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滑动支座楼梯匹配的可伸缩栏杆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8222发布日期:2018-11-24 10:1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与滑动支座楼梯匹配的可伸缩栏杆扶手。

背景技术

扶手是位于栏杆或栏板上端及梯道侧壁处,供人攀扶的构件。其形式和选材既要满足人们攀扶的要求和舒适的手感,又要满足作为装饰构件的要求。常用硬木、塑料、钢筋混凝土、水磨石、大理石、金属型材制作。楼梯扶手是建造于楼梯上保证结构稳定和使用安全的扶手。楼梯扶手常常由竖直的栏杆支撑,它可以连接依附于楼梯一端处柱子的任何一边,或是与墙体连续的中间柱衔接。

室内楼梯扶手考虑到人们扶握时的舒适度,一般采用木制扶手,尺寸大小与人体尺度有关。塑料扶手的手感也很好,但耐久性较差,现在已不多用。金属扶手耐久性和耐磨性均很好,可加工成各种形状,在公共建筑中使用较多,缺点是冬天使用时手感较差,人们一般不愿意触摸它。

由于现有的楼梯栏杆都为整体式的,制作成本偏高,并且不宜更换,立柱与踏板的连接,一般都是预先采用预埋件,由于栏杆通过水泥固定,故其装拆极为不便,如果更换,工作量很大,不仅增加用户的负担,而且也影响了整套房屋的装修效果。楼梯栏杆因设计或施工不当,会让人感到使用不便,严重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现在,新建住宅楼一般为多层建筑,楼梯扶手的正确安装对入住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扶手栏杆是个很重要的构件,不仅对建筑物起装饰作用,而且处于上下交通疏散的必经之路,还是安全的保障。但在已竣工的住宅楼中,普遍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

我国西南部及中西部地区处于欧亚地震带,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是世界上最活跃的部位。在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挤压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多震国家之一,抗震设防面积也已达到国土总面积的80%。我国几乎所有的直辖市、自治区和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活动,这些地震的主要特点是频度高、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和灾害重。近年来,我国典型的地震灾害主要有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受灾人数超过87000人,是60年来我国遭遇震害最严重的、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波及多个州县、里氏7.1级分次地震,由于高原反应、地形复杂、环境和气候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救援工作困难巨大,这次地震共造成约2700人遇难;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于2014

年8月3日发生里氏6.5级地震,造成上万间房屋倒塌,约620人死亡,雨季的大量降水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引发了滑坡、崩塌等严重次生灾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我国最早的高层建筑结构,在民用建筑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早期的高层建筑结构限制于当时的科学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抗震性能,以往被认为合理的设计在地震中却让人们大失所望,尤其是早期的楼梯间设计。大量震害调查表明,建筑物中的楼梯间在地震中大量出现严重受损甚至倒塌的情况。在地震发生时,不当的楼梯间设置及抗震措施危害严重,其抗震"主要疏散通道"和"安全岛"的作用难以发挥,延缓甚至阻塞了被困人员的疏散及救援工作,进一步加剧了地震灾害。这种现象在历次的地震中屡次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汶川地震,在此之前,人们往往是对框架结构主体的破坏密切关注,而忽略了楼梯间在地震中的损坏。调查中发现,在已有的结构体系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板式楼梯间破坏最严重。

滑动连接楼梯相比于抗式连接的楼梯,使结构的塑性发展更均匀,并能有效减轻采用抗式连接楼梯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滑动连接方式的大大释放了抗式连接下梯段板的斜撑作用,在地震作用下,抗式连接梯段板下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承受较大的反复拉压力,将会导致梯段板中的混凝土和钢筋在往复的受力下较快的达到破碎脱落和应力屈服。滑动支座的效果随地震烈度的增加而变得明显,有利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发展。

将楼梯的底端由传统的设计形式设置成滑动支座,有效的增加了楼梯底端的柔性,有效的减轻了水平方向上对支座的约束,滑动支座在楼梯设计中的使用既保证了楼梯间的刚度,又可以通过滑动支座连接下端与支撑构件,断开了水平方向力的作用路径,从而释放支座处的弯矩。将楼梯与建筑平台由传统的整体形式相脱离开来,可以有效的削弱楼体结构对建筑物整体产生的影响,减小地震对其产生的破坏作用,增强当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楼梯的安全性。

滑动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楼梯间的受力状态,减轻楼梯间损坏、提高结构延性性能等方面的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在rc高层框架结构中推广使用的方案。滑动支座楼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与滑动支座楼梯相对应的问题是当地震来临时楼梯产生水平位移,但是传统楼梯栏杆扶手不能随之伸缩,造成栏杆扶手断裂破坏,影响被困人员的疏散及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与滑动支座楼梯匹配的可伸缩栏杆扶手,主要为了开发一种结构简洁、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可有效避免地震时栏杆扶手断裂破坏的楼梯栏杆扶手,能够有效的解决地震时楼梯栏杆扶手破坏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与滑动支座楼梯匹配的可伸缩栏杆扶手,包括伸缩装置、扶手斜杆、梯段立杆,所述扶手斜杆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装置连接,扶手斜杆与若干个梯段立杆连接,梯段立杆通过立杆底座固定于梯段踏步上,与扶手斜杆上端连接的伸缩装置通过立杆底座固定于平台板上,与扶手斜杆下端连接的伸缩装置通过立杆底座固定于设有滑动支座的平台板上。

其中,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平台立杆、扶手外套筒、伸缩阻尼器,所述平台立杆的上端与扶手外套筒连接,平台立杆的下端通过立杆底座固定于平台板上;所述扶手外套筒的一端与扶手斜杆连接,扶手外套筒的另一端与同一平台上的另一个扶手外套筒通过一段空心薄钢管连接,扶手外套筒的内部设有伸缩阻尼器,伸缩阻尼器的一端与扶手斜杆连接,伸缩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扶手外套筒连接。

其中,所述立杆底座包括底座套筒与底板,所述底座套筒竖直的设置于底板上,底板固定在楼梯踏步上或平台板上,所述梯段立杆的下端插入并固定于底座套筒中,平台立杆的下端插入并固定于底座套筒中。

其中,所述平台立杆与扶手外套筒,伸缩阻尼器与扶手斜杆,扶手斜杆与梯段立杆均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其中,所述伸缩装置与扶手斜杆通过相互配合伸缩,用于匹配滑动支座楼梯的水平位移。

其中,所述伸缩装置、扶手斜杆、梯段立杆均采用空心薄壁钢管,以便减轻楼梯竖向荷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是结构简洁、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运输方便,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可有效避免地震时栏杆扶手断裂破坏,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与滑动支座楼梯匹配的可伸缩栏杆扶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伸缩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3为立杆底座示意图。

图中,1为伸缩装置;1-1为平台立杆;1-2为扶手外套筒;1-3为伸缩阻尼器;2为扶手斜杆;3为梯段立杆;4为楼梯滑动支座;5为立杆底座;5-1为底座套筒;5-2为底板;6为空心薄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与滑动支座楼梯匹配的可伸缩栏杆扶手,包括相互连接的伸缩装置1、扶手斜杆2、梯段立杆3,所述扶手斜杆2两端分别与伸缩装置1连接,所述伸缩装置1包括平台立杆1-1、扶手外套筒1-2与伸缩阻尼器1-3,所述伸缩装置1与扶手斜杆2通过扶手外套筒1-2与伸缩阻尼器1-3连接,扶手斜杆2两端插入扶手外套筒1-2内,所述平台立杆1-1通过立杆底座5固定于平台板之上,所述梯段立杆3通过立杆底座5等间距设置在梯段踏步上,其中立杆底座5由底座套筒5-1与底板5-2组成,所述底座套筒5-1竖直的设于所述底板5-2上,所述底板5-2固定在楼梯踏步上,所述梯段立杆3的下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底座套筒5-1中,所述平台立杆1-1与扶手外套筒1-2、梯段立杆3与扶手斜杆2、伸缩阻尼器1-3与扶手斜杆2均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楼梯滑动支座4在水平方向产生滑动,所述扶手斜杆2产生与之对应的滑动,通过伸缩阻尼器1-3消耗能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同一平台板上的扶手外套筒1-2通过一段空心薄钢管6连接,扶手外套筒1-2下端与平台立杆1-1连接固定于平台板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