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饰面安装挂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272发布日期:2018-09-11 20:09阅读:22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饰面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木饰面安装挂件。



背景技术:

木饰面大量运用于建筑的室内装饰,木饰面传统的安装方法常是用木方先制作相应的格子,钉上夹板或木工板,形成木基层,再将木饰面粘贴或钉在木基层上,这种安装方式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3977789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木饰面墙及其木饰面简易干挂构件,包括通过锚固件与墙体固定的角码,角码上通过锁定件与干挂件固定,干挂件为“T”形截面构件且包括向上延伸的上挂部和向下延伸的下挂部,以及向一侧延伸的锁定部,木饰面侧面设置有至少两套成槽底板和成槽面板,两套成槽底板和成槽面板形成的上干挂槽和下干挂槽,对应卡在干挂件的上挂部和下挂部上。

上述专利中,木饰面与墙体之间通过角码和干挂件相互连接,角码和干挂件之间通过锁定件固定连接,而在木饰面的实际安装过程中,墙面与木饰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不便于锁定件拧紧,人工难以有效操作锁定件,从而导致木饰面的安装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木饰面安装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快捷方便的木饰面安装挂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木饰面安装挂件,包括与墙体固定的固定板和与木饰面固定的连接板,所述固定板背离墙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连接板外壁转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块卡接的套杆,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卡块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板滑移方向的导向板,所述卡块远离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套杆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固定板朝向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连接板的固定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准备工作中,固定板与墙体固定,连接板与木饰面固定,木饰面安装时,连接板的套杆套在卡块上,连接板整体在导向板之间滑动直到套杆卡入弧形槽内,固定组件再次对木饰面形成二次固定。木饰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挂靠在墙体上,多重固定保障其不会脱离,整个安装过程简单快捷,操作方便,十分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板内的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两端朝向所述导向板的一侧分别开设与所述固定板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卡块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所述第二开口内弹性滑移设置有滑杆,所述第一开口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滑杆联动的卡杆,所述连接板远离木饰面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卡杆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在固定板上滑移的过程中,推动滑杆向远离卡块的方向移动,滑杆移动过程中带动卡杆转动,卡杆将卡入连接板的卡接槽内。卡杆对安装后的连接板形成二次固定,防止木饰面的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朝向所述置物腔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卡杆朝向所述置物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杆移动过程中,拉动第一连杆,第一连杆拉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带动卡杆转动,从而卡杆从第二开口内弹出,从而滑杆与卡杆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杆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适配的滑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杆的滑块在第二开口的滑移槽内滑移,进而保障滑杆滑移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卡块的侧壁与所述滑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杆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可推动滑杆靠近卡块,此时卡杆收缩在置物腔内,弹性件起到了快速复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卡杆远离所述置物腔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卡接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头卡接配合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杆转动进入卡接槽后,卡杆的卡接头将卡入卡接槽侧壁的凹槽内,卡杆对连接板的固定更加牢固,防止连接板的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相对的侧壁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槽适配的弹性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在导向板之间滑移过程中,弹性凸块可沿着活动槽方向滑移,略带角度的活动槽使得连接板的安装更加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套杆为金属杆且呈“C”字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杆与连接板固定后形成一个与卡块配合的套接空间,同时金属材质的支撑力更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弧形槽与套杆之间的卡接和卡接头与凹槽之间的卡接对安装后的木饰面实现多重固定,并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安装后的木饰面不会脱落,也不会晃动,安装稳定;

(2)木饰面安装时,通过连接板直接挂靠在固定板实现木饰面的固定,安装过程简单快捷,操作方便,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木饰面安装挂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一种木饰面安装挂件的安装剖视图;

图3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板;2、连接板;3、卡块;4、套杆;5、导向板;6、弧形槽;7、置物腔;8、第一开口;9、第二开口;10、滑杆;11、卡杆;12、卡接槽;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滑移槽;16、滑块;17、弹性件;18、卡接头;19、凹槽;20、活动槽;21、弹性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木饰面安装挂件,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板1和连接板2,固定板1呈长方体状,固定板1通过胶水或者螺丝竖直固定在墙体上,连接板2呈长方体状,连接板2通过胶水或者螺丝竖直固定在木饰面的背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板1背离墙体的一侧固定有卡块3,卡块3位于固定板1远离地面的一端,连接板2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卡块3卡接的套杆4,卡块3远离地面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套杆4卡接配合的弧形槽6,套杆4为金属杆且呈“C”字形,套杆4的两端插入连接板2相对的两侧壁内。如图5所示,套杆4与连接板2固定后形成一个与卡块3配合的套接空间,套杆4同时可卡入弧形槽6内,金属材质使得套杆4的支撑力更强,木饰面安装后不会脱落。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板1朝向卡块3的一侧固定有两个用于限制连接板2滑移方向的导向板5,导向板5以固定板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固定在固定板1上,导向板5相对的侧壁开设有活动槽20,活动槽20的开设方向与固定板1的表面之间呈锐角设置,连接板2的两侧壁固定有与活动槽20适配的弹性凸块21。当连接板2在导向板5之间滑移时,套杆4与卡杆11配合,弹性凸块21可沿着活动槽20方向滑移,略带角度的活动槽20使得连接板2安装过程中,木饰面呈小角度倾斜安装,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板1朝向卡块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抵接连接板2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固定板1内的置物腔7,所置物腔7的两端朝向导向板5的一侧分别开设与固定板1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9,第一开口8位于卡块3和第二开口9之间且第一开口8和第二开口9位于两个导向板5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开口9内沿固定板1的长度方向弹性滑移设置有滑杆10,第二开口9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滑移槽15,滑杆10的侧壁固定有与滑移槽15滑移适配的滑块16。通过滑杆10的滑块16在第二开口9的滑移槽15内滑移,进而保障滑杆10滑移的稳定性。第二开口9远离卡块3的侧壁与滑杆10之间固定有弹性件17,弹性件17为弹簧。在滑杆10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17可推动滑杆10位于靠近卡块3的一侧。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开口8内转动连接有与滑杆10联动的卡杆11,滑杆10朝向置物腔7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位于置物腔7内,第一连杆13远离滑杆10的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14,第二连杆14位于置物腔7内,卡杆11朝向置物腔7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4远离第一连杆13的一端铰接连接,卡杆11、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和滑杆10均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滑杆10移动过程中,拉动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拉动第二连杆14,第二连杆14带动卡杆11转动,从而卡杆11从第二开口9内弹出,从而滑杆10与卡杆11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连接板2在固定板1上滑移的过程中,推动滑杆10向远离卡块3的方向移动,滑杆10移动过程中带动卡杆11转动,卡杆11将卡入连接板2的卡接槽12内。卡杆11对安装后的连接板2形成二次固定,防止木饰面的晃动。

如图2所示,连接板2远离木饰面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杆11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2,卡杆11远离置物腔7的一端固定有卡接头18,卡接头18侧剖面为三角形,卡接槽12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接头18卡接配合的凹槽19。当卡杆11转动进入卡接槽12后,卡杆11的卡接头18将卡入卡接槽12侧壁的凹槽19内,通过卡接头18和凹槽19的配合使得卡杆11对连接板2的固定更加牢固,防止连接板2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木饰面安装的准备工作如下,先将固定板1与墙体固定,连接板2与木饰面固定,同时也要保证连接板2与固定板1之间位置的对应。木饰面安装时,连接板2的套杆4套在卡块3上,连接板2的弹性凸块21进入活动槽20,木饰面略带角度向地面靠近,此时的连接板2整体在导向板5之间滑动,滑动过程中,套杆4卡入弧形槽6底部,滑杆10带动卡杆11卡入卡接槽12内,而卡接头18卡入凹槽19内。

当木饰面安装结束后,木饰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挂靠在墙体上,通过弧形槽6与套杆4之间的卡接和卡接头18与凹槽19之间的卡接实现多重固定,进而保障安装后的木饰面不会脱离,也不会晃动;整个木饰面的安装过程简单快捷,操作方便,安装稳定,十分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