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6024发布日期:2019-03-08 23:4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光房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阳光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阳光房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阳光房也称为玻璃房,是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常建于独栋住宅、餐馆、温室、展厅或封闭露台。现有阳光房房顶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固定,所有部位尺寸必须切割到位,如果在房顶或者墙体搭建过程中出现尺寸偏差,就需要对所用型材的尺寸进行调整,误差大的话还要返厂重新切割材料,装配精度差,搭建过程繁琐,安装难度大,仅限于客户订制,缺乏通用性。其次,对于同时设置德高顶和玻璃顶的阳光房屋顶结构中,现有德高顶和玻璃顶之间的高度差将高达十几厘米,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利于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易造成屋顶渗水现象。再次,现有阳光房的设计和结构中,主梁强度会随着主梁跨度的增大而减弱,时间长了就容易断裂而不得不更换,而且房顶框架的主梁和次梁在相互连接处受力集中,受力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定制化程度、提高整体强度和美观度的阳光房屋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阳光房屋顶结构,包括房顶框架和设于房顶框架内的玻璃顶和德高顶,所述房顶框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主梁,相邻的主梁通过多根次梁连接;

在主梁的上部及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安装玻璃顶或德高顶的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在主梁的顶部扣设有主梁盖板;所述次梁包括上次梁和下次梁,在上次梁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安装玻璃顶或德高顶的上次梁支撑部和下次梁支撑部,上次梁和下次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

所述玻璃顶包括上玻璃和下玻璃,上玻璃的边缘压接于主梁上支撑部和上次梁支撑部上,下玻璃的边缘压接于主梁下支撑部和下次梁支撑部上;所述德高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板、保温板、耐水板、防水板和沥青瓦,所述底板和保温板压接于主梁下支撑部和下次梁支撑部,耐水板、防水板和沥青瓦压接于主梁上支撑部和上次梁支撑部。

优选地,在主梁的中部设有贯穿主梁两端的主梁空腔,在主梁空腔内设有一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设于主梁空腔中部的一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抵接在主梁空腔顶部侧壁,所述支撑块与一加强绳相连,加强绳的两端分别与固设于主梁空腔两端上部的两个加强绳固定件相连,所述加强绳通过改变与加强绳固定件的连接位置来调节其位于主梁空腔内部分的绷直程度。

优选地,在加强绳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设有外螺纹的螺纹筒,在加强绳固定件上开设有一螺纹孔,加强绳两端的螺纹筒与加强绳固定件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加强绳与支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玻璃和下玻璃之间的腔体内设有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包括遮阳布和驱动遮阳布伸缩的剪叉机构,遮阳布和剪叉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一固定梁和一滑动梁相连,所述固定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主梁固定连接,滑动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主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梁在剪叉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梁,在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之间设有主梁滑槽,所述滑动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于主梁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剪叉机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剪叉,与固定梁连接的剪叉的其中一剪叉臂的端部铰接于固定梁上、另一剪叉臂的端部滑动连接在固定梁上,与滑动梁连接的剪叉的其中一剪叉臂的端部铰接于滑动梁上、另一剪叉臂的端部滑动连接在滑动梁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梁包括上固定梁和下固定梁,在上固定梁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分别设有上固定梁支撑部和下固定梁支撑部,在下固定梁上设有底部开口的下固定梁安装腔,在下固定梁安装腔顶部设有供剪叉臂滑动端滑动的下固定梁滑槽,在下固定梁安装腔内设有驱动剪叉臂滑动端在下固定梁滑槽内滑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剪叉臂滑动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下固定梁滑槽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在下固定梁安装腔内侧壁上固设有电机和第三绕线柱,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后再反向绕过第三绕线柱,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端部绕过第三绕线柱后再反向绕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数圈,且最终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端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绕设长度之和等于剪叉臂滑动端的滑动行程,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处于绷紧状态。

优选地,电机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剪叉臂滑动端滑动方向,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的轴向垂直于剪叉臂滑动端滑动方向,第三绕线柱的轴向同时垂直于剪叉臂滑动端滑动方向和第一绕线柱轴向,电机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剪叉臂滑动端滑动方向,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从第三绕线柱上的绕出方向垂直于电机的输出轴轴向。

优选地,在上次梁和下次梁、上固定梁和下固定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槽,在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上分别设有挡边,所述上次梁和下次梁、上固定梁和下固定梁通过两端的卡槽卡设于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的挡边上。

优选地,在下次梁的中部设有底部开口的下次梁灯带腔,下次梁灯带腔的开口通过灯带扣板扣合,下固定梁安装腔的底部通过灯带扣板扣合。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定制化程度:

房顶框架由主梁和次梁拼接形成,两者之间的连接简单,搭建房顶时,中间的德高顶和玻璃顶都能在工厂内按尺寸完成切割、铣、钻孔等加工,房顶横向尺寸的调节,采用安装现场可切割的德高顶材作为横向调节块,在现场将标准尺寸的德高顶和玻璃顶搭建完毕后,最外侧的玻璃顶或德高顶根据房顶剩余的施工面积进行切割即可,不需要反复调整每块德高顶和玻璃顶的尺寸,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使阳光房在现场的施工时间缩短;

剪叉式遮阳机构的伸缩尺寸灵活可变,在工厂批量加工好一定尺寸的遮阳机构后,在现场施工时可适用于长度差在50公分左右的遮阳区域,降低了对尺寸精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阳光房的模块化设计;

(2)提高了整体美观度:

两层玻璃和德高顶的各层支撑在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上,增加了两层玻璃之间的距离,使玻璃顶的厚度与德高顶的厚度接近,使德高顶层顶部与玻璃顶层顶部齐平设置,方便在主梁顶部扣设主梁盖板,实现主梁盖板与两侧玻璃顶和德高顶之间的密封,而且提高了美观程度;

主梁下支撑部与周围部件围成走线槽,次梁上灯带的电线从主梁下支撑部与周围部件围成的空间走线,避免灯线裸露于屋顶底部;

下固定梁上设置的下固定梁支撑部,在遮阳布收纳后能将遮阳布挡住,从室内观察不到遮阳布,实际加工时可增加靠近剪叉机构一侧的下固定梁支撑部宽度,确保遮阳布能完全被挡住,而且固定梁本身也作为房顶框架的一部分,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美观度;

下固定梁安装腔内安装电机,并且集成了灯光,打开灯板就可以卸载电机进行检修,而且当停电时打开灯板手动拉动拉绳就可以打开或关闭遮阳机构;

次梁上设置安装灯带的空腔,不需要外设照明灯,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美观度;

(3)结构稳定,延长了阳光房的使用寿命:

通过主梁加强件增强了主梁本体的抗折弯强度,提高了主梁本体的使用寿命,增大了阳光房的整体跨度;

上次梁和下次梁的端部分别卡接于主梁上支撑部和主梁下支撑部,相对于传统的采用连接件连接的方式,使上次梁和下次梁端部施加给主梁本体的力由连接点扩散至面,实现了屋顶更稳固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遮阳布未示出);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主梁与德高顶和玻璃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设有遮阳机构的部分玻璃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固定梁及驱动机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主梁及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加强梁及加强绳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下次梁上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顶,2、德高顶,3、主梁,4、次梁,5、主梁上支撑部,6、主梁下支撑部,7、主梁盖板,9、剪叉臂滑动端,401、上次梁,402、下次梁,10、上次梁支撑部,11、下次梁支撑部,12、上玻璃,13、下玻璃,14、遮阳布,15、剪叉机构,16、固定梁,17、滑动梁,18、主梁滑槽,19、滑块,20、第一拉绳,21、第二拉绳,22、第一绕线柱,23、第二绕线柱,24、电机,25、第三绕线柱,26、卡槽,27、挡边,201、底板,202、保温板,203、耐水板,204、防水板,205、沥青瓦,301、主梁空腔,302、支撑块,303、加强绳,304、加强绳固定件,305、螺纹筒,306、螺纹孔,161、上固定梁,162、下固定梁,163、上固定梁支撑部,164、下固定梁支撑部,165、下固定梁安装腔,166、下固定梁滑槽,901、下次梁灯带腔,902、灯带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阳光房屋顶结构,包括房顶框架和设于房顶框架内的玻璃顶1和德高顶2,所述房顶框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主梁3,相邻的主梁3通过多根次梁4连接;主梁和次梁之间的连接简单,搭建房顶时,中间的德高顶和玻璃顶都能在工厂内按尺寸完成切割、铣、钻孔等加工,在现场将标准尺寸的德高顶和玻璃顶搭建完毕后安装玻璃或德高顶,最外侧的玻璃顶或德高顶根据房顶剩余的施工面积进行切割即可,不需要反复调整每块德高顶和玻璃顶的尺寸,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使阳光房在现场的施工时间缩短;

如图3及图5中所示,在主梁3的上部及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安装玻璃顶1或德高顶2的主梁上支撑部5和主梁下支撑部6,在主梁3的顶部扣设有主梁盖板7;所述次梁4包括上次梁401和下次梁402,在上次梁401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安装玻璃顶1或德高顶2的上次梁支撑部10和下次梁支撑部11,上次梁401和下次梁40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主梁上支撑部5和主梁下支撑部6;

所述玻璃顶包括上玻璃12和下玻璃13,上玻璃12的边缘压接于主梁上支撑部5和上次梁支撑部10上,下玻璃13的边缘压接于主梁下支撑部6和下次梁支撑部11上;所述德高顶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板201、保温板202、耐水板203、防水板204和沥青瓦205,所述底板201和保温板202压接于主梁下支撑部6和下次梁支撑部11,耐水板、防水板和沥青瓦压接于主梁上支撑部5和上次梁支撑部10。

两层玻璃和德高顶的各层支撑在主梁上支撑部5和主梁下支撑部6上,增加了两层玻璃之间的距离,使玻璃顶的厚度与德高顶的厚度接近,使德高顶层顶部与玻璃顶层顶部齐平设置,方便在主梁3顶部扣设主梁盖板7,实现主梁盖板与两侧玻璃顶和德高顶之间的密封,而且提高了美观程度。

如图8-图9中所示,在主梁3的中部设有贯穿主梁3两端的主梁空腔301,在主梁空腔301内设有一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设于主梁空腔301中部的一支撑块302,支撑块的顶部抵接在主梁空腔顶部侧壁,所述支撑块302与一加强绳303相连,加强绳303的两端分别与固设于主梁空腔301两端上部的两个加强绳固定件304相连,所述加强绳303通过改变与加强绳固定件304的连接位置来调节其位于主梁空腔301内部分的绷直程度。

在加强绳303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设有外螺纹的螺纹筒305,在加强绳固定件304上开设有一螺纹孔306,加强绳303两端的螺纹筒305与加强绳固定件304上的螺纹孔306螺纹连接,加强绳303与支撑块302固定连接,通过主梁加强件增强了主梁本体的抗折弯强度,提高了主梁本体的使用寿命,增大了阳光房的整体跨度;

如图4-图7中所示,在上玻璃12和下玻璃13之间的腔体内设有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包括遮阳布14和驱动遮阳布14伸缩的剪叉机构15,遮阳布14和剪叉机构15的两端分别与一固定梁16和一滑动梁17相连,所述固定梁16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主梁3固定连接,滑动梁17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主梁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梁17在剪叉机构15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梁16,在主梁上支撑部5和主梁下支撑部6之间设有主梁滑槽18,所述滑动梁17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滑动设于主梁滑槽18内。

所述剪叉机构15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剪叉,与固定梁16连接的剪叉的其中一剪叉臂的端部铰接于固定梁16上、另一剪叉臂的端部滑动连接在固定梁16上,与滑动梁17连接的剪叉的其中一剪叉臂的端部铰接于滑动梁17上、另一剪叉臂的端部滑动连接在滑动梁17上。

所述固定梁包括上固定梁161和下固定梁162,在上固定梁161的上部和下部两侧分别设有上固定梁支撑部163和下固定梁支撑部164,在下固定梁162上设有底部开口的下固定梁安装腔165,在下固定梁安装腔165顶部设有供剪叉臂滑动端9滑动的下固定梁滑槽166,在下固定梁安装腔166内设有驱动剪叉臂滑动端9在下固定梁滑槽166内滑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剪叉臂滑动端9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下固定梁滑槽166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绕线柱22和第二绕线柱23,在下固定梁安装腔166内侧壁上固设有电机24和第三绕线柱25,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的另一端分别绕过第一绕线柱22和第二绕线柱23后再反向绕过第三绕线柱25,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的端部绕过第三绕线柱25后再反向绕设在电机24的输出轴上数圈,且最终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的端部与电机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在电机24输出轴上的绕设长度之和等于剪叉臂滑动端9的滑动行程,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处于绷紧状态。

电机24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滑动端滑动方向,第一绕线柱22和第二绕线柱23的轴向垂直于剪叉臂滑动端9滑动方向,第三绕线柱25的轴向同时垂直于剪叉臂滑动端9滑动方向和第一绕线柱22轴向,电机24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剪叉臂滑动端9滑动方向,第一拉绳20和第二拉绳21从第三绕线柱25上的绕出方向垂直于电机24的输出轴轴向。

在上次梁401和下次梁402、上固定梁161和下固定梁16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槽26(如图10中所示),在主梁上支撑部5和主梁下支撑部6上分别设有挡边27,所述上次梁401和下次梁402、上固定梁161和下固定梁162通过两端的卡槽26卡设于主梁上支撑部5和主梁下支撑部6的挡边27上。相对于传统的采用连接件连接的方式,上次梁和下次梁端部施加给主梁本体的力由连接点扩散至面,实现了屋顶更稳固的支撑。

在下次梁402的中部设有底部开口的下次梁灯带腔901,下次梁灯带腔901的开口通过灯带扣板902扣合,下固定梁安装腔165的底部通过灯带扣板902扣合,次梁上设置安装灯带的空腔,不需要外设照明灯,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美观度,主梁下支撑部与周围部件围成走线槽,次梁上灯带的电线从主梁下支撑部与周围部件围成的空间走线,避免灯线裸露于屋顶底部;打开灯带扣板902就可以卸载电机进行检修,而且当停电时打开灯带扣板902手动拉动拉绳就可以打开或关闭遮阳机构。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