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面隔震缝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600发布日期:2018-11-02 21:24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楼面隔震缝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大的地质灾害。发生地震时,建筑物会产生巨大的地震反应,建筑物会产生很大的内力变化,从而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目前,在设计建筑物时,为防止地震使建筑物发生破坏,常通过设置隔震支座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吸收地震能量,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降低,以此来达到减轻震害的目的。对于两相邻的隔震建筑,现行规范要求其隔震缝的缝宽不小于最大水平位移值之和,且不小于400mm,在实际工程中相邻隔震建筑的隔震缝要达到600mm及以上。当相邻隔震建筑内部功能需要连贯时,须找到既能满足楼面连续性又不影响隔震建筑自由变形的连接装置,而目前用于普通建筑的变形缝装置,其适用宽度均在500mm以内,对于像隔震缝这样的超宽缝尚没有安全可靠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楼面隔震缝的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置隔震缝后建筑物内楼面连贯性(人员通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楼面隔震缝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震缝连接装置安装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隔震缝上方,自下而上包括两侧建筑物上的两个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上方横跨两个连接钢板的滑板组以及滑板组上方的盖板。

连接钢板通过底部焊接的栓钉锚固于建筑物顶面。

滑板组包括横向平行布置的多道滑板,长度短于隔震缝宽度,分为左右两组交错放置,滑板外端焊接于连接钢板。

相邻滑板之间预留缝隙,形成滑槽,滑槽宽度大于滑板的厚度。

盖板底面与隔震缝一侧的滑板顶面粘接。

盖板边缘为圆弧状。

滑板内端底部设置有凹回,两侧滑板整体的底部呈上凹的拱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隔震缝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宽度的前提下,通过连接装置对建筑物进行连接,解决了设置隔震缝后建筑物内楼面连贯性(人员通行)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对建筑物连接后仍能保持建筑物单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制造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拆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拆卸结构正视图。

图中,1.栓钉,2. 连接钢板,3.滑板,4. 盖板,5. 建筑物A侧,6.建筑物B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楼面隔震缝的连接装置,安装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隔震缝上方,自下而上包括两侧建筑物上的两个连接钢板2、连接钢板2上方横跨两个连接钢板2的滑板组以及滑板组上方的盖板4。连接钢板2通过底部焊接的栓钉1锚固于建筑物顶面。

滑板组包括横向平行布置的多道滑板3,长度短于隔震缝宽度,分为左右两组交错放置,滑板3外端焊接于连接钢板2。相邻滑板3之间预留缝隙,形成滑槽,滑槽宽度大于滑板3的厚度。滑板3内端底部设置有凹回,两侧滑板3整体的底部呈上凹的拱形。

盖板4通过表面处理后,其底面与隔震缝一侧的滑板3顶面粘接。盖板4边缘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在地震作用时,建筑物A侧和建筑物B侧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通过栓钉1、连接钢板2导致隔震缝处连接装置的运动。连接装置的运动是由滑板3在滑槽间运动产生。滑板3在建筑物A侧和建筑物B侧上交错放置进行焊接,且滑槽宽度大于滑板厚度,从而使滑板3在地震作用时能发生相对运动,包括相向运动和相背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隔震缝两侧单体的自由变形能力。盖板4与隔震缝一侧的滑板3粘接,对滑板3进行防护,盖板4的粘接不影响地震作用时连接装置的位移。盖板4边缘是圆弧状构造形式,避免地震作用时盖板与楼面铺装层碰撞而产生弯曲和折断。

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隔震缝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宽度的前提下,通过连接装置对建筑物进行连接,解决了设置隔震缝后建筑物内楼面连贯性(人员通行) 的技术问题,在对建筑物连接后仍能保持建筑物单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