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4724发布日期:2019-04-03 04:1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我国有很多老城区,大面积的旧楼存在功能落后、抗震安全系数低、居住条件差、面貌破损、丑陋,严重影响市容观瞻。若对其进行拆迁改建会遇到:居民不愿撤离,反对拆迁;产权单位多、拆迁补偿安置成本高等问题,且拆迁建成新的楼房也会有落后破损的一天,再拆再建……如此循环下去与浪费和损失巨大。

此外,新城区的办公楼也存在较为频繁的公司或租户更替的状况,而每个租户的装修要求都会有所有,频繁不当的拆除重建对于楼房本身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合上述两类情况,急需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对老、旧楼房的进行、翻修以适用于新的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其解决了老、旧楼房利用率低或重利用后存房屋强度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理;其依次包括凿除装饰层、修复混凝土表面缺陷、砼表面凿毛以及对表面进行冲洗浸润;检测混凝土层的受损情况、混凝土强度性能,并做相的加固评估;

步骤s2钢筋加固;将根据设计构件配筋图和图纸的说明及有关规范的要求,绘制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计算出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将钢筋原料按要求加工;以化学植筋,单面和双面搭接焊和绑扎相结合的方式加固原混凝土层或原钢筋布局;

步骤s3加大截面灌浆料的情况评估;根据步骤的s1的混凝土层的加固评估和步骤s2中的可加固钢筋情况,做加大截面灌浆料的范围、厚度评估;

步骤s4模板布置,根据步骤s3中的情况评估做相的模板布局;

步骤s5加大截面灌浆料施工,对原结构冲洗及浸润并同时进行灌浆料的拌制,而后将灌浆料浇注至模板中,灌浆后对灌浆料进行洒水养护;

步骤s6模板的拆除,待灌浆料的强度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时将模板拆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1将原本的混凝土层上的松散层清除,而后通过步骤2联结原混凝土层原本存在的钢筋骨架,并通过化学植筋在原混凝土层中埋入与其连为受力整体的新钢筋,之后通过单面和双面搭接焊和绑扎相结合的方式将的钢筋也进行联结,而后根据步骤1、2的情况作出科学的评估,以较好适应当前的施工情况,其后通过架设模板,并以加大截面灌浆的方式,加宽、覆盖修整后的混凝土层以及新联结的钢筋;以此实现对老、旧楼房进行、翻修以适用于新的用途,同时也原混凝土层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的凿除装饰层需到达混凝土结构层,其后修复混凝土表面缺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渣、油脂、杂物、混凝土风化、蜂窝直至密实部分,而后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混凝土棱角打掉;凿毛时要保证表面一定的粗糙度、凿毛要均匀,凿坑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凿毛后用钢丝刷清除表面疏松颗粒,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净粉尘;将混凝土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冲洗时要注意顺序,保证后冲洗部分不对先冲洗部分造成影响;冲洗的时间保证混凝土基面能达到浸润饱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混凝土层的浮渣、油脂、杂物、混凝土风化、蜂窝等影响原、新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则无取出,以保证后加的混凝土层可以跟原混凝土层牢固的咬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中,植筋完成后,间隔3天,采用拉拔仪对钢筋植筋状况进行抽检,每组抽检为3根,其拉拔植达到设计数值,若钢筋被拉出,则重新对步骤s1的混凝土表面进行评估和清理,并重新进行植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保证的植筋的有效性,以后保证后续的加宽混凝土层的与原混凝土层之间的有效加固,提高墙体的坚固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2中的化学植筋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检查被植筋的混凝土面是否完好,判断植筋处混凝土内的钢筋位置,核对、标记植筋部位,以便钻孔时避开钢筋;

钻孔:按设计要求在施工面上划定钻孔植筋的位置,放好样,利用电锤钻孔;根据图纸要求选择相的钻头;钻孔深度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实际操作,根据孔径和对深度进行钻孔,经检查满足要求即可终孔;

孔洞清理:

成孔后的孔道利用吹风机和刷子清除孔道内的粉尘,避免由于粉尘产生隔离而影响粘结面,先用吹风机套细管伸入孔道内吹除粉尘,然后用专用试管刷来回清刷孔壁,如此反复2-3遍,直到孔内孔壁无浮尘水渍为止;清孔后如不准备立即进行植筋,及时堵塞孔口,避免污染;

钢筋处理

检查钢筋是否顺直,对锚固筋端部用钢丝刷去除锈渍,直至表面基本光亮无任何悬浮物为止;除锈的长度大于植入长度,除锈后置于干净的环境中备用;

配胶和注胶:

配胶和注胶一次完成;注胶采用专用粘胶灌注器;首先将植筋胶直接放入胶枪中,将搅拌头旋到胶的头部,扣动胶枪直至胶流出来,为了防止新胶不能完全混合好,刚开始流出的胶不使用,待胶流出成均匀的稳定颜色方可使用;注胶时,将注胶管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入孔内约2/3即可;每次扣动胶枪后停顿5-6秒钟,再扣动下一次胶枪;注胶时一边注胶一边缓缓拔出胶枪;

插筋/锚栓:

插入处理好的钢筋/锚栓,插筋/锚栓的时候将锚筋/锚栓旋转并缓速插入孔道内,使胶与钢筋/锚栓全面粘结并防止孔内胶流出;按植筋/锚栓固化时间表进行操作,使得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锚栓的表面及螺纹缝隙中;

养护

插好的钢筋/锚栓不可再扰动,待植筋胶养护期结束后才可进行钢筋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植筋之初检测原钢筋位置可以避免在后续植筋的过程中对原混凝土层内的钢筋布局产生损伤,其后的清理和检查可以保证施工的精准,间隙性的配胶和注胶可以保证胶液的充分填充以保证牢固程度,提升抗震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的灌浆之前,在老混凝土表面均匀喷涂一层界面剂,厚度在1~2mm,在界面剂初凝前,浇筑灌浆料并加强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原混凝土层表面进行处理,改善原混凝土层表面的物理技术性能和表面化学特性,以便于后续的牢固施工,而控制厚度在1-2mm,可以保持原混凝土表层足够的硬度,以提高整体的牢固程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的模板布置包括梁底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合板或15mm厚木胶合板,主梁底模下纵横楞均采用50mm×100mm木方,横楞间距同支撑系统;梁侧模包底模,侧模底部坐落在横楞上;梁侧模采用12mm木胶合板做面板,50mm×100mm木方做纵肋,侧模外侧设槽钢夹具,根据梁高不同,分别设1~2根对拉螺栓,间距600mm,侧楞设斜撑于横楞上,以此校正侧模垂直度和平直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持模板整体重量较轻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支撑性能和覆盖全面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的混凝土表面的冲洗和浸润;冲洗时要注意顺序,保证后冲洗部分不对先冲洗部分造成影响;冲洗的时间保证混凝土基面能达到浸润饱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洗可以冲刷原混凝土层表面的松散颗粒,避免反复冲洗是避免在初步干燥后重新冲刷容易导致原冲刷面再次产生松散颗粒。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的灌浆料采用自流平特种砼,浇注时可在楼层用漏斗灌注进已支好的模板中,浇注过程中使用小型振动棒持续振捣,或在外侧敲击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捣可以将灌筑的浆料震实,以提高浇注后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以使得排气顺畅,阻止气孔的产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5中的灌浆料的养护,灌浆后3~5小时将灌浆面抹平压光,覆盖时湿润物洒水养护一周,待拆模后覆盖并保持灌浆料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养护可以防止灌筑后的混凝土开裂,并吸水保温提高凝结稳定性和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6中的模板拆除时间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拆模时间,环境温度为5~15℃时,拆模时间为养护后的48小时,当环境稳定≥15℃时,拆模时间为养护后的24小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稳定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充分凝结,保证加固后的混凝土层的牢固程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步骤1、2的情况作出科学的评估,以较好适应当前的施工情况,其后通过架设模板,并以加大截面灌浆的方式,加宽、覆盖修整后的混凝土层以及新联结的钢筋;以此实现对老、旧楼房进行、翻修以适用于新的用途,同时也原混凝土层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

2、在植筋之初检测原钢筋位置、精准的清理和检查、间隙性的配胶和注胶,保证施工的精准保证牢固程度,提升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流程;

图2是实施例1的化学植筋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楼房改造加固施工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理;其依次包括

凿除装饰层,凿除装饰层需到达混凝土结构层;

修复混凝土表面缺陷,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渣、油脂、杂物、混凝土风化、蜂窝直至密实部分;

砼表面凿毛,混凝土表面凿毛,混凝土棱角打掉;凿毛时要保证表面一定的粗糙度、凿毛要均匀,凿坑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凿毛后用钢丝刷清除表面疏松颗粒,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净粉尘;

表面进行冲洗;将混凝土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冲洗时要注意顺序,保证后冲洗部分不对先冲洗部分造成影响;冲洗的时间保证混凝土基面能达到浸润饱和。

检测混凝土层的受损情况、混凝土强度性能,并做相的加固评估。

步骤s2钢筋加固;将根据设计构件配筋图和图纸的说明及有关规范的要求,绘制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计算出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将钢筋原料按要求加工;以化学植筋,单面和双面搭接焊和绑扎相结合的方式加固原混凝土层或原钢筋布局;植筋完成后,间隔3天,采用拉拔仪对钢筋植筋状况进行抽检,每组抽检为3根,其拉拔植达到设计数值,若钢筋被拉出,则重新对步骤s1的混凝土表面进行评估和清理,并重新进行植筋。

化学植筋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检查被植筋的混凝土面是否完好,判断植筋处混凝土内的钢筋位置,核对、标记植筋部位,以便钻孔时避开钢筋。

2)钻孔:按设计要求在施工面上划定钻孔植筋的位置,放好样,利用电锤钻孔。根据图纸要求选择相应的钻头。钻孔深度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实际操作,根据孔径和对应深度进行钻孔,经检查满足要求即可终孔。

3)孔洞清理:

成孔后的孔道利用吹风机和刷子清除孔道内的粉尘,避免由于粉尘产生隔离而影响粘结面,先用吹风机套细管伸入孔道内吹除粉尘,然后用专用试管刷来回清刷孔壁,如此反复2-3遍,直到孔内孔壁无浮尘水渍为止。清孔后如不准备立即进行植筋,应及时堵塞孔口,避免污染。

4)钢筋处理

检查钢筋是否顺直,对锚固筋端部用钢丝刷去除锈渍,直至表面基本光亮无任何悬浮物为止。除锈的长度大于植入长度,除锈后置于干净的环境中备用。

5)配胶和注胶:

配胶和注胶一次完成。注胶采用专用粘胶灌注器(胶枪)。首先将植筋胶直接放入胶枪中,将搅拌头(注胶管)旋到胶的头部,扣动胶枪直至胶流出来,为了防止新胶不能完全混合好,刚开始流出的胶不使用,待胶流出成均匀的稳定颜色方可使用。注胶时,将注胶管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入孔内约2/3即可。每次扣动胶枪后停顿5-6秒钟,再扣动下一次胶枪。注胶时应一边注胶一边缓缓拔出胶枪。

6)插筋/锚栓:

插入处理好的钢筋/锚栓,插筋/锚栓的时候应将锚筋/锚栓旋转并缓速插入孔道内,使胶与钢筋/锚栓全面粘结并防止孔内胶流出。按植筋/锚栓固化时间表进行操作,使得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锚栓的表面及螺纹缝隙中。

7)养护

插好的钢筋/锚栓不可再扰动,待植筋胶养护期结束后才可进行钢筋焊接。

步骤s3加大截面灌浆料的情况评估;根据步骤的s1的混凝土层的加固评估和步骤s2中的可加固钢筋情况,做加大截面灌浆料的范围、厚度评估;

步骤s4模板布置,根据步骤s3中的情况评估做相的模板布局;需布置的模板包括梁底模板、主梁底模的下纵横楞、梁侧模、,

梁底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合板或15mm厚木胶合板,主梁底模的下纵横楞均采用50mm×100mm木方;梁侧模底部坐落在下纵横楞上;梁侧模采用12mm木胶合板做面板,50mm×100mm木方做纵肋,梁侧模外侧设槽钢夹具,根据梁高不同,分别设1~2根对拉螺栓,间距600mm,侧楞设斜撑于横楞上,以此校正侧模垂直度和平直度。

步骤s5加大截面灌浆料的施工;对原结构冲洗,及浸润并同时进行灌浆料的拌制,在老混凝土表面均匀喷涂一层界面剂,厚度在1~2mm,在界面剂初凝前,浇筑灌浆料并加强养护。而后将灌浆料浇注至模板中,灌浆料采用自流平特种砼,浇注时可在楼层用漏斗灌注进已支好的模板中,浇注过程中使用小型振动棒适当振捣,或在外侧敲击模板,使得排气顺畅;灌浆后3~5小时将灌浆面抹平压光,覆盖时湿润物洒水养护一周,以对灌浆料进行洒水养护。

步骤s6模板的拆除,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拆模时间,环境温度为5~15℃时,拆模时间为养护后的48小时,当环境稳定≥15℃时,拆模时间为养护后的24小时,拆模后应覆盖并保持灌浆料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