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干扰消音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7422发布日期:2018-10-19 22:1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震干扰消音室。



背景技术:

消音室是声学实验和噪声测试中重要的实验场所,其作用是提供一个自由场或半自由场空间的噪声测试环境。现有的消音室直接安装在地面上,当地面受震动时,消音室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音效果佳的防震干扰消音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震干扰消音室,其包括外墙壳体、内层壳体、隔音门、人行隔网,所述内层壳体内壁上固定有吸音结构,所述人行隔网固定在所述内层壳体内,所述内层壳体对应于人行隔网处设有隔音门;所述内层壳体悬浮固定在所述外墙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壳体底部与所述外墙壳体底部之间设有弹性结构。

优选地,所述弹性结构为双旋转机车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壳体的侧面与所述外墙壳体的侧面之间设有侧面弹性结构。

优选地,所述侧面弹性结构为自动调距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墙壳体侧面与所述内层壳体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0~40mm。

优选地,所述吸音结构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重叠设置,所述第一空腔覆盖于所述第二空腔外部;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第四空腔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空腔覆盖于所述第四空腔外部;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贯通,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由第一吸音板、第二吸音板和底板构成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由第二吸音板和底板构成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三空腔由第三吸音板、第四吸音板和底板构成的中空结构,所述第四空腔由第四吸音板和底板构成的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内均填充满多孔吸音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吸音材料为离心玻璃棉或岩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层壳体悬浮固定在外墙壳体上,有效地避免外界环境(地面的震动)对测试的影响,提高消音室的抗震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音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防震干扰消音室,其包括外墙壳体1、内层壳体2、隔音门6、人行隔网5,所述内层壳体2内壁上固定有吸音结构4,所述人行隔网5固定在所述内层壳体内,所述内层壳体2对应于人行隔网5处设有隔音门6;所述内层壳体2悬浮固定在所述外墙壳体1内。另外,为了更好的测试和安装,所述人形隔网水平设置在内层壳体中央处;为了防止静电等影响,所述人行隔网采用钢丝等材料制成并接地线。

所述内层壳体2底部与所述外墙壳体1底部之间设有弹性结构3。优选地,所述弹性结构3为双旋转机车弹簧。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结构的选择是多样性的,并不局限于双旋转机车弹簧,亦可以采用弹性胶体材料。

另外,所述内层壳体2悬浮固定在所述外墙壳体1内,亦可以采用磁悬浮的形式固定。

所述内层壳体2的侧面与所述外墙壳体1的侧面之间设有侧面弹性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侧面弹性结构为自动调距结构。自动调距结构可以选择是压力式自动调节距离结构,在此不作特别限定。

所述外墙壳体侧面与所述内层壳体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0~40mm,外墙壳体侧面与所述内层壳体侧面之间可填充吸音防火材料。

另外,外墙壳体为钢筋混泥土家砌块构成,内层壳体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

所述吸音结构其包括第一空腔43、第二空腔44、第三空腔431和第四空腔441;所述第一空腔43和第二空腔44重叠设置,所述第一空腔43覆盖于所述第二空腔44外部;所述第三空腔431和所述第四空腔441重叠设置,所述第三空腔431覆盖于所述第四空腔441外部;所述第一空腔43与所述第三空腔431贯通,所述第二空腔44与所述第四空腔441贯通。所述第一空腔43由第一吸音板41、第二吸音板42和底板46构成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空腔44由第二吸音板42和底板46构成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三空腔431由第三吸音板411、第四吸音板421和底板46构成的中空结构,所述第四空腔441由第四吸音板421和底板46构成的中空结构。另外,为了增加美观性,所述第一吸音板和第三吸音板外部均包裹有无纺布等材料。

所述第一空腔43与所述第三空腔431的贯通处设有第一筋板47,所述第一筋板47一端连接第一吸音板41和第三吸音板431的结合处,所述第一筋板4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吸音板42和第四吸音板421的结合处;所述第一筋板47上设有第一贯通孔(图中未示出)。

第二空腔44的顶部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空腔44的底部截面呈矩形;第四空腔441的顶部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四空腔的底部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空腔底部贯通;所述第三空腔底部与所述第四空腔底部贯通。

所述第二空腔44与所述第四空腔441的贯通处设有第二筋板48,所述第二筋板48一端连接第二吸音板42和第四吸音板421的结合处,所述第一筋板的另一端连接底板46;所述第二筋板48上设有第二贯通孔4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尖劈单元的质量,所述第一筋板与所述第二筋板均采用玻璃纤维板制成。

所述第一吸音板41、第二吸音板42、第三吸音板411和第四吸音板421均设有吸音孔。另外,吸音板上的开孔率为40~45%,且内侧吸音板的开孔率大于外侧吸音板的开孔率,有利于声能量的衰减。

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内均填充满多孔吸音材料,所述多孔吸音材料为离心玻璃棉或岩棉。多孔吸声材料的容重亦可根据需要有多重选择,从轻便性考虑,填充材料的容重不宜过大,通常为小于48Kg/m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层壳体悬浮固定在外墙壳体上,有效地避免外界环境(地面的震动)对测试的影响,提高消音室的抗干扰能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