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带齿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6372发布日期:2018-11-02 23:4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钻头,特别涉及金刚石钻头。



背景技术:

金刚石钻头主要用于陶瓷、玻璃等硬质物品上打孔,这些物品的表面硬度比较高,采用普通的的钢制钻头无法正常的打孔,由于金刚石钻头硬度比陶瓷和玻璃高,所以能在这些硬质物品上打孔。现有陶瓷、玻璃用金刚石钻头基体下的工作层为青铜结合剂金刚石层,该金刚石层存在打一段时间后,就需要重新开刃,切削效率较低。

为此,现有公开号为cn20328194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金刚石钻头,包括钻头基体,所述钻头本体下部设置有环形工作层,所述工作层为青铜结合剂金刚石层,所述金刚石层的厚度为0.7mm左右,所述工作层底端还设置有通水排屑开槽。

上述的专利文献中的金刚石钻头以及现有技术中的金刚石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容易发烫,但是,针对这一情况,目前采取的措施是钻钻停停,以达到散热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刚石带齿钻头,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金刚石带齿钻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头、圆管状金属基体和金刚石钻头,所述金属基体长度约为30mm,壁厚约为3mm,由连接头处至金刚钻头处依次包括长度约为5mm的第一段、长度约为20mm的第二段和长度约为5mm的第三段,其中第一段、第三段均为硬质合金,其中第二段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厚度约为1.2mm的内硬质合金层、石墨层和厚度约为1.2mm的外硬质合金层,其中石墨层由靠近连接头处至靠近金刚钻头处厚度逐渐增加;

在内硬质合金层与石墨层接触的表面配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在内硬质合金层表面沿金属基体长度方向延伸,且凹槽的长度约为2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金属基体的壁厚设置成3mm左右,远大于常规的1.5mm,这样,可在金属基体内部设置石墨层;并且将金属基体分成三段,其中靠近金刚石钻头的一段需要足够的强度,因此采用硬质合金,靠近金刚石钻头的一侧产热严重,因此需要加厚石墨层,为保证整个金属基体的强度,靠近连接头的一段采用硬质合金。由于钻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使内部的石墨层受热膨胀,通过凹槽,一来提供了石墨层膨胀的空间,避免钻头发生形变,二来使膨胀后的石墨层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更好地散热。

其中,使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石墨层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在石墨层受热时,可更均匀地向凹槽内膨胀。

优选的:在金属基体的表面开多个沿金属基体长度方向的长形通孔,多个通孔在金属基体的表面均匀地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长形通孔,既可用作通水孔,又可改善散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通孔长度约为15mm。

优选的:在金刚石钻头上均匀地排布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数目与通孔相同;

多个通槽与多个通孔在金属基体的横向截面上均匀地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开孔或者开槽会影响钻头的整体强度,因此将通槽与通孔错开,使开孔或者开槽对钻头强度的影响减小。

优选的:在金属基体与金刚石钻头的连接位置设有多个沿金属基体长度方向的长形槽,多个长形槽在金属基体的表面均匀地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金刚石钻头实质是将金刚石涂层涂布于金属基体表面而形成的,因此,为加强金刚石涂层固定于金属基体表面后的稳定性,设置了多个长形槽。

附图说明

图1是金刚石带齿钻头的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图2中钻头的横截面图。

图中,1、连接头;2、金属基体;21、通孔;22、内硬质合金层;221、凹槽;23、石墨层;24、外硬质合金层;3、金刚石钻头;31、通槽;32、长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金刚石带齿钻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头1、圆管状金属基体2和金刚石钻头3;在金属基体2的表面开多个沿金属基体2长度方向的长形通孔21,多个通孔21在金属基体2的表面均匀地排布;在金刚石钻头3上均匀地排布有多个通槽31,通槽31数目与通孔21相同;多个通槽31与多个通孔21在金属基体2的横向截面上均匀地错开。这样,采用长形通孔21,既可用作通水孔,又可改善散热性能;另外,由于开孔或者开槽会影响钻头的整体强度,因此将通槽31与通孔21错开,使开孔或者开槽对钻头强度的影响减小。

再参照图1,在金属基体2与金刚石钻头3的连接位置设有多个沿金属基体2长度方向的长形槽32,多个长形槽32在金属基体2的表面均匀地排布。这样,由于金刚石钻头3实质是将金刚石涂层涂布于金属基体2表面而形成的,因此,为加强金刚石涂层固定于金属基体2表面后的稳定性,设置了多个长形槽32。

参照图2和图3,金属基体2长度约为30mm,包括长度约为5mm的第一段、长度约为20mm的第二段和长度约为5mm的第三段(第一、第二、第三段均为在图2和图3中标出),其中第一段、第三段均为硬质合金,其中第二段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厚度约为1.2mm的内硬质合金层22、石墨层23和厚度约为1.2mm的外硬质合金层24,其中石墨层23由靠近连接头1处至靠近金刚钻头处厚度逐渐增加。

这样,将金属基体2的壁厚设置成3mm左右,远大于常规的1.5mm,这样,可在金属基体2内部设置石墨层23;并且将金属基体2分成三段,其中靠近金刚石钻头3的一段需要足够的强度,因此采用硬质合金,靠近金刚石钻头3的一侧产热严重,因此需要加厚石墨层23,为保证整个金属基体2的强度,靠近连接头1的一段采用硬质合金。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带齿钻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头、圆管状金属基体和金刚石钻头,金属基体包括厚度约为1.2mm的内硬质合金层、石墨层和厚度约为1.2mm的外硬质合金层,在内硬质合金层与石墨层接触的表面配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在内硬质合金层表面沿金属基体长度方向延伸,且凹槽的长度约为20mm。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金刚石带齿钻头,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其中,使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石墨层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在石墨层受热时,可更均匀地向凹槽内膨胀。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泰县爱菲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3.31
技术公布日:2018.11.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