示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20的长度可根据要求设计,一般为1~3m,其宽度为两榀钢筋桁架2,在一些实施例中钢筋桁架2也可以为一榀、三榀或者多榀,图1只是简要说明钢筋桁架和楼承板的连接关系。

如图2所示,所述楼承板2远离钢筋桁架1侧连接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横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楼承板2长度方向上,所述支撑件3交替伸出楼承板2左右两侧。一支撑件3右端伸出楼承板2右边、左端缩进楼承板2左边,相邻支撑件3则相反,右端缩进楼承板2右边、左端伸出楼承板2左边。所述楼承板2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件3设有固定孔,螺栓前端依次通过所述固定孔31、所述连接孔与连接件4的螺纹孔连接,使得支撑件3和楼承板2与钢筋桁架1连接。优选地,每一所述钢筋桁架板宽度设置为200mm~1000mm,安装有1至5排钢筋桁架。所述楼层面有若干单元钢筋桁架板20拼装而成,根据拼接时,边上最后拼接的钢筋桁架板20的宽度根据实际剩余的拼装宽度设计,可以为由一榀或者多榀钢筋桁架2组成的钢筋桁架板20。

如图3所示,框架结构5为框架梁,其两侧分别设置有可拆卸钢筋桁架板20,所述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高度相当,使得浇筑混凝土后的框架结构5上部的成型面以及框架结构5两侧的楼层板的标高相当。所述框架结构5外侧搭建有框架模板7。所述框架模板7通过其脚手架或者其他支撑件搭建的模板支撑架6支撑。所述框架模板7包括设于框架结构5两侧的侧模板72,以及底部模板71。所述侧模板7`包括左侧的侧模板72和右侧的侧模板72,其中方位左、右为图3主视看上去相对于观察者的框架结构5的左侧和右侧。左侧的侧模板72和右侧的侧模板72分别与框架结构5两侧靠近框架结构5的楼承板2端部相抵。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楼承板2的端部抵触在所述侧模板72外侧,两板之间的间隙较小,侧模板72的上端与楼承板2上表面高度相当。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楼承板2的端部位于侧模板72外侧与侧模板72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上覆盖有封堵板25,封堵板25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楼承板2的端部。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楼层板2一侧与所述侧模板72上端相抵触。所述支撑架6上设有支撑钢筋桁架板20端部的第一支撑件81。所述第一支撑件81与钢筋桁架板20接触的部分为方木,所述楼承板2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81上端的方木连接。所述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上设置的钢筋桁架1纵向设置,使得钢筋桁架1与横向设置的框架结构5相互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1与框架结构5也可以呈一定斜角。

所述钢筋桁架1端部设置有呈t形的支撑筋10,所述支撑筋10固定支撑上弦钢筋11和下弦钢筋12。所述上弦钢筋11和下弦钢筋12之间穿插绑扎或者焊接在多排所述分布筋9。所述分布筋9长度方向贯穿整个钢筋桁架板20,所述分布筋9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两钢筋搭接焊接形成。所述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2端部搭接有连接筋21、22,所述的连接筋21、22包括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所述上连接筋21经过通筋51上侧,其两端分别连接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所述下连接筋22经过通筋51下侧,其两端分别连接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因此框架结构5的上部通筋51位于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之间。

所述连接筋21、22与所述钢筋桁架2搭接方式包括:本实施例的所述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分别与所述分布筋9绑扎或者焊接;也可以为一些实施例的所述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分别与上弦钢筋11和下弦钢筋12绑扎或者焊接。所述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搭接端部到框架结构的搭接长度为l1,所述l1≥200mm。所述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端部设置有相对的折弯部。

本实施例所述上弦钢筋11、下弦钢筋12采用热轧带肋钢筋hrb400级;腹杆钢筋13采用成盘供应的冷轧光圆钢筋550级或650级;支撑筋10用热轧钢筋hpb235。若采用其他型号钢筋,应进行等强代换。

当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20铺设于已浇注完成的混凝土梁或墙上时,其节点构造与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用于钢结构中的节点构造相同;当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与混凝土梁、墙同时浇注时,设计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当楼层板中连接筋锚固在梁或墙内时,连接筋应满足锚固长度la的要求,且连接筋宜伸至梁或墙的中心线且不应小于5d。la应按下式计算,且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la=α(fy/ft)d

式中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d--钢筋的公称直径;

α--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取0.16,带肋钢筋取0.14。

沿钢筋桁架1方向,两块模板(楼承板和梁侧板)连接处,应设置上下弦锚固筋或者上下连接钢筋。上下连接钢筋及上下弦锚固筋与钢筋桁架的搭接均应满足搭接长度ll的要求。ll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mm:l1=1.6la。

当钢筋桁架板跨度较大时,为降低楼板钢筋用量,建议施工阶段设临时支撑。根据大量计算,当通过使用阶段计算后,对于施工阶段,只需在跨度的中部设一道临时支撑,便可满足施工阶段受力要求。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框架结构5为框架墙,框架墙两侧设置模板7,所述模板7包括左侧的侧模板72和右侧的侧模板72,所述模板外侧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81部支撑钢筋桁架板20。由于剪力墙无须下部模板,因此不需要搭设支撑架。

实施例3

如图8-11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框架结构5两侧的钢筋桁架板20具有高度差,从而使得浇筑混凝土后的框架结构5上部的成型面以及框架结构5两侧的楼层板的标高不同。所述上连接筋21和下连接筋22设置有分别设有第一倾斜部23、第二倾斜部24,所述第一倾斜部23、第二倾斜部24可以位于框架结构5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为与框架结构5的两侧。第一倾斜部23、第二倾斜部24使得不同标高的钢筋桁架板20能够很好的与框架结构5连接,进而使得浇筑后的混凝土楼层板与框架结构连接牢固。

本实施例中,水平距离所述第一端部81支撑件100mm~1000mm处设有第二支撑件82,所述第二支撑件82通过支撑杆61支撑,所述支撑杆61水平方向与支撑架6连接,使得支撑杆61就有较高的稳定性。所述第二支撑件82进一步支撑钢筋桁架板2,提高钢筋桁架板20中间部位无支撑的跨度。一般,当跨度超过3m时,钢筋桁架板中间设置板撑。所述板撑与所述钢筋桁架2相垂直,并且支撑在所述钢筋桁架2跨度的中间位置。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