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可移动式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827发布日期:2018-12-25 21:16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可移动式吊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可移动式吊篮。



背景技术:

在防撞墙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定型钢模施工防撞墙,是保证防撞墙侧漏面混凝土线型美观、线条流畅的常用方法。但是定型钢模通常体积较大且重量较重,人工不易安装,常用的施工方法是选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既需要起吊设备又需要可让工人站立的施工平台;更严重的是,施工平台不易设置,容易与起吊设备相互干扰,造成施工速度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吊装设备和施工平台的轻型可移动式吊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型可移动式吊篮,包括可放置在桥面的主骨架,主骨架包括若干根相互搭接的槽钢,主骨架内设有配重块,主骨架在下侧设有若干个滚轮,主骨架在右侧设有施工平台,主骨架在内部的上侧设有导杆,导杆上设有起吊设备,起吊设备与导杆之间为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主骨架为矩形框架,相邻两槽钢之间搭接有加强筋,主骨架的底面铺设有胶合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施工平台包括水平的站立平台和承重框架,承重框架与主骨架之间设有若干水平的加强筋和倾斜的加强筋实现连接在主骨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承重框架上设有若干根钢筋以形成爬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站立平台的四周设有阻燃密目网。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起吊设备为电动葫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轻型可移动式吊篮的主骨架采用槽钢搭接,结构简单轻便;可以利用工厂的技术优势分别加工主骨架和施工平台,最后再在现场完成组装,主骨架内部的上侧增设的导杆用于引导起吊设备的往复移动,即实现定型钢模从左侧移动到右侧,直接从内部转移定型钢模避免了相关设备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吊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主骨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图1中还画出了桥面1和防撞墙2;防撞墙2是采用混凝土现浇制作或预制安装制作,分布在桥面1两侧,为了防止车辆驶出所在行车道而坠落桥下的安全设施,属于桥面1附属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轻型可移动式吊篮,包括可放置在桥面1的主骨架3,主骨架3包括若干根相互搭接的槽钢,主骨架3内设有配重块4,主骨架3在下侧设有若干个滚轮5。主骨架3在右侧设有施工平台,主骨架3在内部的上侧设有导杆8,导杆8上设有起吊设备9,起吊设备9与导杆8之间为滑动连接,即两者通过滑轨连接。施工平台包括水平的站立平台71和承重框架72,承重框架72与主骨架3之间设有若干水平的加强筋6和倾斜的加强筋6实现连接在主骨架3上。站立平台71和承重框架72处于防撞墙2的外侧。

主骨架3为矩形框架,相邻两槽钢之间搭接有加强筋6,槽钢与槽钢之间以及槽钢与加强筋6之间均为焊接。导杆8采用I20工字钢,主骨架3上的槽钢采用I14工字钢,站立平台71和承重框架72均由I10的槽钢焊接而成。

此轻型可移动式吊篮的主骨架3采用槽钢搭接,结构简单轻便;可以利用工厂的技术优势分别加工主骨架3和施工平台,最后再在现场完成组装,主骨架3内部的上侧增设的导杆8用于引导起吊设备9的往复移动,即实现定型钢模从左侧移动到右侧,直接从内部转移定型钢模避免了相关设备的相互干扰。

主骨架3的底面铺设有胶合板,配重块4放置在远离站立平台71的一侧,更有助于平衡吊篮的重心。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承重框架72上设有若干根钢筋以形成爬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站立平台71的四周设有阻燃密目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起吊设备9为电动葫芦。

在使用吊篮进行安装防护墙模板时,先用限位卡固定滚轮5,配备四名施工人员,一名施工人员操作起吊设备9起吊模板,三名工人进行模板安装。施工操作人员的保险带挂钩扣在桥面1预埋钢筋上。每安装完成一段防撞墙2模板,施工人员移动吊篮,到合适位置后又在滚轮5处放入限位卡。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