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730发布日期:2018-10-23 16:0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幕墙。



背景技术: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外通风双层幕墙是在外层玻璃幕墙上下两端设有进风和排风装置,与热通道相连。冬天时关闭进风和排风口,由于阳光的照射,热通道内空气温度像一个温室,可以提高内侧幕墙的外表面温度,减少建筑物采暖运行费用。夏天热通道内温度升高,这时打开热通道上下两端的进排风口,在热通道内由于“烟囱”效应产生气流,气流运动带走通道内的热量,降低内侧幕墙外表面温度,减少空调负荷,节省能源。通过通道内上下两端进排风口的调节在通道内形成负压,利用室内两则幕墙的压差和开启扇就可以在建筑物内形成气流,进行通风换气。

授权公众号为CN2055023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呼吸式幕墙,包括固定在建筑物上的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外侧的外墙、固定在建筑物上的内墙、若干隔板、整流器以及若干风力发电机;内墙和外墙之间形成一个空腔,空腔上方和空腔下方均设有密封板,隔板位于空腔内,隔板竖直固定在支撑架上,且隔板与外墙、内墙相接触,隔板将空腔隔断为若干条形腔,隔板之间的间距等于内墙和外墙之间的距离;风力发电机均固定在支撑架上,且风力发电机位于对应的条形腔的顶端,风力发电机均与整流器电连接。

但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外通风幕墙由于空腔内产生的气流可能较小,无法充分利用气流进行发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幕墙,能够在较小的内部空气流动下也可实现风力发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发电幕墙,包括固定在建筑外壁上的支撑架、固定于建筑外壁上的内墙和通过支撑架固定的外墙,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平行设置,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形成通风空腔,所述通风空腔顶部设置有两块对称的长方形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垂直于内墙和外墙且与所述内墙和外墙共同构成由下至上开口逐渐缩小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上设置有第一风力发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风空腔内产生由下至上的气流,引流板可将通风空腔内的气流集中引导至第一通风口处,达到在较小的内部空气流动下也可实现风力发电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引流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风力发电机,所述第二通风口靠向第一通风口一端铰接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位于第二通风口上方且稍大于第二通风口,所述封闭门可盖合所述第二通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盖合第二通风口,当通风空腔内的气流较大时,可吹动封闭门向上翻转,同时气流穿过第二通风口后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转动,进行风力发电,可防止气流过大时对第一风力发电机造成破坏以及风能的浪费。

较佳的,所述封闭门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将封闭门弹性压紧在第二通风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件可增大封闭门对引流板的压紧力,防止不足以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转动发电的气流通过第二通风口流出,造成风能的损失浪费。

较佳的,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封闭门的铰接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弹性压紧所述封闭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扭转弹簧实现将封闭门弹性压紧在第二通风口处,达到了避免风能浪费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弹性件为两端分别与封闭门和引流板下侧面固定的拉伸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伸弹簧可拉动封闭门弹性压紧引流板,避免较小风力吹动封闭门旋转。

较佳的,所述封闭门远离铰接轴一端设置有封锁环,所述引流板上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可沿所述引流板滑动并伸入封闭环内使封闭门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加重块可增大封闭门的重力,使其压紧第二通风口的力度较大,需要较大风力才可使封闭门旋转,避免风能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风空腔内产生由下至上的气流,引流板可将通风空腔内的气流集中引导至第一通风口处,达到在较小的内部空气流动下也可实现风力发电的目的;

2、封闭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可盖合第二通风口,当通风空腔内的气流较大时,可吹动封闭门向上翻转,同时气流穿过第二通风口后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转动,进行风力发电,可防止气流过大时对第一风力发电机造成破坏以及风能的浪费;

3、通过弹性件可增大封闭门对引流板的压紧力,防止不足以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转动发电的气流通过第二通风口流出,造成风能的损失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图1A-A截面视图;

图3为凸出表现内部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4为凸出表现拉伸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凸出表现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内墙;21、密封板;3、外墙;31、通风空腔;32、进风口;33、出风口;4、引流板;41、第一通风口;42、第二通风口;5、第一风力发电机;6、封闭门; 61、铰接轴;62、加重块;7、第二风力发电机;8、弹性件;81、拉伸弹簧;82、扭簧;9、建筑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一种风力发电幕墙,结合图1和图2,包括固定在建筑外壁9上的支撑架1、固定于建筑外壁9上的内墙2和通过支撑架1固定的外墙3,内墙2和外墙3均为板体结构,在建筑外壁9和支撑架1的固定下内墙2和外墙3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在内墙2和外墙3之间形成通风空腔31,空腔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密封板21,外墙3下端设置有进风口32,其上端设置有出风口33,使空气可由进风口32进入穿过通风空腔31后由出风口33流出产生自下而上的气流。

结合图2和图3,通风空腔31内位于出风口33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两块对称设置的引流板4,该引流板4为垂直于外墙3的长方形板,其宽度与内墙2到外墙3的距离相同,引流板4倾斜设置,两块引流板4、内墙2、外墙3共同构成由下至上开口逐渐减小的第一通风口41,使通风空腔31内的气流全部集中在第一通风口41处,第一通风口41上方设置有第一风力发电机5,由第一通风口41流出的气流可带动第一风力发电机5转动产生电能。

优选地,引流板4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42,各第二通风口42均匀分布,第二通风口42可设置成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第二通风口42上方设置有封闭门6,该封闭门6为形状与第二通风口42相同且稍大于第二通风口42的板体结构,封闭门6铰接于第二通风口42靠近第一通风孔一端,在重力作用下封闭门6可盖合第二通风口42。第二通风口42上方设置有通风管,通风管为圆柱形管体结构,其一端固定于第二通风口42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风力发电机7,当通风空腔31内的气流较大时,可吹动封闭门6旋转,同时气流穿过第二通风口42后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7转动产生电能。

为防止不足以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7转动发电的气流通过第二通风口42流出,造成风能的损失浪费,需要增大封闭门6对引流板4的压紧力。封闭门6上远离第一通风口41一端固定设置有加重块62,该加重块62为长方体结构,在加重块62的作用下可增大封闭门6的重力,使其对引流板4的压紧力较大。当通风空腔31内的气流足够大时才可带动封闭门6转动从第二通风口42处流出。

当通风空腔31内的风力较小时,气流在引流板4的引导下流向第一通风口41,形成较大气流,从而带动第一风力发电机5运转发电;当通风空腔31内的风力较大时,气流可推动封闭门6转动,使气流通过第二通风口42流出,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7运转产生电能,从而避免风力较大时对第一风力发电机5造成损害且可避免风力的浪费。

实施例二:结合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增大封闭门6对引流板4的压力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将固定连接于封闭门6上的加重块62替换为弹性件8,通过弹性件8实现对引流板4的压紧。该弹性件8可采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封闭门6和引流板4下侧的拉伸弹簧81或设置于封闭门6的铰接轴61两端的扭簧82。通过拉伸弹簧81或扭簧82将封闭门6弹性压紧在引流板4上,实现防止不足以带动第二风力发电机7运转发电的气流从第二通风口42处流出产生风能的浪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