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角线挡框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077发布日期:2018-10-09 19: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阴角线挡框条。



背景技术:

现在的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作业过程中,墙面与天花板的装修材料和颜色会有较大的差距,有时候也会出现前面的顶端与天花板形成的交界线不是直线,而是弯弯曲曲的线段,影响美观。因此为使室内的装修效果更美观,一般都会在墙面与天花板的连接处安装阴角线板。现有的阴角线一般为三角条状,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固定方式比较单一。现有的阴角线功能单一,只能用作墙面的装饰用途。另外,现有阴角线的观赏性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对室内装修效果的要求,且其在应对物理冲击性能上较难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角线挡框条,以克服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阴角线挡框条,包括第一向阴侧壁、第二向阴侧壁和向阳侧壁;所述第一向阴侧壁、第二向阴侧壁的底边相互垂直;所述向阳侧壁依次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凸起部;所述第一向阴侧壁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接;所述第二向阴侧壁依次设有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连接的第一加强条、朝向内的U形槽、第二加强条,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条与所述凸起部的底边;所述第一加强条和所述第二加强条的长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条,所述第三加强条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加强条,所述第四加强条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条和所述第四加强条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加强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加强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向阴侧壁设有若干齿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条、U形槽、第二加强条均与所述第四加强条相接。

优选地,所述U形槽内设有朝向外的H形框条,所述H形框条与所述第四加强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条和第二加强条朝向U形槽的一边设有若干齿纹。

优选地,所述齿纹的数目为5-20条,厚度不超过向阴侧壁或加强条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向阴侧壁、向阳侧壁、加强条的厚度大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凸起部的结构,并且分别在三者连接处设置与第一向阴侧壁连接的加强条,当阴角线挡框条受到冲击时,凸起部处于受力状态下,此时与其连接的加强条可降低冲击力,并沿凸起部两侧分散应力;当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受到向内的应力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并沿加强条向第一向阴侧壁分散,使得阴角线框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2)在向阴侧板、加强条朝向U形槽的一侧设置有齿纹,可增大阴角线框条与墙壁固定物之间的摩擦,提高阴角线框条安装的紧固性。

(3)在第二向阴侧壁上设置加强条、朝向内的U形槽、朝向外的H形框条,可进一步增大阴角线框条的整体受力能力,U形槽以及阴角线框条内部的镂空设计可起到节省材料和增大抗冲击能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凹陷部;2-第二凹陷部;3-凸起部;4-第一向阴侧壁;5-第二向阴侧壁;6-第三加强条;7-第四加强条;8-第一加强条;9-第二加强条;10-H形框条;11-U形槽;12-向阳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阴角线挡框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阴角线挡框条存在抗冲击力不强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阴角线挡框条,包括包括第一向阴侧壁、第二向阴侧壁和向阳侧壁;所述第一向阴侧壁、第二向阴侧壁的底边相互垂直;所述向阳侧壁依次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凸起部;所述第一向阴侧壁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接;所述第二向阴侧壁依次设有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连接的第一加强条、朝向内的U形槽、第二加强条,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条与所述凸起部的底边;所述第一加强条和所述第二加强条的长度一致。

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凸起部的结构,并且分别在三者连接处设置与第一向阴侧壁连接的加强条,当阴角线挡框条受到冲击时,凸起部处于受力状态下,此时与其连接的加强条可降低冲击力,并沿凸起部两侧分散应力;当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受到向内的应力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并沿加强条向第一向阴侧壁分散,使得阴角线框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阴角线挡框条,包括第一向阴侧壁4、第二向阴侧壁5和向阳侧壁12;所述第一向阴侧壁4、第二向阴侧壁5的底边相互垂直;

所述向阳侧壁12依次设有第一凹陷部1、第二凹陷部2和凸起部3;所述第一凹陷部1与所述第二凹陷部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条6,所述第三加强条6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4相连;所述第二凹陷部2与所述凸起部3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加强条7,所述第四加强条7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4相连;所述第三加强条6和所述第四加强条7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加强条6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加强条7的长度。

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1、第二凹陷部2和凸起部3的结构,并且分别在三者连接处设置与第一向阴侧壁4连接的加强条,当阴角线挡框条受到冲击时,凸起部3处于受力状态下,此时与其连接的加强条7可降低冲击力,并沿凸起部3两侧分散应力;当第一凹陷部1、第二凹陷部2受到向内的应力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并沿加强条6向第一向阴侧壁4分散,使得阴角线框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所述第一向阴侧壁4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相接;所述第二向阴侧壁5依次设有与所述第一向阴侧壁4连接的第一加强条8、朝向内的U形槽11、第二加强条9,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条9与所述凸起部3的底边;所述第一加强条8和所述第二加强条9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加强条8、U形槽11、第二加强条9均与所述第四加强条7相接;所述U形槽11内设有朝向外的H形框条10,所述H形框条10与所述第四加强条7连接。

在第二向阴侧壁5上设置加强条(8,9)、朝向内的U形槽11、朝向外的H形框条10,可进一步增大阴角线框条的整体受力能力,U形槽11以及阴角线框条内部的镂空设计可起到节省材料和增大抗冲击能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向阴侧壁、向阳侧壁、加强条的厚度大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向阴侧壁4设有若干齿纹;所述第一加强条8和第二加强条9朝向U形槽11的一边设有若干齿纹;所述齿纹的数目为5-20条,厚度不超过向阴侧壁或加强条的二分之一。

在第一向阴侧板4、加强条(8,9)朝向U形槽11的一侧设置有齿纹,可增大阴角线框条与墙壁固定物之间的摩擦,提高阴角线框条安装的紧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和凸起部的结构,并且分别在三者连接处设置与向阴侧壁连接的加强条,当阴角线挡框条受到冲击时,凸起部处于受力状态下,此时与其连接的加强条可降低冲击力,并沿凸起部两侧分散应力;当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受到向内的应力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并沿加强条向向阴侧壁分散,使得阴角线框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2)在向阴侧板、加强条朝向U形槽的一侧设置有齿纹,可增大阴角线框条与墙壁固定物之间的摩擦,提高阴角线框条安装的紧固性。

(3)在第二向阴侧壁上设置加强条、朝向内的U形槽、朝向外的H形框条,可进一步增大阴角线框条的整体受力能力,U形槽以及阴角线框条内部的镂空设计可起到节省材料和增大抗冲击能力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