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4606发布日期:2019-04-03 04:1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挑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工地上传统的悬挑脚手架均采用工字钢穿墙固定在楼面板上,由于铝模的推广应用,在铝模板上开洞,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拖延了施工进度,更会造成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以及后期修补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渗漏隐患严重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铝模、施工成本低、能够减少渗漏隐患的悬挑脚手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挑脚手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挑脚手架,包括悬挑型钢、脚手架本体、第一拉结锚具以及钢丝绳,所述悬挑型钢固定于底层结构楼板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脚手架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悬挑型钢的延伸段上,所述第一拉结锚具固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结锚具和所述悬挑型钢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拉结锚具包括套管、对拉螺杆、垫片以及螺母,所述套管预埋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所述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垫片、套管以及所述钢丝绳的端头与所述螺母固接。

较佳地,所述垫片采用pvc垫片。

较佳地,所述钢丝绳由两根钢丝绳采用花篮螺栓连接而成。

较佳地,所述脚手架本体包括立杆和横杆,所述悬挑型钢上焊接有两个钢筋头,所述立杆对应套设于所述钢筋头上。

较佳地,所述钢丝绳的数量为两条,所述两条钢丝绳的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拉结锚具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两个所述钢筋头分别对应的固定座上。

较佳地,内侧的所述钢丝绳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9°~35°;外侧的所述钢丝绳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9°~45°。

较佳地,所述悬挑型钢与所述底层结构楼板采用第二拉结锚具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拉结锚具包括套管、对拉螺杆、垫片以及螺母,所述套管预埋于所述底层结构楼板内,所述对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垫片、套管以及所述悬挑型钢与所述螺母固接。

较佳地,位于转角位置和施工电梯位置的所述悬挑型钢上纵向铺设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横向间距为9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悬挑脚手架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第一拉结锚具和悬挑型钢连接钢丝绳的两端,实现一种上拉式悬挑脚手架,能够有效防止外墙板连接部位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爆模现象,可实现防止外墙工字钢连接部位漏浆,安全可靠;

2.本发明操作简单,工地施工人员均可操作,施工快速便捷,不会对整体工期产生影响;

3.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后期修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悬挑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悬挑脚手架中第一拉结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悬挑脚手架中悬挑型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悬挑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悬挑型钢、11-钢筋头、12-固定座、20-脚手架本体、21-立杆、22-横杆、30-第一拉结锚具、31-套管、32-对拉螺杆、33-垫片、34-螺母、40-钢丝绳、41-端头、42-花篮螺栓、50-第二拉结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的悬挑脚手架,请参考图1至图3,包括悬挑型钢10(18号工字钢)、脚手架本体20、第一拉结锚具30以及钢丝绳40,所述悬挑型钢10固定于底层结构楼板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脚手架本体20固定安装于所述悬挑型钢10的延伸段上,所述第一拉结锚具30固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所述钢丝绳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结锚具30和所述悬挑型钢10固定连接。本发明利用第一拉结锚具30和悬挑型钢10连接钢丝绳40的两端,实现一种上拉式悬挑脚手架,能够有效防止外墙板连接部位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爆模现象,且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后期修补费用。

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脚手架本体20包括立杆21和横杆22,所述立杆21采用空心钢管,所述悬挑型钢10上焊接有两个钢筋头11,所述立杆21对应套设于所述钢筋头11上,即:施工中预先在悬挑型钢10上焊接钢筋头11对立杆21上进行定位,再采用顶托倒置的方式将立杆21插入钢筋头11,实现脚手架本体20与悬挑型钢1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两立杆21之间的距离为0.65m~1.5m。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钢丝绳40的数量为一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拉结锚具30和悬挑型钢10上外侧立杆21的位置处;较佳地,此时所述钢丝绳40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9°~45°,利用钢丝绳40实现拉结,确保施工安全;较佳地,所述钢丝绳40由两根钢丝绳采用花篮螺栓42连接而成,利用丝杠进行伸缩,从而调整钢丝绳40的松紧度。

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2,所述第一拉结锚具30包括套管31、对拉螺杆32、垫片33以及螺母34,较佳地,所述垫片33采用pvc垫片,所述套管31预埋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所述对拉螺杆32依次穿过所述垫片33、套管31以及所述钢丝绳40的端头41与所述螺母34固接,本发明只需在浇筑混凝土前,在铝模上打孔,并预埋pvc垫片,无需后期在铝模板上开洞,从而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渗漏风险,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外墙板连接部位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爆模现象。

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悬挑型钢10与所述底层结构楼板采用第二拉结锚具50实现硬拉结,具体地,所述第二拉结锚具50的结构与第一拉结锚具30的结构类似:包括套管31、对拉螺杆32、垫片33以及螺母34,所述套管31预埋于所述底层结构楼板内,所述对拉螺杆32依次穿过所述垫片33、套管31以及所述悬挑型钢10与所述螺母34固接。

较佳地,位于转角位置和施工电梯位置的所述悬挑型钢10上纵向铺设工字钢(16号工字钢),所述工字钢横向间距为900mm,以加强对转角位置和施工电梯位置的支撑。

实施例二

请重点参考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钢丝绳40的数量为两条,所述两条钢丝绳40的其中一端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拉结锚具30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与两个所述钢筋头11分别对应的固定座12上,换句话说,本发明在需要增加拉结强度的位置处(如窗口位置),设置两个拉结点。

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4,内侧的所述钢丝绳40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9°~35°;外侧的所述钢丝绳40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19°~45°,当然,外侧的所述钢丝绳40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内侧的所述钢丝绳40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悬挑脚手架,包括悬挑型钢10、脚手架本体20、第一拉结锚具30以及钢丝绳40,所述悬挑型钢10固定于底层结构楼板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脚手架本体20固定安装于所述悬挑型钢10的延伸段上,所述第一拉结锚具30固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所述钢丝绳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结锚具30和所述悬挑型钢10固定连接。本发明利用第一拉结锚具30和悬挑型钢10连接钢丝绳40的两端,实现一种上拉式悬挑脚手架,能够有效防止外墙板连接部位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爆模现象,且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后期修补费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