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倾斜建筑面的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6423发布日期:2018-12-25 20:2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倾斜建筑面的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升降脚手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倾斜建筑面的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本世纪初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脚手架技术,对我国施工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附墙支撑座、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升降机构及控制装置等构成。

现有的升降脚手架支架部分一般包括垂直设置的承重板与防护板,承重板与导轨固定,通过导轨带动承重板上升或者下降。将上述装置应用于倾斜建筑面的施工时,承重板与防护板随着建筑面倾斜,导致施工人员无法直立站在承重板上,特别难受;此外,现有的升降脚手架导轨部分采用电葫芦驱动升降,由于电葫芦只能垂直升降导轨,而导轨只能沿建筑施工面倾斜上升或下降,导致受力与行进方向不一致,安全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倾斜建筑面施工的升降脚手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倾斜建筑面的升降脚手架,其包括导轨、附墙支撑机构(4)和支架(5),附墙支撑机构(4)附着在墙体上,导轨包括相互铰连接的承重梁(21)和活动梁(25),承重梁(21)与附墙支撑机构(4)滑动连接或滚动连级,支架(5)包括伸缩杆(50)、防护板(51)和多个承重板(52),多个承重板(52)两端分别与防护板(51)和活动梁(25)垂直固定,伸缩杆(50)两端分别与防护板(51)和承重梁(21)铰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伸缩杆(50)包括第一丝杆(501)、第二丝杆(502)和丝筒(503),第一丝杆(501)、第二丝杆(502)一端分别与防护板(51)或承重梁(21)铰连接、另一端伸入丝筒(503)内并与之螺纹连接,第一丝杆(501)与第二丝杆(502)绕丝方向相反。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伸缩杆(50)还包括横杆(504),所述横杆(504)垂直设置于丝筒(503)表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支架(5)还包括顶板(53)和活动防护板(54),顶板(53)一端与活动防护板(54)垂直固定、另一端与承重梁(21)铰连接,活动防护板(54)与防护板(51)铰连接,伸缩杆(50)分别与顶板(53)和承重梁(21)铰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铰接件(6),铰接件(6)包括两连接筒(61)、两连接片(62)和两螺栓(63),两连接筒(61)头部侧面分别设置通孔,两连接片(62)分别设置于两连接筒(61)头部两侧,连接片(62)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有通孔,两螺栓(63)分别穿过两连接片(62)和两连接筒(61)并将二者紧固连接,两连接筒(61)分别固定连接承重梁(21)和活动梁(25)。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齿轮(1),导轨包括直线齿条(31)和工字型槽钢(32),工字型槽钢(32)表面开设有直线槽(33),直线齿条(31)嵌入直线槽(33)内并与工字型槽钢(32)固定,所述齿轮(1)与直线齿条(31)相互啮合且与承重梁(21)可转动连接,承重梁(21)与直线齿条(31)平行设置并且与工字型槽钢(32)滑动或者滚动连接,附墙支撑机构(4)包括附墙座(41),附墙座(41)与工字型槽钢(32)滑动或者滚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导轨包括第一限位块(22),第一限位块(22)包括滑环(221),第一限位块(22)表面设置有限位槽(222),工字型槽钢(32)两突出的侧棱分别嵌入限位槽(222)内,滑环(221)设置于限位槽(222)内且正对工字型槽钢(32)突出的侧棱设置,限位块(22)与承重梁(21)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导轨包括至少两组导向轮(23),两组导向轮(23)分别设置于承重梁(21)两侧并与其可转动连接,与工字型槽钢(32)表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附墙支撑机构(4)包括两组滚轮(44)和两弧形滑块(43),弧形滑块(43)和滚轮(44)分别设置于工字型槽钢(32)两突出的侧棱的上、下表面,弧形滑块(43)与附墙座(41)固定,滚轮(44)与附墙座(41)可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适用于倾斜建筑面的升降脚手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伸缩杆,将活动梁顶部与承重梁铰连接,可根据建筑面的倾斜程度,自动调节承重板,使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使防护板始终保持铅垂方向,便于施工人员站立施工;

(2)通过设置齿轮与直线齿条,可驱动导轨在倾斜建筑面上上升或者下降,保证运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升降脚手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升降脚手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铰接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轨道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限位块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附墙支撑机构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伸缩杆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和图3,本发明的适用于倾斜建筑面的升降脚手架,其包括导轨、齿轮1、附墙支撑机构4、支架5和铰接件6。

其中,导轨包括相互铰连接的承重梁21和活动梁25,承重梁21与附墙支撑机构4滑动连接或滚动连级,支架5包括伸缩杆50、防护板51和多个承重板52,多个承重板52两端分别与防护板51和活动梁25垂直固定,伸缩杆50两端分别与防护板51和承重梁21铰连接。如此,伸缩杆50伸长,驱动活动梁25绕承重梁21转动,即可将防护板51调节到铅垂方向,将承重板52调节到水平状态,方便施工人员站立操作。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伸缩杆50包括第一丝杆501、第二丝杆502和丝筒503,第一丝杆501、第二丝杆502一端分别与防护板51或承重梁21铰连接、另一端伸入丝筒503内并与之螺纹连接,第一丝杆501与第二丝杆502绕丝方向相反。如此,通过转动丝筒503,即可驱动第一丝杆501与第二丝杆502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从而起到伸缩的作用。为了方便转动丝筒503,所述伸缩杆50还包括横杆504,所述横杆504垂直设置于丝筒503表面。

伸缩杆50可直接与防护板51铰连接。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支架5还包括顶板53和活动防护板54,顶板53一端与活动防护板54垂直固定、另一端与承重梁21铰连接,活动防护板54与防护板51铰连接,伸缩杆50分别与顶板53和承重梁21铰连接。如此,伸缩杆50受力更加平稳。

铰接件6,在承重梁21和活动梁25之间或者活动防护板54与防护板51之间起到铰连接作用,如图4所示,其包括两连接筒61、两连接片62和两螺栓63,两连接筒61头部侧面分别设置通孔,两连接片62分别设置于两连接筒61头部两侧,连接片62头部和尾部分别设置有通孔,两螺栓63分别穿过两连接片62和两连接筒61并将二者紧固连接,两连接筒61分别固定连接承重梁21和活动梁25。具体的,两连接筒61分别固定连接活动防护板54与防护板51,起到二者的铰连接作用。

为了驱动导轨在倾斜建筑面表面移动,还包括齿轮1,如图5,导轨包括直线齿条31和工字型槽钢32,工字型槽钢32表面开设有直线槽33,直线齿条31嵌入直线槽33内并与工字型槽钢32固定,所述齿轮1与直线齿条31相互啮合且与承重梁21可转动连接,承重梁21与直线齿条31平行设置并且与工字型槽钢32滑动或者滚动连接,附墙支撑机构4包括附墙座41,附墙座41与工字型槽钢32滑动或者滚动连接。具体的,所述工字型槽钢32可采用两槽钢,再加一块条状的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

具体的,承重梁21与工字型槽钢32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如图6,导轨包括第一限位块22,第一限位块22包括滑环221,第一限位块22表面设置有限位槽221,工字型槽钢32两突出的侧棱分别嵌入限位槽221内,滑环221设置于限位槽221内且正对工字型槽钢32突出的侧棱设置,限位块22与承重梁21固定。如此,限位槽221可防止承重梁21与工字型槽钢32正对方向上的移动,滑环221可防止承重梁21与工字型槽钢32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并起到导向、减小摩擦的作用。为了降低承重梁21与工字型槽钢32在相对升降过程中的移动摩擦,如图3所示,主梁2包括至少两组导向轮23,两组导向轮23分别设置于承重梁21两侧并与其可转动连接,与工字型槽钢32表面滚动连接。

具体的,附墙座41与工字型槽钢32连接方式为:如图7,附墙支撑机构4包括两组滚轮44和两弧形滑块43,弧形滑块43和滚轮44分别设置于工字型槽钢32两突出的侧棱的上、下表面,弧形滑块43与附墙座41固定,滚轮44与附墙座41可转动连接。如此,在工字型槽钢32与附墙座41相对运动产生颠簸时,弧形滑块43和滚轮44,可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