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钢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241发布日期:2018-08-31 20:5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钢模板。



背景技术:

CN102330494A于2012年1月25日公开一种建筑用钢模板,包括面板、边框和加强钢肋,面板与边框大小匹配且固定于边框上,加强钢肋连接边框的两个长边;边框上设销孔;边框的两长边分别为凹形、凸形结构,边框的两宽边为凹形结构。该结构的边框销孔为圆孔,当与扣件钩挂配合时,扣件与销孔内壁弧面打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的建筑用钢模板,以方便其后续应用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用钢模板,包括底板和边肋,边肋设置在底板的背面边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肋表面沿底板边缘方向直线排布有多个方形孔,相邻两个方形孔之间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边肋由钢板制成,方形孔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底板呈平板状。

所述底板呈方形,其背面的边缘上均设有所述边肋,边肋围成框状;底板背面还设有加强钢肋。

所述加强钢肋包括角铁,角铁位于一组相对的边肋之间,角铁的开口朝向底板、并与底板焊接。

所述加强钢肋包括L型钢,L型钢设有偶数根,每两根L型钢构成一组、并设置在一组相对的边肋之间,L型钢端部与边肋焊接,L型钢的一侧面与底板竖直配合;每一组L型钢之间隔开形成槽位,底板对应槽位设有通孔。当需要采取对拉结构时,螺杆穿过相对的两块钢模板的通孔,然后与对拉螺母连接,对拉螺母压紧在槽位外。

所述角铁与L型钢纵横布置,至少一根角铁与L型钢之间连接有钢筋。

作为更具体的另一方案,所述加强钢肋包括直钢板,直钢板设有偶数根,每两根L型钢构成一组、并设置在一组相对的边肋之间,直钢板端部与边肋焊接,直钢板与底板竖直配合;每一组直钢板之间隔开形成槽位,底板对应槽位设有通孔。

至少两根直钢板之间连接有钢筋。

作为更具体的又一方案,所述底板呈方形,底板背面一组对边设有边肋,底板背面对应边肋之间设有钢带,钢带与边肋平行,钢带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多个第二方形孔,钢带两端设有端板,钢带与端板中部连接,端板对应钢带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方形孔,端板外端面与底板边缘持平,端板底面两端设有切角,切角与底板之间形成焊接间隙,焊接间隙有利于焊水流入,因此连接更可靠。

作为更具体的再一方案,所述底板包括两块板面,两块板面均呈平板状,两块板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底板背面还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与两块板面的背面焊接。即该钢模板为内转角钢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此款建筑用钢模板边肋上的孔为方形孔,有利于钢模板的安装使用,尤其是有利于钢模板之间的相互对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及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及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及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钢模板外拐角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钢模板,包括底板1和边肋2,边肋2设置在底板1的背面边缘上,所述边肋2表面沿底板1边缘方向直线排布有多个方形孔21,相邻两个方形孔21之间距离相等。

所述边肋2由钢板制成,方形孔21呈长方形,所述底板1呈平板状。

所述底板1呈方形,其背面的边缘上均设有所述边肋2,边肋2围成框状;底板1背面还设有加强钢肋。

所述加强钢肋包括角铁5,角铁5位于一组相对的边肋2之间,角铁5的开口朝向底板1、并与底板1焊接。

所述加强钢肋还包括L型钢4,L型钢4设有偶数根,每两根L型钢4构成一组、并设置在一组相对的边肋2之间,L型钢4端部与边肋2焊接,L型钢4的一侧面与底板1竖直配合;每一组L型钢4之间隔开形成槽位6,底板1对应槽位6设有通孔11。

所述角铁5与L型钢4纵横布置,至少一根角铁5与L型钢4之间连接有钢筋3,钢筋3呈L型。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4所示,连接在角铁5与L型钢4之间的钢筋3呈L型。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5至图7所示,所述加强钢肋包括直钢板7,直钢板7设有偶数根,每两根L型钢4构成一组、并设置在一组相对的边肋2之间,直钢板7端部与边肋2焊接,直钢板7与底板1竖直配合;每一组直钢板7之间隔开形成槽位6,底板1对应槽位6设有通孔11。

至少两根直钢板7之间连接有钢筋3。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底板1包括两块板面,两块板面均呈平板状,两块板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底板1背面还焊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与两块板面的背面焊接。所述支撑板7’呈平板状的L型。本实施例的钢模板用于浇筑件的内拐角上。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底板1呈方形,底板1背面一组对边设有边肋2,底板1背面对应边肋2之间设有钢带2’,钢带2’与边肋2平行,钢带2’表面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多个第二方形孔,钢带2’两端设有端板8,钢带2’与端板8中部连接,端板8对应钢带2’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方形孔81,端板8外端面与底板1边缘持平,端板8底面两端设有切角82,切角81与底板1之间形成焊接间隙。

上述实施例中,相邻两块钢模板形成外拐角连接时,通过图12所示角钢9(连接件)连接,角钢9两侧均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第四方形孔9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