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地受限的燃煤电厂主厂房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4284发布日期:2019-04-12 23:0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场地受限的燃煤电厂主厂房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煤电厂主厂房布置形式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场地受限的燃煤电厂主厂房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本工程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是一个老厂改造工程。需拆除部分原有的老旧机组,在原有场地里进行新建。业主的需求和场地条件的限制,造成了本工程和常规电厂的布置有很大不同:本工程是在原有场地上进行拆除新建,本工程的场地呈南北走向,主厂房在场地北侧,烟囱在南侧。未拆除的老厂机组还在运行,老厂部分主要管线从本工程场地的北侧经过,业主明确要求不能拆除,同时,在场地的南侧有一条该电厂的主要交通道路。场地的西侧也是电厂的一条主要交通道路,东侧为还在运行的老厂机组。这样使得本工程的场地受限严重。常规的燃煤电厂主厂房布置为:汽机房、除氧煤仓间和锅炉房的三列顺列布置,但由于本工程的场地限制,导致传统的三列式布置不能成行。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和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自治区接壤,地处内陆纬度较高,当地的冬季时间较长且非常寒冷,使得当地需要长达半年的供暖期。而本工程改建的电厂是当地最重要的冬季热源,为了满足当地较高的供暖要求,在本工程的机炉匹配上,选择了出力更大的锅炉来供暖,导致锅炉房体积变大,而此时汽机房的体积较小,导致了大锅炉房需要与小汽机房进行匹配。由于锅炉房内各层的高度均有提高,这也导致了集控室与汽机房运转层的布置受到了影响,往常,集控室与汽机房运转层位于同一层,便于集控室对汽机房运转层进行控制和观察,但本专利中需要重新布置集控室以同时匹配大体积的锅炉和小体积的汽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置合理的主厂房。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场地受限的燃煤电厂主厂房的布置结构,包括汽机房、锅炉房和集控楼,所述锅炉房位于所述汽机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锅炉房之间设有所述集控楼;所述集控楼内设有集控室,所述锅炉房内设有锅炉运转层,所述汽机房内设有汽机房运转层,所述集控室与锅炉运转层为于同一平层,均位于所述汽机房运转层上层,所述集控室连接有通往所述汽机房运转层的连接通道和通往所述锅炉运转层的第一连接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集控楼的左右两侧为侧煤仓,所述侧煤仓与所述集控楼连接为一整体的综控楼。

进一步的,所述集控室位于所述汽机房与所述综控楼的相交处的中部,所述汽机房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锅炉房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平台,所述综控楼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锅炉房之间也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集控室与所述汽机房的连接处设有门廊,所述门廊位于所述汽机房运转层的上层,所述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门廊和所述汽机房运转层。

优选的,所述连接通道为对称设置于所述门廊左右两端的钢梯。

进一步的,所述汽机房运转层的左右两侧与所述锅炉运转层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锅炉运转层连通的第三连接平台和联系通道,所述第三连接平台与所述锅炉运转层位于同一平层,所述联系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平台和所述汽机房运转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平台和所述联系通道设置于与所述汽机房运转层的汽机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联系通道为钢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侧煤仓和集控楼整体布置成南北长条形,在汽机房中部位置嵌入汽机房运转层,将锅炉房布置于集控楼两侧,使各区域合理布置。集控室布置于汽机房与综控楼相交处,处于核心位置,无论去汽机房、锅炉房和综控楼各层均很便捷。集控室位于汽机房运转层上层,便于对汽机运转层平台的观察。同时,在集控室面对汽机房运转层平台侧还设置了门廊,既增加了集控室的隔音效果,又增加了安全性,同时使得从集控室观察汽机运转层的视野更好。该门廊两端设置两部钢梯,通往汽机房运转层。第三连接平台和联系通道的布置更加方便汽机运转层和锅炉运转层的联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0.00m层主厂房布置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中锅炉运转层与汽机房运转层连接的运转层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锅炉运转层与汽机房运转层连接的立面图;

其中,1—汽机房,2—锅炉房,3—集控楼,4—集控室,5—汽机房运转层,6—侧煤仓,7—综控楼,8—第二连接平台,9—门廊,10—连接通道,11—锅炉运转层,12—第三连接平台,13—联系通道,14—第一连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的场地受限的燃煤电厂主厂房的布置结构,包括汽机房1和锅炉房2,锅炉房2位于汽机房1的左右两侧、两个锅炉房2之间设有集控楼3,集控楼3的左右两侧为侧煤仓6,侧煤仓6与所述集控楼3连接为一整体的综控楼7。

集控楼3内设有集控室4,集控室4位于所述汽机房1与所述综控楼7的相交处的中部,锅炉房2内设有锅炉运转层11,汽机房1内设有汽机房运转层5,集控室4与锅炉运转层11为于同一平层,均位于所述汽机房运转层5上层,集控室4与汽机房1的连接处设有门廊9,门廊9位于汽机房运转层5的上层,门廊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钢梯,钢梯的两端分别连接门廊9和汽机房运转层5。集控室4的左右两侧还连接有通往锅炉运转层11的第一连接平台14。

汽机房1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所述锅炉房2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平台8,综控楼7的左右两侧与两个锅炉房2之间也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平台8。

汽机房运转层5的左右两侧与锅炉运转层11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与锅炉运转层11连通的第三连接平台12和钢梯,第三连接平台12和钢梯设置于与汽机房运转层5的汽机对应的位置处。第三连接平台12与锅炉运转层11位于同一平层,钢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连接平台12和汽机房运转层5。

本发明中,

汽机房:共分三层。标高分别为±0.00m、4.50m和9.00m。汽轮发电机布置在汽机房9.00m运转层,大平台布置,其中心线距a轴11.00m。±0.00m布置有汽轮发电机机座、励磁小间、辅助设备及检修场地等等。4.50m层布置辅机设备、发电机出线平台及厂用配电间等等。9.00m层布置有汽轮发电机。汽机房屋盖为实腹式钢梁与夹芯板屋面,屋架底标高22.30m,屋架下设置桥式起重机,轨顶标高为19.20m。屋面上设置有屋顶通风机。

汽机房2/01~1轴为热网首站区域:共分二层,标高分别为±0.00m和6.50m。0.00m布置热网循环泵,6.50m布置热网加热器。

侧煤仓:共分四层,标高分别为±0.00m、12.60m、26.40m和32.00m,其中±0.00m层布置磨煤机;12.60m层布置给煤机和煤斗;皮带拉紧装置布置在18.60m层;27.40m层布置带式输送机;32.00m层布置煤仓间转运站。

集中控制楼:共分五层,标高分别为±0.00m、4.50m、9.00m、12.60m和18.60m;其中±0.00m层布置380kv配电室、蓄电池室、化学加药间;4.50m层布置仪表间、高温架间、380v锅炉配电室、电气二次设备间;9.00m层为电缆夹层;12.60m布置集中控制室、热控电子设备间、交接班室和工程师站;18.60m层布置2台除氧器、空调机和皮带拉紧装置。

锅炉房:锅炉为岛式布置,紧身封闭。每台锅炉设一部客货两用电梯。在综控制楼7的两端设有封闭楼梯间,楼内均有走道通向两端的楼梯间。在综控楼7的12.6m层,通过一次风机房的上人屋面将综控楼7与锅炉房2形成有效连接。集控室4布置于汽机房1与综控楼7相交处,处于核心位置,无论去汽机房1、锅炉房2和综控楼7各层均很便捷。由于是大炉小机的布置方式,汽机房运转层5标高为9.0m,锅炉运转层11在12.6m,故将集控室4布置于12.6m,更方便对汽机房运转层5的观察。同时,在集控室4面对汽机房运转层5平台侧还设置了3.0m宽的门廊,既增加了集控室4的隔音效果,又增加了安全性。该门廊9两端设置两部钢梯10,通往9.0m层汽机房运转层5。该设计使得从汽机房运转层5往集控室4看更显气派。为了更加方便汽机房运转层5和锅炉运转层11的联系,分别在汽机房b排设置了两部钢梯(联系通道13)和第二连接平台12。0.00m层汽机房b排和锅炉房2之间设置一条3.3m宽贯通的炉前通道(第二连接平台8);综控楼7两侧与两炉之间均留有3.5m宽的通道(第二连接平台8),该通道与炉前通道垂直相交。此三条通道保证了主厂房三个区域之间在0.00m有效连接和疏散要求。在汽机房1和综控楼7相交处设有一部钢筋混凝土封闭楼梯间,该楼梯为主厂房区域最主要的疏散楼梯,可通至主厂房各层楼面及屋面;综控楼7另一端也设有一部钢筋混凝土封闭楼梯间,可通至综控楼各层楼面;汽机房5固定端(热网首站内)设有一部消防钢梯,扩建端设有一部消防钢梯,每部楼梯之间的距离均小于100m。在两台汽机旁均设有供疏散和检修用的钢梯,同时在汽机房运转层5和中间层均设有一定数量的疏散和检修钢梯;主要设备通过设在汽机房1中部的检修场地及其上部各层楼板上的吊物孔,起吊运输设备;检修场地的入口处安装可供大型设备出入的电动卷帘门。

主厂房防火

主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丁类,耐火等级是二级。疏散及防火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12)执行。

汽机房1与锅炉房2之间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分隔,墙上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汽机房a排外10m范围内布置有变压器,变压器外轮廓投影范围外侧各3m内的汽机房外墙采用了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保证了该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由于其他外墙为复合压型钢板,为了保证立面效果的同一,在该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外侧加了一层压型钢板。综控楼7与锅炉房2之间也采用了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了分隔,墙上开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疏散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配电装置室、励磁设备间、电缆夹层、电缆竖井以及主厂房各车间隔墙上的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防火门一律向疏散方向开启。

本专利的布置采用了侧煤仓的布置形式,但又不拘泥于常规侧煤仓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侧煤仓6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使侧煤仓6在集控楼3的两侧,既保证了侧煤仓6与锅炉较近的距离,缩短了各种管道的长度,完全体现了侧煤仓6的优势,又在侧煤仓6中间多加了两跨,用来布置设备用房,合理利用了两炉之间的空间。在有限的场地里,将侧煤仓6和集控楼3融为一体,形成综控楼7,在综控楼7中集成了除氧煤仓间,将有限的场地面积充分利用。既满足工艺专业要求,又能将主厂房全部布置完善,同时,与常规前煤仓间布置方案相比,煤仓间、四大管道的费用都相对节省,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对常侧煤仓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创新,在工期紧迫及外界条件复杂的制约下,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厂址的具体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综合考虑该工程的特点、各工艺专业的要求、运行维修的便捷、施工条件的便利及环境保护、工程造价等因素,按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综合比较,最后得出最适合工程条件的主厂房布置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