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摆式自复位摩擦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910发布日期:2018-09-11 20:0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摆式自复位摩擦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减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上的运用越来越多,打破了传统的通过结构自身刚度抗震来抵御地震的破坏,而是通过在结构上加设耗能原件以此来消耗地震能量。摇摆式减震作为一种新的减震设计思想运用到结构上,但现有的摇摆式摩擦型减震装置出力相对较小,并且震后复位你能力差,容易造成失稳,上述技术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摆式自复位摩擦减震装置,在地震时,通过摩擦和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共同耗能,震后再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提供震后复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摇摆式自复位摩擦减震装置,包括下承压板2,下承压板2的中部连接有承压轴6,下承压板2的四个角上连接有摩擦腔体,摩擦腔体和上承压板1上半刚性连接的摩擦杆4配合,上承压板1的中部下表面和承压轴6的上部自由端相接,摩擦腔体和上承压板1之间连接有SMA丝3。

所述的承压轴6的上部自由端为弧形,弧形与上承压板1下表面半凹弧接触。

所述的SMA丝3预先施加拉应变。

所述的摩擦腔体由两槽型摩擦板5对称刚性焊接成形,两个槽型摩擦板5通过螺栓拉结。

所述的摩擦腔体内表面涂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地震时,摩擦杆4在摩擦腔体内进行摩擦,与此同时,SMA丝3发生拉伸,两者组成共同耗能体系,其耗能更加充分,面外不易失稳;震后,SMA丝3又能使减震装置复位。本实用新型具有耗能充分,震后复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摇摆式自复位摩擦减震装置,包括下承压板2,下承压板2的中部连接有承压轴6,下承压板2的四个角上连接有摩擦腔体,摩擦腔体和上承压板1上半刚性连接的摩擦杆4配合,上承压板1的中部下表面和承压轴6的上部自由端相接,摩擦腔体和上承压板1之间连接有SMA丝3;上承压板1可绕承压轴6转动,摩擦杆4在摩擦腔体进行摩擦作动耗能时,此时预先施加拉应变SMA丝3也会发生变形耗能,两者组成共同耗能体系。

所述的承压轴6的上部自由端为弧形,弧形与上承压板1下表面半凹弧接触。

所述的SMA丝3预先施加拉应变。

所述的摩擦腔体由两槽型摩擦板5对称刚性焊接成形,两个槽型摩擦板5通过螺栓拉结。

所述的摩擦腔体内表面涂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减震建筑连接在上承压板1上表面,在小震时,该装置凭借摩擦杆4与两槽型摩擦板5之间的预定摩擦力,以及SMA丝3预先施加拉应变共同提供水平向刚度,同时,承压轴6可以提供竖向刚度;在大、中震时,减震建筑的摇摆使摩擦杆4与两槽型摩擦板5发生摩擦,SMA丝3发生拉伸变形,两者组成共同的耗能体系,其耗能充分,避免减震建筑及减震装置的损坏,在震后,SMA丝3又能利用自身超弹性使减震装置自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