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底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452发布日期:2018-08-31 20:55阅读:14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梁底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为提高了原有混凝土框架梁的承载力,避免其受到大量集中荷载而断裂,故而通过在梁底上加固钢梁实现,传统的钢梁结构为H型钢,其起自身的结构强度不理想,故而产生对混凝土框架梁的支撑效果仍旧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耐压能力强,自身结构强度大,对混凝土框架梁具有足够支撑加固效果的梁底加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梁底加固结构,包括房梁,加固结构置于房梁下方,加固结构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及连接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的架体,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封头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结构相同,上支撑板内开设有加强孔,加强孔包括相互连通的抗压腔室及支撑腔室,抗压腔室的呈矩形状,支撑腔室呈梯形状,抗压腔室的内壁上排布有若干加强筋,支撑腔室的两侧边角处上填充有加强条,加强条的截面呈三角形状,加强筋的截面呈半圆状,

架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材板及第二钢材板,第一钢材板和第二钢材板的两端分别和两封头板固定,上支撑板和第一钢材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一加强杆连接,第一加强杆呈倾斜设置,相邻两根第一加强杆的倾斜方向相反,下支撑板和第二钢材之间通过若干第二加强杆连接,第二加强杆呈倾斜设置,相邻两根第二加强杆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钢材板和第二钢材板之间通过若干空心的支撑杆连接,相邻的两根支撑杆之间通过两根交叉连接的斜杆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设置加强孔,能大大提高了两块板材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加强孔的构造相当于实现上支撑板或下支撑板为中空的结构,而且加强孔的结构采用的是矩形状的抗压腔室和梯形状的支撑腔室组合构成,支撑腔室起到支撑的目的,使得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在受力时能达到降低剪应力,也能降低受力时产生的钢性振幅。加强条和加强筋的设置又进一步提高了抗压腔室和支撑腔室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架体上的两钢材板起到提高其横向抗扭强度,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的组装,使得架体增大了和上支撑板及下支撑板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而且第一加强杆的排布方式和第二加强杆的排布方式均构成了加强三角的结构,大大提高了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

两钢材板之间采用支撑杆连接,而且支撑杆为空心结构,大大提高了钢材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也保证了两钢材板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头板通过螺杆和混凝土梁固定,封头板包括上封板及下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构成有容纳室,容纳室内填充有橡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头板利用双层结构,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橡胶板的设置能降低螺杆在连接过程中产生的刚性负载荷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撑板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房梁1,加固结构2置于房梁1下方。

加固结构2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及连接上支撑板21及下支撑板22的架体,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的两端均设有封头板4,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的结构相同。

上支撑板21内开设有加强孔,加强孔包括相互连通的抗压腔室201及支撑腔室202,抗压腔室201的呈矩形状,支撑腔室202呈梯形状,抗压腔室201的内壁上排布有若干加强筋2a,支撑腔室202的两侧边角处上填充有加强条2b,加强条2b的Y轴方向截面呈三角形状,加强筋2aY轴方向截面呈半圆状。

架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材板31及第二钢材板32,第一钢材板31和第二钢材板32的两端分别和两封头板4固定,上支撑板21和第一钢材板31之间通过若干第一加强杆3a连接,第一加强杆3a呈倾斜设置,相邻两根第一加强杆3a的倾斜方向相反,下支撑板22和第二钢材之间通过若干第二加强杆3b连接,第二加强杆3b呈倾斜设置,相邻两根第二加强杆3b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钢材板31和第二钢材板32之间通过若干空心的支撑杆51连接,相邻的两根支撑杆51之间通过两根交叉连接的斜杆52固定。

在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上设置加强孔,能大大提高了两块板材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加强孔的构造相当于实现上支撑板21或下支撑板22为中空的结构,而且加强孔的结构采用的是矩形状的抗压腔室201和梯形状的支撑腔室202组合构成,支撑腔室202起到支撑的目的,使得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在受力时能达到降低剪应力,也能降低受力时产生的钢性振幅。加强条2b和加强筋2a的设置又进一步提高了抗压腔室201和支撑腔室202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架体上的两钢材板起到提高其横向抗扭强度,第一加强杆3a和第二加强杆3b的组装,使得架体增大了和上支撑板21及下支撑板22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而且第一加强杆3a的排布方式和第二加强杆3b的排布方式均构成了加强三角的结构,大大提高了上支撑板21和下支撑板22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

两钢材板之间采用支撑杆51连接,而且支撑杆51为空心结构,大大提高了钢材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也保证了两钢材板的结构强度。

封头板4通过螺杆11和混凝土梁固定,封头板4包括上封板及下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构成有容纳室,容纳室内填充有橡胶板。封头板4利用双层结构,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及抗扭的能力。橡胶板的设置能降低螺杆在连接过程中产生的刚性负载荷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