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291发布日期:2018-08-28 22:0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呈现出中西交汇、风格多样的特点。这一时期,传统的中国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数量上的优势,但戏园、酒楼、客栈等娱乐业、服务业建筑和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普遍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格局,扩大了人际活动空间,树立起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西方建筑风格也呈现在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哈尔滨等租界城市,出现了外国领事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部等外来建筑。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近代民族建筑,这类建筑较好地取得了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与民族风格的统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现代建筑在数量、规模、类型、地区分布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经历了以局部应用大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复古风格时期、以国庆工程10大建筑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时期、集现代设计方法和民族意蕴为一体的广州风格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区域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国的建筑将呈多元化发展。

仿古建筑用柱墙造型美观,深受人们的青睐,传统的仿古建筑用柱墙缺少建筑机构,抗震效果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包括柱础和顶梁,所述柱础和顶梁之间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通过缓冲块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顶梁的底部且紧贴顶梁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顶梁的底部开设有和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立柱的顶部中间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所述立柱中还均匀的设有预埋钢筋。

优选的,所述立柱呈圆柱状,所述立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至少设置四组,所述缓冲块在第一支撑板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缓冲块为厚度不少于50mm的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深度不少于50mm,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限位块以及限位槽的个数均不少于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结构新颖,缓冲块在第一支撑板上呈环形阵列分布,缓冲块为厚度不少于50mm的橡胶块,达到一级缓冲作用,通过在立柱的顶部中间开设有弹簧槽,使弹簧槽中设有弹簧,且使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达到二级缓冲效果,限位块和限位槽对应设置,具有很好的限位作用,解决了传统的仿古建筑用柱墙缺少建筑机构且抗震效果差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第二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础、2顶梁、3立柱、4第一支撑板、5缓冲块、6第二支撑板、7限位块、8限位槽、9弹簧槽、10弹簧、11预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包括柱础1和顶梁2,所述柱础1和顶梁2之间设有立柱3,所述立柱3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顶部通过缓冲块5连接有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二支撑板6位于顶梁2的底部且紧贴顶梁2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6的顶部设有限位块7,所述顶梁2的底部开设有和限位块7相对应的限位槽8,所述立柱3的顶部中间开设有弹簧槽9,所述弹簧槽9中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6,所述立柱3中还均匀的设有预埋钢筋11,所述立柱3呈圆柱状,所述立柱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缓冲块5至少设置四组,所述缓冲块5在第一支撑板4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缓冲块5为厚度不少于50mm的橡胶块,所述限位槽8的深度不少于50mm,所述第二支撑板6上的限位块7以及限位槽8的个数均不少于两个。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用柱墙减震装置,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6之间设置缓冲块5,缓冲块5在第一支撑板4上呈环形阵列分布,缓冲块5为厚度不少于50mm的橡胶块,达到一级缓冲作用,通过在立柱3的顶部中间开设有弹簧槽9,使弹簧槽9中设有弹簧10,且使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到第二支撑板6,达到二级缓冲效果,限位块7和限位槽8对应设置,具有很好的限位作用,解决了传统的仿古建筑用柱墙缺少建筑机构且抗震效果差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