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结构及建筑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0972发布日期:2019-02-15 20: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墙体结构及建筑房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结构及建筑房屋。



背景技术:

墙体是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墙既作承重构件,又作房间的隔断,是居住建筑中最常用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墙体结构多用于住宅、公寓、也可用于办公楼、学校等公用建筑。在建筑中,墙体的保温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墙体保温能够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节约空调能耗,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因此,墙体保温作为墙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墙体构造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保温材料材料虽能够达到保温效果,但是,墙体中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易燃且容易腐蚀,存在保温隔热性能差且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及建筑房屋,以缓解现有的墙体中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易燃且容易腐蚀,存在保温隔热性能差且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固接的墙体基层、找平层、纳米气凝胶层、防水透气膜和饰面板,所述纳米气凝胶层与所述防水透气膜之间通过粘接剂固接;

所述纳米气凝胶层包括依次彼此粘接的石膏板帧面层、气凝胶保温本体层和找平粘贴石膏板层

所述墙体基层内设有预埋件,所述饰面板通过龙骨单元与所述预埋件固接;

所述饰面板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饰板单件和固设于所述饰板单件一端的定位件,所述饰板单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定位件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单元包括与所述预埋件固接的第一龙骨和与所述第一龙骨卡接的第二龙骨;

所述饰板单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龙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龙骨包括卡骨和沿所述卡骨的外侧骨壁向外延伸的支撑骨,所述支撑骨与所述预埋件连接,所述卡骨的内侧骨壁为G型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龙骨包括挂件骨和沿所述挂件骨两端弯折形成的连接骨,所述连接骨通过所述G型槽与所述卡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龙骨包括一端与所述预埋件固接的第一连接臂和沿所述第一连接臂另一端向外延伸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二连接臂、沿所述第二连接臂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卡接臂和沿所述第二连接臂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卡接臂;

所述第一卡接臂与所述支撑臂卡接,所述第二卡接臂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卡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饰板挂件,所述饰板挂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卡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龙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相邻两组所述饰面板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板和螺栓,所述螺栓将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饰面板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基层内部设有多根钢筋,多根所述钢筋横向和/或纵向均匀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墙体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固接的墙体基层、找平层、纳米气凝胶层、防水透气膜和饰面板,纳米气凝胶层与防水透气膜之间通过粘接剂固接,纳米气凝胶层能够降低墙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的热交换,当墙体内部的气流流经纳米气凝胶层时,由于纳米气凝胶具有孔隙率高、低密度、低导热系数及比表面积大的特性,纳米气凝胶便会减少甚至阻止墙体的内部气流与外部实现热交换,进而以保障墙体内部的室温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墙体中设置纳米气凝胶层,减缓了该墙体结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率,由于纳米气凝胶具有孔隙率高、低导热系数及比表面积大的特性,使得室内温度湿度处于稳定的状态,既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又由于纳米气凝胶低密度优点,因此,该墙体结构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具有实用性强且功能性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墙体结构的建筑房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建筑房屋与上述建筑墙体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龙骨单元与饰面板连接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龙骨单元与饰面板连接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龙骨单元与饰面板连接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饰板单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饰板单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墙体基层;2-找平层;3-纳米气凝胶层;4-防水透气膜; 5-饰面板;6-预埋件;7-龙骨单元;8-饰板挂件;9-固定件;10-垫板;11-粘接剂;12-柳钉;51-饰板单件;52-定位件;511-第一安装孔;512-第二安装孔;71-第一龙骨;72-第二龙骨;711-卡骨;712- 支撑骨;713-第一连接臂;714-支撑臂;721-挂件骨;722-连接骨; 723-第二连接臂;724-第一卡接臂;725-第二卡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种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固接的墙体基层1、找平层2、纳米气凝胶层3、防水透气膜4 和饰面板5,纳米气凝胶层3与防水透气膜4之间通过粘接剂11固接。

纳米气凝胶层3包括依次彼此粘接的石膏板帧面层、气凝胶保温本体层和找平粘贴石膏板层。

墙体基层1内设有预埋件6,饰面板5通过龙骨单元7与预埋件 6固接。

饰面板5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饰板单件51和固设于饰板单件51 一端的定位件52,饰板单件5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511,第一安装孔511与定位件52相匹配。

该墙体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固接的墙体基层1、找平层2、纳米气凝胶层3、防水透气膜4和饰面板5,纳米气凝胶层3与防水透气膜4之间通过粘接剂11固接,纳米气凝胶层3能够降低墙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的热交换,当墙体内部的气流流经纳米气凝胶层3时,由于纳米气凝胶具有孔隙率高、低密度、低导热系数及比表面积大的特性,纳米气凝胶便会减少甚至阻止墙体的内部气流与外部实现热交换,进而以保障墙体内部的室温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提供墙体结构中,将墙体中设置纳米气凝胶层3,减缓了该墙体结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率,由于纳米气凝胶具有孔隙率高、低导热系数及比表面积大的特性,使得室内温度湿度处于稳定的状态,既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又由于纳米气凝胶低密度优点,因此,该墙体结构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具有实用性强且功能性佳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纳米气凝胶的相关数据参数如下:

性能指标

导热系数图

在本实施例中,饰面板5通过龙骨单元7与预埋件6固接,预埋件6能够起到固定龙骨单元7的作用,防止龙骨单元7脱离该建筑墙体,进而防止饰面板5脱落,提高了饰面板5的连接强度。其中,饰面板5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饰板单件51和固设于饰板单件51一端的定位件52,饰板单件5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511,第一安装孔511与定位件52相匹配,在安装饰面板5时,由于第一安装孔511 与定位件52相匹配,因此,将彼此相邻的两块饰面板5安装在一起时,其中一块饰面板5的定位件52能够插入另一块饰面板5的第一安装孔511内,进而以将饰面板5彼此定位且固定连接,安装简单,操作便捷。

除此之外,饰面板5具有鲜明的木质纹理且表面具有良好的质感,质地坚实,结构牢固,能够提高该墙体结构的美观度和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保护墙体内部不被外界环境损坏、侵蚀,提高了该墙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纳米气凝胶层3的外边面设有防水透气膜4,防水透气膜4能够实现该建筑墙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当水汽从墙内排出时,水汽会在保温层处集聚凝结,由于在保温层设置在防水透气膜4与墙体基层1之间,使得墙体内的水汽能够穿过防水透气膜4 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当室外的水滴欲穿过该建筑墙体时,防水透气膜 4能够将水滴阻隔在室外。

如图1所示,防水透气膜4通过粘接剂11紧贴在纳米气凝胶层 3的表面,防止了该建筑墙体内水汽集聚凝结在保温层处无法排出到外界的状况,既起到防止雨水侵入保温层的作用,又能排出保温层中的湿气,使得保温层始终处于干燥状态,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水汽对纳米气凝胶层3的腐蚀,延长了纳米气凝胶层3的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与找平层2之间设有多个垫板10,垫板10沿找平层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且垫板10通过柳钉12与墙体基层1连接。

垫板10将保温层与找平层2隔离开并形成一个空间层,该空间层增加了保温层的厚度,减少了热量损失,同时防止在保温层与非保温层交界处形成冷凝水,破坏了冷凝水聚集的条件,提高该建筑墙体的保温效果。

其中,为进一步提高该建筑墙体的结构强度,垫板10通过柳钉 12与墙体基层1连接,铆钉能够提高该建筑墙体的承载能力,限制其裂缝宽度的延伸,提高耐久性,且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减少甚至避免该建筑墙体由于层数过多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

如图2所示,具体的,龙骨单元7包括与预埋件6固接的第一龙骨71和与第一龙骨71卡接的第二龙骨72。

饰板单件5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512,第二安装孔512与第二龙骨72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龙骨71与预埋件6固接在一起提高了整体龙骨单元7的安装强度,其中,第二龙骨72与第一龙骨71卡接,饰板单件5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512,第二安装孔512与第二龙骨72 卡接,由于第一龙骨71、第二龙骨72和饰面板5三者之间彼此卡接,因此安装时,工作人员只需按照连接位置将第一龙骨71、第二龙骨 72和饰面板5三者一次彼此卡接在一起即可,安装简单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第一龙骨71包括卡骨 711和沿卡骨711的外侧骨壁向外延伸的支撑骨712,支撑骨712与预埋件6连接,沿卡骨711的内侧骨壁为G型槽。

第二龙骨72包括挂件骨721和沿挂件骨721两端弯折形成的连接骨722,连接骨722通过G型槽与卡骨711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将第一龙骨71的支撑骨712与预埋件 6焊接在一起,其中,沿卡骨711长度方向设有一G型槽,将第二龙骨72的连接骨722通过G型槽与第一龙骨71的卡骨711部分卡接,简单方便,操作便捷,通过连接骨722与G型槽卡接,使得建筑完成后方便更换损坏的第二龙骨72,拆装便捷,提高了该建筑墙体的实用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二龙骨72与第一龙骨71彼此连接的安全性,沿卡骨711长度设有一G型槽且G型槽不贯穿第一龙骨71的底端,使得连接骨722与G型槽卡接时无法在外力的作用下滑出G型槽,提高了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骨712还可以直接与预埋件6卡接,其中,预埋件6设有连接槽,支撑骨712设有与连接槽卡接的连接部。通过支撑骨712与预埋件6卡接,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时的便捷性,节约安装时间。

如图6所示,具体的,第一龙骨71包括一端与预埋件6固接的第一连接臂713和沿第一连接臂713另一端向外延伸支撑臂714,支撑臂714与第一连接臂713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龙骨71包括一端与预埋件6固接的第一连接臂713,第一连接臂713与预埋件6固接能够提高第一龙骨71的强度,进而提高饰面板5与龙骨单元7的整体连接强度,同时,沿第一连接臂713另一端向外延伸支撑臂714,支撑臂714与第一连接臂 713垂直设置,支撑臂714与第一连接臂713垂直设置便于饰面板5 的安装及拆卸,提高了饰面板5安装的便捷性。

请继续参照图6,具体的,第二龙骨72包括第二连接臂723、沿第二连接臂723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卡接臂724和沿第二连接臂 723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卡接臂725。

第一卡接臂724与支撑臂714卡接,第二卡接臂725与第二安装孔512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臂724与支撑臂714卡接,第二卡接臂 725与第二安装孔512卡接,由于第一龙骨71、第二龙骨72和饰面板5三者之间彼此卡接,因此安装时,工作人员只需按照连接位置将第一龙骨71、第二龙骨72和饰面板5三者一次彼此卡接在一起即可,安装简单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第二卡接臂725与第二安装孔512卡接,使得建筑完成后方便更换损坏的第二龙骨72,拆装便捷,提高了该建筑墙体的实用性。

如图3和图5所示,具体的,该墙体结构还包括饰板挂件8,饰板挂件8一端与第二安装孔512卡接,另一端与第二龙骨72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饰面板5通过饰板挂件8与第二龙骨72连接,使得饰面板5与防水透气膜4之间彼此隔离开并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增加了水汽穿后防水透气膜4后的流动空间,提高了水汽穿过防水透气膜4的速度,同时还防止水汽由外部向内部流动穿过防水透气膜 4后附着在纳米气凝胶层3进而侵蚀纳米气凝胶层3,提高了纳米气凝胶层3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具体的,该墙体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相邻两组饰面板5的固定件9,

固定件9包括连接板和螺栓,螺栓将连接板固定在饰面板5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组饰面板5相互锁定后,通过固定件9 将相邻两组饰面板5连接固定。固定件9包括连接板和螺栓,连接板贴附在饰面板5外侧,并覆盖住相邻两组饰面板5的相接线,再用螺栓将连接板拧紧后固定在相邻两组饰面板5连接处。并且,通过连接板贴附在饰面板5外侧,并覆盖住相邻两组饰面板5的相接线,还可以提高两组饰面板5的连接强度。

其中,墙体基层1内部设有多根钢筋,多根钢筋横向和/或纵向均匀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墙体基层1内部均匀排布有横向和/或纵向的钢筋,横向和/或纵向布置的钢筋形成网状结构,有效的分散了该墙体结构受到压力,进而增加该建筑墙体的强度,提高了该墙体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和,降低浇筑完成后、墙体发生形变的几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房屋,该建筑房屋具有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墙体结构。

该建筑房屋与上述墙体结构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