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频扩散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0963发布日期:2019-02-15 20:37阅读:1402来源:国知局
全频扩散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声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频扩散体。



背景技术:

驻波是听音环境的大敌,尤其是在小空间内低频驻波的影响尤为明显,驻波产生的原因是声音在墙面之间来回反射,反射波碰在一起,而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最后声波动变成在原地振动、不会移动的波,造成室内混响时间加长,声音久久不能消散,导致室内的声音清晰度不够,所以,在建筑声学中,声学扩散尤为重要。

专利号为CN 20626734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频扩散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呈长板状,所述底板盖设在所属扩散板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顶端,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底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沿扩散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此专利虽然能扩散不同频率的声波,使得声音的扩散更加均匀,增加声音的空间感、提高了声音的清晰度,但是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间隔设置,即不同频率的声波需在指定的位置被不同凹槽处理,不利于集中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处理。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全频扩散体,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扩散基板,所述扩散基板上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第三反射板、第四反射板、第五反射板、第六反射板和第七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第三反射板、第四反射板、第五反射板、第六反射板和第七反射板呈“凸”字型台阶状,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第三反射板、第四反射板、第五反射板、第六反射板和第七反射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各反射板一体成型于扩散基板上,所述间隔设置的相邻反射板之间形成倒台阶状的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第三反射板、第四反射板、第五反射板、第六反射板和第七反射板中,每相邻两块反射板之间的间距为20mm-3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20mm-30mm,宽度为20mm-3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第三反射板、第四反射板、第五反射板、第六反射板和第七反射板,对于任一反射板,其顶部至扩散基板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打散声音能量,防止回声和驻波起到全方位扩散作用,改善声音的明亮度,同时通过在扩散基板上间隔设置若干台阶状的反射板,使得相邻反射板之间形成倒台阶状的第二凹槽,使得第二凹槽具有处理不同频率声波的凹槽深度,因此能够同时集中处理不同频率的声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扩散基板,2-第一反射板,3-第二反射板,4-第三反射板,5-第四反射板,6-第五反射板,7-第六反射板,8-第七反射板,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长600mm、宽600mm、高30mm的扩散基板1,扩散基板1上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呈“凸”字型台阶状,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凹槽9,各反射板一体成型于扩散基板1上,间隔设置的相邻反射板之间形成倒台阶状的第二凹槽10,扩散基板1底部到各反射板顶部的垂直距离为100mm。

参见图2,第一反射板2右侧为三个台阶,左侧为两个台阶,第二反射板3右侧为三个台阶,左侧为两个台阶,第三反射板4右侧为三个台阶,左侧为三个台阶,第四反射板5左侧为两个台阶,右侧为两个台阶,第五反射板6右侧侧为三个台阶,左侧为三个台阶,第六反射板7右侧为两个台阶,左侧为三个台阶,第七反射板8右侧为两个台阶,右侧为三个台阶,同一反射板同侧的每个台阶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所述扩散基板1和各反射板为木质材料或PET板材,通过在扩散基板1上间隔设置台阶状的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中,使得相邻反射板之间形成倒台阶状的第二凹槽10,使得第二凹槽10具有处理不同频率声波的凹槽深度,因此能够同时集中处理不同频率的声波,适用于歌剧院、音乐厅、休闲会所、私人影院、录音棚、HIFI室等高端建声环境。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全频扩散体,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长650mm、宽650mm、高35mm的扩散基板1,扩散基板1上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呈“凸”字型台阶状,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凹槽9,各反射板一体成型于扩散基板1上,间隔设置的相邻反射板之间形成倒台阶状的第二凹槽10,扩散基板1底部到各反射板顶部的垂直距离为100mm。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长700mm、宽700mm、高40mm的扩散基板1,扩散基板1上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呈“凸”字型台阶状,第一反射板2、第二反射板3、第三反射板4、第四反射板5、第五反射板6、第六反射板7和第七反射板8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凹槽9,各反射板一体成型于扩散基板1上,间隔设置的相邻反射板之间形成倒台阶状的第二凹槽10,扩散基板1底部到各反射板顶部的垂直距离为1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